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苏格拉底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从思想内容到概念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与发展。本文通过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嬗变进行梳理式考察,分析了政治哲学是何以作为哲学本己而产生,又如何发展成为政治理论的范畴。同时,对政治哲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白刚 《东岳论丛》2012,33(7):56-60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马克思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都来源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但马克思通过对哲学的政治经济学阐释,走的是“哲学的政治实现”之路,最终超越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而阿伦特却是对政治进行哲学阐释,走的是“政治的哲学实现”之路,最终又回归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共和主义的复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当代西方共和主义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回归古典共和主义政治传统,而是对共和主义进行更加系统化与理论化的拓展与阐释.在规范政治理论中,当代西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公民身份、自由、民主与美德等维度上做出了既不同于自由主义又区别于社群主义的阐释,深化了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分析.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既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批判与挑战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思想范式的同时其本身也在反思与辩驳中不断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政党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评论吉登斯的政治哲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简要评述:(1)通过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的比较,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区别,尤其是其生活政治理论,旨在对线性历史、解放政治进行修缮;(2)通过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比较,指明了其理论立场的阶级本质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同构,揭示了吉登斯政治的"中左"性质;(3)通过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的比较,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建设性"要求,其政治理论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在于"建设","破坏"必须与"建设"相统一.总之,本文给出的基本评价线路是:吉登斯政治哲学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评的结果,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内在深化的结果,是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反向超越的结果,是后现代状况下的一种建设性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法哲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开出版文本之外,还有多种未公开出版的秘传文本.借助于西方学者披露的<法哲学>秘传文本的内容,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黑格尔政治哲学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法哲学>秘传文本中,黑格尔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主流政治信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绝对的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所有权"的命题.黑格尔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激烈批判,显示了与马克思政治观点的高度一致性,也使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以财产权批判为标志的"异端"传统形成了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完整谱系.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定位与评价.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新解读是马克思研究史、研究轨迹的创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源头.这一文本体现了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间的传承和超越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姬志闯 《兰州学刊》2006,9(12):15-18
源起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哲学话语,天然的承袭和标识着理性主义哲学的形而上学气质:在形而上学预设的确定性框架之内的政治理论构建。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和变革,虽实现了形而上学预设的位移,但并没有完成话语模式的根本超越。而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围绕自由主义展开的广泛争论中对形而上学预设的质疑,尤其是罗尔斯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变异,却隐现了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的退隐及实用主义转向。文章认为,这也为西方政治哲学话语模式提供了一种未来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从资本批判理论的层面重提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则从入的自由发展角度汲取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由是观之,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在于其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深远的人文意境仍然"在场".在当今时代,回答社会发展的问题域,仍然需要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视域、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在这个意义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社会的实践视界.  相似文献   

9.
最初马克思围绕国家、法等问题批判现代性的主流政治哲学,可以说是在现实实践中理解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为了深入把握现代性的现实根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处于资本宰制中的现代性进行经济哲学的透视。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到经济哲学的视角,马克思对现代性内涵的理解从精神意识层面深入到了现实根基之中,对现代性始终保持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0.
政治思想是伴随政治权力的形成而产生的.在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中,政治权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始终是共和主义思想家们关注的重点.回顾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复兴的坎坷发展历程,其政治权力观经历了从至善到非道德、从分立制衡再到无支配的历史演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共和主义政治权力观,有助于深入探究共和主义这一古老的西方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法律、政治、宗教、文化和哲学等意识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阐释中,特别讲述了马克思从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角度对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解释,阐述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础,并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包括政治导向、政治维护、政治批判、政治教化、政治整合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合理性到工具合理性──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分析潘伟杰,胡华忠反观西方政治哲学二千五百余年的发展史,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冲突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中心脉络。当然政治哲学的逻辑冲突是社会混乱和冲突的反映,因为:“创立政治理论的兴趣的特殊之处在于想使人们...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思想中,阿伦特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理解独树一帜。她认为,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的歪曲,由此发展出来的政治哲学是一种“非本真的”政治哲学。而这一歪曲源自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阿伦特关于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调和这一政治思考主题的论述,展现出其独特的政治哲学运思和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是一种理论优先于实践的观念政治论,它在根本上只是达到了精神和自由的概念。作为来源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马克思政治哲学,虽然继承了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政治理想,但却以劳动政治论完成了对西方政治哲学理论优先于实践传统的颠覆和超越,实现了政治哲学的转向,从而开辟了一条通过劳动的解放来追求人的解放的可能性道路。  相似文献   

15.
裴德海 《东岳论丛》2007,28(2):165-169
古希腊政治哲学确定了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逻辑架构,从现实城邦对理想政治模型的摹仿和切近程度来评判政治文明发展的进步性质;中世纪神学政治观拓宽了研究政治文明的视野,并以必然性充实了政治文明的内涵;霍布斯、卢梭、黑格尔等近代以来的思想家结合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抛弃了中古代政治文明的狭隘传统和观念,使政治文明的理论和实践进入现代阶段。政治文明的阶段性发展彰显出理性主义传统对政治文明实践的影响与牵制。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识论在当代发展的主观化倾向构成了政治认识论研究的支援背景,在西方学术界政治认识论研究呈现出政治科学、政治史学和政治哲学三大主要范式。政治科学范式以经验科学、经典文本和价值无涉作为政治认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对象和立场;以剑桥学派为代表的政治史学范式在反对哲学化研究方式过程中确立自己的研究姿态,它把某种政治观念的历史情境作为政治认识论的主要解读内容,尝试进入到某种政治思想的历史性活动场景中去把握当时的政治思维方式;施特劳斯把政治哲学理解为政治的哲学和哲学的政治的结合,揭示了政治认识最深刻的内在矛盾。对政治认识论研究三大范式的分析表明西方政治认识论研究在方法、取向和内涵上的不断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就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德性,这意味着德性构成古典政治哲学所蕴合政治的道德基础。德性概念不仅规范着古希腊城邦的政体,也同时规范着古希腊城邦的道德旨趣。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社会大的转型期中马基雅维里以前人未有的胆识,发起一场”古今之争”。他使得政治哲学从古代转向了现代,德性内涵发生了变化,道德基础发生了位移,因此,对于德性概念内涵演变的探析,为把握西方政治哲学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耶克自由保守主义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实质一致,为建构适应现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他对近代西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进行主观取舍与重构。他继承所谓"真正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批判唯理主义的个人主义即"伪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同时错误批判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哈耶克从批判理性建构主义出发,反而走向对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重新建构,也属于"理性的滥用""致命的自负",正是卢梭、康德等近代政治哲学理性规划的现代版,也正是马克思在19世纪以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已经批判并超越的近代启蒙政治解放理论的现代翻版。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如何进行中国思考,是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高度上,基于对中国方位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和把握,对中国意识、中国思考、中国视角进行政治哲学的诠释,提出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进行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杜威从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到建立新的"经验"哲学的思考路径,亦即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为从传统哲学所重点关注的"哲学家的问题"到"人的问题"的思考逻辑.只有理解了这个内在逻辑线索,我们才能够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其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结构.杜威在解决了哲学所应该关注和研究内容的论证基础上,他才最终确立了其政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民主.因此,"哲学家的问题"和"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经验"和"民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