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语气副词的功能及其词类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所说的“语气副词”只能出现于动态的句子中,不能出现于静态的短语中,在线性序列中与同现词语之间的句法、语义选择关系极弱,它们充当的是句子的语用成分。“的确”、“肯定”、“难道”等词的语法表现充分说明了“语气副词”与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等典型副词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别。从句法与语用区分的角度看,语气副词主要体现语用功能,将它们划归语气词更能充分揭示此类词的功能价值,同时也可以大大改变副词内部成员的异质性状况。  相似文献   

4.
“你也是”责怪义构式是一个原型范畴,其典型成员是由非典型成员演化而来,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构式“你也是”具有表嗔怪、醒劝、指责、埋怨、斥责等表义功能,及主观评价、人际互动、语篇构建、凸显情态等语用功能。责怪义“你也是”发生范畴化与构式化的动因机制主要为礼貌原则、语用推理及转喻机制。部分处于句际位置的“你也是”受主观性作用发生重新分析,从句子中游离出来,同时与责怪语境的高频关联使之吸收语境义,进一步语法化为责怪义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表意外、逆转、意愿、反诘的语气副词可以作为反预期标记,有些语气副词是否表达反预期要结合具体语境。表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述谓性和灵活性,但单音节的语气副词一般不会出现在句首。在句类分布方面,多用于陈述句,且更多的使用在否定的陈述句中。在对人称代词的选择方面,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居多。表达反预期的语气副词具有隐含对比性、主观元语性、互动评价性、篇章衔接性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副词"可"具有多种语气功能,得到了广泛关注。有学者对语气副词"可"的功能进行统一解释,认为"可"是一个标示话题焦点的焦点敏感式。但是,"可"能够出现在独立的句子中,其前面的成分可以省略,主语有时不表示对比,这些都与话题焦点的性质不符。"可"的作用是强调其后的成分是对比焦点,"可"应当是标示对比焦点的焦点敏感式。  相似文献   

7.
《祖堂集》中的是非反诘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是非反诘问句倾向于使用反诘标记,或使用反诘副词,或使用特定的反诘格式。有反诘副词的是非反诘问句包括“岂”字、“宁”字、“可”字、“还”字和“讵”字等,反诘副词既有旧有的,也有新生的。反诘格式“岂不是X”、“岂不闻(道)X”、“岂不见(道)X”、“可不闻X”可能来源于汉译佛经,由此可以看出禅宗文献与汉译佛经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语》《左传》“其与几何”的“与”历来有四种解释 :加强语气或表示停顿的语气词或助词 ,倒装句的语气词 ,副词 ,实词。考察的结论是 :“与”和“其”都是表示反诘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9.
中古汉语副词“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汉语副词“更”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表示转折或反诘语气,也可表示动作行为、情况反复、轮迭进行或出现,还可表示程度的加深;在语义指向上,副词“更”既可指向主语、谓语,还可以指向多个成分。在整个中古时期,各种用法的发展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after all”和“毕竟”在最初皆可表示“完毕”,它们都由时间义演化为让步义、转折义和认证义等。Traugott(2004)认为“after all”的语义经历了从邀约含义到一般邀约含义和规约含义的语法化过程。本文在Traugott等研究的基础上论证“after all”和“毕竟”的语义演化是信息复合的结果,信息复合是促使这两个词语最终由时间副词演化为语气副词的共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主观程度副词“何等”的形成,经历了由词组→代词→副词的过程。由词组而代词,成于汉代,深受汉译佛经的影响。由代词而副词,成于元末明初,与其所在句语气功能的转化以及所饰成分的述谓性变化有很大关联。副词化后的“何等”,功能也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究副词“总算”在每个历时阶段的语义演变情况及对应的生成机制,并尝试分析“总算”表述语气的来源等具体情况。研究发现:(1)唐初至清初“,总”和“算”构成的短语由“总共计算”义演化出更抽象的“归结性质”义和“归结事件结果”义,典型格式分别是“总+算+数字”和“总算(是)NP/VP”“、总算VP”。演变动因是隐喻机制、主观化和重新分析。(2)清中后期至今“,总算”的主观化加深,言者存在被凸显,在语用推理作用下“,总算”的“归结义”进一步虚化,成为言者表述语气的手段。(3)副词“总算”表述的语气与评价对象在言者预期范围中所处的位置紧密相关“。总算”表述的语气是一个积极、消极情感交织的混合体,两种情感分别来自与预期上限和预期下限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至少”的“量级模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围副词“至少”和语气副词“至少”的语法意义都可纳入与“最低限度”关联的“量级模型”中进行考察。“量级模型”对语境依赖度的增大促使“至少”静态逻辑语义功能的弱化和动态话语语用功能的强化,前者表现为“大于或等于最低限度”值域中“大于最低限度”部分的弱化和消失,后者表现为主观扫描过程在确认“最低限度”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义构式“少不了”与“免不了”在功能表达及情态特征上具有不同特征,这需要从事件的模态性、语用的偏向性、时体的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意义的虚化过程来看,“少不了”由表客观状态发展到表主观评注,“免不了”由表客观强调发展到表主观评注,都是副词情态化和主观化不断增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吴语副词“大分”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处于状语位置上表大体义的名词“大分”逐渐虚化而成的。吴语副词“终不然”产生于元代,是由反诘副词“不然”前加表强调的“终”组合而成的。它的形成显然受到了“终不成”的类化的影响。而反诘副词“不然”的产生,是由于短语“不然”经常使用于“不然……岂(不)……”句式,逐渐沾带上了否定与反问的意味,并最终虚化为反诘副词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还”语义考察通常放在“还”字句进行,借此推论出副词“还”在句子中的准确义项、语用功能和句法功能.副词“还”的义项分布广泛而复杂,各义项之间存在交叉现象.针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本文拟从视域图式角度,对副词“还”进行语义焦点分析,进而探讨相关“还”字句式中语用和句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些专职的语用功能词,如语用成分标记词、语气词、语篇关联成分以及通常所说的“语气副词”等。它们主要体现语用功能,只能出现于动态的句子中,通常不能在静态的短语中出现,属于语用层面上添加的非线性因素,现代汉语的词类体系应对它们的作用和地位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9.
语法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也是纯理功能变化的过程。通过考察“好”的语法化及纯理功能的演化,我们发现,“好”的语法化与纯理功能演化遵循两条途径:第一条是从形容词语法化为副词,纯理功能相应地由经验功能演化为人际功能;第二条是从形容词语法化为连接词,纯理功能相应地由经验功能演化为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20.
笔者首先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然后从话语和语用的角度重点对《祖堂集》中出现的中古以后新兴语气副词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主观化、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角度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初步的探究,从而为汉语史语气副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