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当前企业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 ,而银行却又出现大量资金“沉淀”,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银企信用关系恶化。银企信用关系恶化 ,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个人信用观念淡薄 ,企业思想观念尚未转变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地方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 ,以及银行自身的一些原因。目前 ,只有加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加强银行自身建设 ,转变地方政府行为才能有效解决银企信用关系恶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理论,其历史渊源、产生过程及内涵充分说明这一构想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上另辟蹊径,从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渠道——银行抵押贷款入手,引入抵押贷款保险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一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两难”困境,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银保合作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信贷交易行为特征,在理性经济人、信息不对称、动态博弈过程等五个相关假设条件下,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二者间的效用函数及博弈过程分析,得出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交易关系,并解释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惜贷”行为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对策与建议,包括: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对称的沟通机制和共享平台,积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经营情况等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信息,推动双方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不断完善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信用保证体系,增进与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贷关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积极政策,其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本文以贷款的供给方银行为切入点,提出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上浮利率等方法缓解银行惜贷现象,从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银行业面临三大主要风险,防范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信贷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这是银监部门第一次把“影子银行”风险提高到如此高度,这意味着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产业,生猪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猪产业逐渐形成以生猪养殖环节为核心,包括上游饲料仔猪供应商、下游屠宰销售商的链条,并向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主体融资需求逐渐加大.生猪养殖主体天然的弱质性、市场价格易波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其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进行融资,融资困境已不容忽视.供应链金融对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生产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银行可能为控制风险而惜贷、拒贷.根据生猪养殖企业、商贸企业、银行三者之间的业务关联,建立一个由受资金约束的双渠道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融资模型进行成本收益仿真.模型推导和数值分析表明,初始资金水平较低时,订单融资能够有效提高各参与主体的利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惜贷"倾向.其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信用不良、信息不透明,使银行无法保证预期收益.内部原因是两类激励相容问题,一是利率法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二是内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所有者与各级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担保资源社会化和利率自由化进程,同时也有待于中小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信用及法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是对企业不良资产的一种重组形式。“债转股”使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回收 ,化解金融风险 ,也为银行再贷款业务打开了通道。“债转股”也使企业摆脱了债务压力 ,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 日本“亚太合作构想”的历史沿革及特点日本的“亚太合作构想”发韧于60年代初期.早在1960年,自民党议员鹿岛守之助便在参议院提出成立泛太平洋合作组织的可能性.1966年1月,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在《世界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肯尼迪会合与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设想》一文,首次提出了“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设想.在当时担任外相的三木武夫的支持下,小岛清遍访太平洋国家,了解各国对太平洋经济合作的意向.1967年5月,三木发表了题为“亚洲太平洋外交与日本的经济合作”的演讲,这是日本政府官员首次提出太平洋合作构想.1968年在三木外相支持下,由小岛清出面在东京召开了第一次“太平洋贸易与发展会议”.此后,这一由环太平洋各国经济学者参加的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成为推动太平洋经济合作构想的重要讲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涵义和若干个基本点。“一国两制”的前提是祖国统一,主体是社会主义,立足点是和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其实施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合法性。这一构想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港、澳问题,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尽可能照顾有关方面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符合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继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一构想从当代国际国内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2.
银行风险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决策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金融压制这一崭新角度探讨了我国居民储蓄过多与银行风险加大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 ,银行风险加大是我国货币当局管制过多和负担过重 ,从而导致政策错位、对银行贷款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特别地 ,融资成本低的居民储蓄是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福音而非祸害 ,从而反驳了“居民储蓄过多将导致银行风险加大”的观点。文章进而认为 ,加强金融监管和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才是化解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论列宁晚期“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制的社会主义”是列宁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关于落后国家发展与现代化的理论构想。列宁认为 ,落后国家通过合作制 ,并且仅仅通过合作制就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提出的这一构想自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 ,是其晚期思想的重大转折 ,标志着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探索。同时 ,它对于具有相似情况的我国今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及合作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现代化道路 ,是富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以 3万元 5年期的个人住房贷款为案例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体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认为 ,在个人贷款业务中 ,“惜贷”和“拒贷”现象非常严重 ,银行经营僵化。因此 ,在剖析银行放贷经营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求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一构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港、澳问题 ,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符合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1997年 7月 1日 ,1999年 12月 2 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这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开启了港澳历史的发展的新纪元 ,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在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思想基础;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中国以“一国两制”方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现代史上创下了一个奇迹,是没有先例的。“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创造。从国际法看“一国两制”构想更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二、“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在坚持一个国际法主体,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谋求大陆与香港共同繁荣与发展;三、“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土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国家实现和平统一,给予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构想与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既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继承和坚持,又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超越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逐步确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在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中彰显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型的银证合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在目前我国分业经营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进行合作的必要性 ,指出银证合作既有利于提高券商的经营能力 ,又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同时又满足了客户投资证券和资金存取自由的双重需要。最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型银证合作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次级债券的“次级”、无担保地位和相对长的固定期限使其对银行风险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并使投资者具有监督银行风险的内在动力。次级债券通过风险敏感的债务工具不仅使银行产生内在的抑制风险激励,而且通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的“反应”对银行形成风险约束的外部刺激。但次级债券发行也面临一系列诸如监管机构援助的消极激励、降低银行监管灵活性、价格信号的“噪音”干扰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