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财政的改革,能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改变政府行为,必将有力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前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的改革,能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改变政府行为,必将有力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前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全部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是国家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国家调节、调控、管理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杠杆。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并赋予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政府的预算实行管理和监督的职权。广州市去年10月份首次在网上公布政府财政预算情况,迈出了信息公开的一大步。但是目前我国地方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还存在着诸如预算不够公开、编制科学性低等问题,需要从政府信息公开、调整预算年度,完善相关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改革     
《领导文萃》2010,(12):9-10
中国地方政府预算逐步透明化 随着社会越来越富有,个人缴税越来越多,中国也不得不慢慢地为人民参与政府事务提供空间。30年前,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国有企业,而不是公民的个人所得税。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变化。政府提出了试验性的举措,承诺所有中央政府部门在三年内都将公开预算:  相似文献   

5.
"预算公开—媒体问责—政府回应"是提升政府治理,打造"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0~2013年间中国各级政府预(决)算公开中的媒体质询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媒体质询显著提升了政府回应的可能性;且媒体质询密集度越高,政府回应速度越快;质询传播范围越广,回应质量越高。进一步发现,媒体对不同级别政府与不同类型信息("三公"与非"三公"、预算与决算)的问责效果存在差异,其可能原因是,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的预算调整能力与问责压力影响了其回应的意愿和行为。本文研究意义不仅在于实证分析了政府预算公开中媒体问责的效果与作用机理,更在于揭示了媒体问责机制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4):30-31
2011年3月15日,北京市58个政府部门及直属机构,除市公安局涉密外,其余部门已经全部公开预算。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的预算公开内容首次增加了更详细“项目支出预算情况表”,公车购置、出国考察等政府预算支出的内容第一次公开呈现。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既是国家重要政治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预算公开不仅仅是公开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同时也是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监督和约束。本文通过现有的相关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浏览和回顾,概述了其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石,同时对于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意义、现存问题和完善措施等进行了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并对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13-13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全国人大今年将强力推进预算公开,要求经过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都要公开,其中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 3月25日,财政部在其门户网站公布了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在去年首次公开中央财政预算四张表格的基础上,今年公开的范围增加到十二张预算表,且科目更加细化。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24条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明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山东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正式开启。《意见》明确四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透明预算制度,除涉密信息外,2015年全省县及县级以上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16):20-21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做好五方面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24日出席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各地区、各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意味着政府所有收支都要接受人大的审查监督。今年10月11日至21日期间,《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从2014年起,广州市将实现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在完全意义上实现让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公开在阳光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财政预算透明度受到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展开了系列研究。本文界定了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的概念,从预算公开的法规性、及时性,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具体性、易懂性和获取预算信息的便利性等七方面,系统构造了70项衡量我国预算透明度的指标体系。最后,运用这一指标体系评价我国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的现状,并将其与国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11年我国中央财政预算透明度总指数为51%。  相似文献   

1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摘自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的情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27-27
11.1亿元:北京2013年“三公”预算最高 截至8月9日,已有18个省份公开了本级政府2013年度“三公”预算(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公开了部分组成部门的“三公”预算)。其中,北京“三公”经费最高,达11.1亿元,最少的为安徽(42家部门),仅为7632.3万元。  相似文献   

15.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14个中央部门试点项目支出分类预算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日前结束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财政部将按照新的政府收支科目编制预算。在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等的基础上,在农业部等14个中央部门(企业)开展项目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地方财政也要组织试点。同时,深入研究改进政府预算报表,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步伐,使政府预算真正做到反映全面、公开透明、便于监督。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公共财政体系框架的一项基础建设,其内容包括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建立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体系和新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叶青 《决策》2011,(8):84-84
2011年在中国财政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98个中央部门中88个按规定公开部门预算之外,还要公开三公经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陆续公布三公账单。  相似文献   

17.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0,(35):M0001-M0001
温家宝 国务院总理 政府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都要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业领域,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8.
郝洪 《经营管理者》2011,(12):96-96
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公布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决算和绩效考评情况。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推动“三公”经费公开又一个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地方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29-31
2009年年底,国务院首次为公开部门预算列出时间表,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今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先公布部门预算后,截止到4月22日,已有36个中央部委(15个国务院组成部门、1个国务院特设机构、5个国务院直属机构、5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和10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公布了部门预算。本文选取这5类机构中的前4类共26家的预算公开报告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