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人口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构成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社会的最基本要素是人口和民族.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变动、分布状况无不影响着民族关系,原住民、难民、殖民、移民构成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总人口及各民族人口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的思考马梅目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难关之一。应用情报研究与预测方法,科学地对社会人口的发展趋势作出及时的预测,为决策部门制定适合的人口政策,选择人口最佳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3.
赵春娥 《民族研究》2012,(4):86-90,110
民国时期,青海省大通县广惠寺寺主七世敏珠儿活佛与省教育厅联合创办了大通县广惠寺蒙藏小学校,成为近代青海藏区寺院开办带有世俗教育性质学校的典型。依据档案材料对该学校的建校过程和发展制约因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青海区域教育及社会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4.
玉树县是民国时期在青海藏区较早设置的县署之一,文章对县署及其机构的设置、沿革、职能,以及当地驻军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对结古地区开办的近代民国教育、商贸实业以及当地人口、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青海省48个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各民族人口信息熵的计算分析,得出当一个区域其信息熵值越大,则该地区人口有序程度越高,即区域内该民族人口越聚集,反之亦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青海省各民族人口的时空分异规律,初步探讨了信息熵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农业经济的基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青海人口和耕地呈快速增长之势,并且耕地的增长率远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并没有给土地带来巨大压力;从维持最低粮食消费角度看,现有耕地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学术界流行的“近代以来人口压力巨大,人地关系紧张”的观点并不适合当时的青海地区.  相似文献   

7.
丹噶尔是清代及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民族贸易重镇,地方人口、经济结构以及民生都与商业贸易息息相关.同时,在商业贸易的促动下,丹噶尔地方社会也由所谓"边外"之地逐渐纳入"内地化"的社会体系.丹噶尔因商而兴,商业是经济民生的重要领域,商人力量也自然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世界人口早在1987年就突破了50亿大关,明年将达到60亿,如此大规模的人口生活消费量更是个天文数字,其需求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人口活动使环境恶化的趋势一直有增无减。这里我们仅以青海省的情况来看,仅农业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恶果就足以令人吃惊。1995年,青海省乡村人口已达322.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7%。而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种植业又是从业人员最多和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然而,在无序性人口消费需求的拉动和盲目性人口经济行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青海农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处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90年代青海省藏族人口婚姻状况作一概述,文章涉及以下几个内容:藏族传统婚姻文化、藏族人口性别比、藏族与其它民族人口婚姻状况比较分析、藏族未婚人口状况、藏传佛教与藏族未婚人口的关系、现代化对藏族人口婚姻状况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使西藏一直是我国地广人稀地区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西藏有人口2,196,010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3人,和全国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18.00人相差得非常悬殊,比相邻的青海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6人)每平方公里少4.33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青海省形成了以投资拉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本文得出近年来高储蓄带来的高投资与初次分配中收入分配机制未理顺是导致这种以投资拉动为主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对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作一历史考察,并探讨了影响青海藏族人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人口城镇化的历史与现状之分析及未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就建国以来青海省人口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展开分析,并据之总结出人口城镇化过程中显现的三个主要特征。基于前述分析,同时依据实地考察情况,提出了今后青海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青海省的出生人口、总人口的性别比例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浅析,以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人口信息中心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软件预测青海人口老龄化进程,分析青海省人口老龄化趋势时养老保障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生态是根本。文章阐述了青海林业打破常规,积极调整绿化布局,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及思考。  相似文献   

17.
青海牧区双语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共时和历时、典型调查和综合分析相结合,回顾了青海藏族现代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目前藏族牧区的教育教学现状和趋势,剖析了当前青海牧区藏汉双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并从把握特色、瞄准关键、夯实基础、务实创新和突出效益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16日—8月17日笔者参与了云南大学211工程重点科研课题———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中的土族村寨调查。通过对调查点———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这一土族村庄人口状况的深入调查,清晰折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族人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青海蒙古旗制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对清雍正后蒙古经济、人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