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建国 《中州学刊》2006,2(6):158-161
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探讨与争论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以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已为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对于建国以后民粹主义思想存在与否及其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否“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问题”,争论就十分尖锐激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学术范围,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
列宁与俄国民粹主义关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银平 《社会科学家》2007,2(1):191-194
俄国民粹主义在苏联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本文揭示了列宁对待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态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然后再殊途同归的历程。分析了列宁理论和民粹主义理论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列宁无法拒绝民粹主义独特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9):26-30
卢梭和海德格尔的民粹主义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他们都出身自中下层阶级,反对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并拒斥普遍性。卢梭与海德格尔的极端民粹主义还崇尚非理性主义和卡里斯玛型的政治模式。极右翼的民粹主义事实上是法西斯纳粹主义思想的一个来源,也是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民粹主义根源。民粹主义还与宗教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本文通过思考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两大主要理论来源:斯拉夫派的思想和赫尔岑等人的理论,并把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批判的内容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到吸收借鉴列宁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抱有高度恐惧和敌视;二是对农民,尤其是贫苦农民革命性的过分强调,忽视了他们在革命高潮中体现出来的激进性、狂热性和绝对平均主义倾向;三是对土地平均问题的过分强调,在土地革命中表现出严重的绝对平均主义,在土改运动中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色彩。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没有系统的组织化的民粹派,也没有系统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想,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自觉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和情绪;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主流来说,民粹主义居于思想的次要地位,只是表现为一种思想潜流,这种潜流往往是在革命的高潮中,尤其是在"左"倾思想泛滥时集中呈现出来。在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参加革命的过程中,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出正面的积极作用;当革命处于激进的高潮时,民粹主义便展现出负面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危害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与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受到民粹主义的一些影响,体现在他号召中国青年效仿俄罗斯民粹主义者“到民间去”,以及他对待农民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上。李大钊之所以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根源于中国具备了民粹主义赖以生存和传播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意识,以及他本人早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可贵的是,李大钊并未被民粹主义所左右,而是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7.
夏银平 《兰州学刊》2005,18(4):29-30,33
本论文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恩格斯和俄国民粹主义的关系,认为恩格斯对民粹主义的态度有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本文分析了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原因,认为他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革命的需要.恩格斯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态度本质上和马克思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俄国民粹主义被称为是一种"经典的民粹主义",其经典性就在于,它在各种类型的民粹主义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其表现形态也最具完整性。一个多世纪来,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各种批判,虽说也时而约略地点到了它的软肋和弱点,即"超越"资本主义的观点,"直接过渡"思想,亦即它是一种"超阶段"的社会主义。但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突出地加以表述,尤其没有把它从俄国民粹主义的种种错误和弱点中作为一个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予以突出表述。《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阶段"、"直接过渡"理论及其社会阶级根源、影响和危害一一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对我们加深对"超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于俄国民粹主义,学界往往根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其定性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事实上,俄国民粹主义非但不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相反还是马克思晚年探索的重要思想来源。虽然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有一个从批评到初步接受再到基本认同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俄国民粹主义,便没有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重新探索及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主张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俄国民粹主义的理论来源,认为作为19世纪在俄国社会思想中占主流地位的一种思潮,它的根虽然在俄国,但源却是俄国和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论文分析了斯拉夫主义和西方主义以及西方文化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是知识分子创造的一种精英话语,内含反知识分子的倾向,具有内在的思想张力,使得知识分子面临既要启蒙民众又要对民众顶礼膜拜的尴尬处境。由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民粹主义所蕴涵的道德形象极具感召力,使得反智一面得到无限张扬,上升为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信念。到了新时期,民粹主义逐渐失去其原初的真诚与激情,蜕变成一种知识分子自我保护的文学策略或迎合世俗的借口。  相似文献   

12.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含有鲜明的民粹主义思想,推崇工农兵群众、号召深入生活、批判资产阶级是其主要表现。这种思想对当时乃至后来的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默海 《兰州学刊》2007,3(1):158-161
毛泽东思想中有民粹主义成分.毛泽东思想中的民粹主义成分主要是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策略存在着的.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策略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种政治统治策略意义上的民粹主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充分动员,中国革命不可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就不可能在和平的环境下进行.在动员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随之壮大了起来.而这样强大的政党,一旦取得政权,自然要建立一党执政的政府.  相似文献   

14.
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民粹主义的兴起有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经济衰退和经济转型常常会引发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兴起还与政党衰败、精英腐败、制度衰退有关联;在文化心理方面,文化冲突、抗争性政治文化、缺乏对政治的尊重与信任亦会诱发民粹主义;在社会方面,身份认同危机、社会分化、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以及媒体因素等,都会影响民粹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绳近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一文,为近年理论界少有的佳作。要作详尽的评述,非几千字可以说清,仅取一二会心处,聊抒读后所感。《再评价》“从毛泽东是不是带有民粹主义的思想说起”。作者引用了毛泽东在1944年至1948年间讲过的几段话,论证了“至少在毛泽东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即大体在民主革命时期的1939年到1949年,毛泽东不但没有丝毫染上民粹主义的思想,而且是坚决反对民粹主义的”。作者进而说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包含着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本主义以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容,指出了一条不经过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  相似文献   

16.
西方视野下的民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运动源自19世纪后半期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社会政治实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性受到世人关注,与其相关的民粹主义问题才开始成为政治学家们关注的话题.此后,学者们将民粹主义与现代化、民主化、经济与政治发展等研究主题联系在一起,对民粹主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民主化理论等不同范式的指导下解读了民粹主义,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历程和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了"网络民主"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在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新趋势中,也应高度警惕民粹主义倾向。民粹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网络民主"发展十分有害。而要限制民粹主义在网络中恣意蔓延和生长,就要从根本上铲除民粹主义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加强意识形态的网络监管,避免其错误理论无限制地传播。同时,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使网民认清民粹主义的本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民粹主义的观念和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18.
论民粹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学术界》2006,(6):189-193
民粹主义是一种反现代化的现代化产物,形成于社会转型时期,以中下层大众为诉求对象,坚持反精英的、反体制的社会批判立场。从产生根源上分析,民粹主义由以下三种因素“化合”而成:只有文化接触而缺乏文化认同的社会转型为民粹主义的萌芽准备了社会前提;民族主义在特定的外部或内部事件的演变中与民粹主义有所交融,近乎一种“助燃剂”;而精英主义则是隐藏在民粹主义背后的逻辑,民粹主义在思想上的成型和实践上的展开决定于精英阶层的自觉与设计。  相似文献   

19.
民粹主义运动源自19世纪后半期俄国“民粹派”和美国“人民党”的社会政治实践,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性受到世人关注,与其相关的民粹主义问题才开始成为政治学家们关注的话题。此后,学者们将民粹主义与现代化、民主化、经济与政治发展等研究主题联系在一起.对民粹主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在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民主化理论等不同范式的指导下解读了民粹主义,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历程和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参与社会热点讨论、发表政治见解、监督政府行为,构成了一幅“网络民主”的画面,但在网络民主的同时也释放出了“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看似与群众路线相同,但结果却往往相反,给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民粹主义与群众路线异同的分析来探讨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破解网络民粹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