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审美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绚烂开放呢?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还能进行美育教育,其中有很丰富的美育元素.若你分析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你会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那样的美,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从三方面着手: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思维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朗读在体味文章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音乐美等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对陶冶学生美好情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等人文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会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的魅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美感,就是审美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在欣赏活动和创作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教育学原则,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艺术趣味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语文课就囊括着审美教育的诸因素,可以说语文课是一块宝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在给学生挖掘知识的宝藏,而又是在同学生一起吮吸美的甘泉。因为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文中讴歌人的思想,塑造美的典型。这就给我们利用语文课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  相似文献   

6.
人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就是审美能力,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的策略,提出三个意见,美术鉴赏教学增加人文主义色彩;开展创造性提问活动,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梁勇 《生存》2020,(10):0162-0163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目前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文章较多,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注意借助文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全面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科目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美、体会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8.
快乐教学法     
语文集纳占今中外名篇美文,融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材料,是学生学习审美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而快乐教学的教学艺术、思想方法、艺术的发现和提高,集中反映在"美"字上,是学生在寻求美、发现美、体会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会与会学的乐趣,收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0.
程加荣 《生存》2020,(11):0218-0218
语文学科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是极为丰富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并不能够一味地将重心放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面,他们更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在这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其是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他们需要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和德育美四个方面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1.
葛晖  刘亚梅 《社科纵横》2007,22(12):168-16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美术教学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笔者想通过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分析和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陆飞 《生存》2020,(8):0072-0072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政文 《求是学刊》2001,28(3):80-86
康德认为,美的本源出自于人的理性能力与知性能力之间的审美判断力,但美的本源决非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审美判断力在其判断活动中展开的涉及到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美的本质可以深刻地应答美的本源问题.同样,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只是问题的开始,美的本质问题只有在关于艺术本体的阐释中才能得到终极解决,从美的本源到美的本质,再从美的本质到艺术,康德通过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重新打开了美的本质之门.  相似文献   

14.
林晓纯 《生存》2020,(10):0002-0003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道出了新时期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最能体现美趣的素材无疑属于文学类。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所占的比重至少在一半以上。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也只有明确了并对这些文学类作品进行审美操作,才可能避免精神浪费,才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把学生引入文学这座语言艺术的殿堂,并积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语文课程从四个层次和步骤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本解读,培养语言能力;文本思辨,培养思维能力;文本鉴赏,培养审美能力;文本感悟,增强文化自觉.在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玉华 《生存》2020,(8):0204-0204
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黄河流域民族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学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在感知艺术的同时,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沉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本所选编的教材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美文,作为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引领学生从多度去感受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学术交流》2001,(6):162-165
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但关系到教学的成效,而且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育教于文,培养学生科学文明的文化品格以及人格与感情、人的思维方式与水平、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遵循的原则为在素质教育的关怀下更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养成;遵循课程自身发展规律;强化超前、创新和精品意识,提高传播知识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改革应界定在以构造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其基本模式就是要创立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模式,实施"双主导".只有这样,才能在较为宽泛的视野和较为前沿的发展中,使语文教学不断地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论美的规律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第一个前提。美的规律便是造就有生命的个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规律。审美是人作为人的存在的本质特征。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类社会的驱动力。丑作为美的伴生物,不表现人的本质,“审丑”永远取代不了审美。研究美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探讨了美的规律的宏观方面,并论征了它的某些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