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明  刘龙 《老年人》2009,(7):24-25
李文华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和姜昆合演的《如此照相》、《打针》、《想入非非》等相声节目,就为全国广大观众所乐道。如今,李文华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对相声的热爱,以及对相声界新人的鼎力扶助,仍让他的老搭档姜昆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2.
提起杨艺,北京的舞迷们对他已不陌生。他编创的“北京平四”填补了交谊舞大家族的空白,最新面世的《“北京平四”花样100例》和以《杨艺舞蹈情》为名的CD、VCD系列,大受交谊舞爱好者的青睐。自杨艺教跳交谊舞的节目在北京、贵州、山东等电视台播出,“北京平四...  相似文献   

3.
陈新 《老年人》2008,(9):26-28
电影大片《集结号》、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以及大手笔影视作品《天下无贼》、《暗算》等,一个又一个大戏,成就了一个从偏僻农村走出来、“漂”在北京的农民工王宝强。特别是对“许三多”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让他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相似文献   

4.
米飞飞 《伴侣(A版)》2014,(12):12-14
马年春晚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感动了亿万观众,《新闻联播》也破例用这首歌做了“史上最暖心”的片尾曲。鲜为人知的是,其创作者是一对亲密搭档,也是最好的“闺密”。他们一直用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和点滴体会谱写爱与被爱,为《终于等到你》《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经典影视剧配曲,创作出70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她只为他填词,他只为她谱曲,而且他们创作一首红一首!  相似文献   

5.
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入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界成长起来,直到成为著名相声演员。之后,在他们近三十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与老师加伯乐的马季之间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6.
马年春晚的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亿万观众,《新闻联播》也破例用这首歌做了“史上最暖心”的片尾曲。鲜为人知的是,其创作者是一对亲密搭档,也是最好的“闺密”。他们一直用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和点滴体会谱写爱与被爱,为《终于等到你》《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经典影视剧配曲,创作出70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她只为他填词,他只为她谱曲,而且他们创作一首红一首!  相似文献   

7.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8.
早就知道吴玉成老先生在京东河北玉田县一带有着很高的声誉,享有“泥人吴”的称号。他的作品被同内外收藏,并多次参加展演。早在1987年2月,曾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作品作为文化交流远涉法国、日本等国。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期间,展出了他的作品,受到专家好评。1994年10月,他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相似文献   

9.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惊叹于国内电视剧的发展变化,连呼进入了“中剧时代”!他早些年热心于《走向共和》,经常念叨着李鸿章在听到“送给老佛爷的八哥不叫了”之后的经典表情。后来向他推荐了《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他赞不绝口,尤其称道杨金水、胡宗宪和王用汲,分别命名为“义仆”、“循吏”和“信友”。如今又有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昨日闲聊起来,他说,这是一部史诗。  相似文献   

10.
祁建 《老年人》2010,(5):24-25
说起北京的风情民俗,常人春可谓无所不知。这位生活在北京旧鼓楼大街的满族老人,自小就出入北京的庙会集市,对北京人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非常了解。成年后,他潜心钻研北京史地民俗,先后出版了《老北京的风俗》等13本著作,赢得了北京市民的赞许,被誉为北京民俗的“门门清”。  相似文献   

11.
4月28日,《普京文集》中文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该书撰写了序言。他在序言中称“普京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高度评价普京总统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的突出贡献。认为本书的出版是“中俄人文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仿佛一夜之间,草根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他在保利剧院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成为相声界的神话。这位给自己定位为“非著名演员”的相声奇才,曾落魄京城,是他的大鼓名角妻子王惠放弃自己的事业,陪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一路跋涉向前……  相似文献   

13.
北京组稿     
胡汉勋 《老年人》2006,(10):9-9
《湖南老年》(《老年人》原名)杂志创办之初,我奉命到北京向胡耀邦、王首道、张平化等湖南籍中央领导组稿,请他们为杂志创刊题词、撰文。1986年7月8日,我乘火车来到北京,住在中组部翠明庄招待所。怎样才能与中央领导同志取得联系呢?我心里没有底。好在动身之前,我打听到原在《新湘评论》工作的卞毓方,后到北京读研究生,他在北京认识一些人,我希望他能够为我牵线搭桥。当时,卞毓方已分配在《经济日报》工作,我去拜访了他。说明来意后,卞毓方很爽快地答应帮我联系。他默了一下神,就给我介绍了一位“通天”人物——人民出版社的吕涛。此人不显…  相似文献   

14.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14,(9):110-110
2014年第7期被读者视为好文章的是:《科学家林兰英回国,带回时价二十多万元的“药”》《北京知青王岐山和他的伙伴》《抗战时,四川用土法修建世界最大的机场群》《晚清那场轰轰烈烈的君主立宪》等。读者不喜欢的文章是:《打错了》《日本国家性节日和地方性节日》《走街》《茶壶与人生》《从“光盘行动”到“绿色出行”》等。  相似文献   

15.
当百年奥运在北京举办成功,当中华体育健儿获得的金牌数雄居榜首,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高度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时,国画作品被收入《丹青留芳》线装本作为国礼送给了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各国元首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张坤,在他的绘画室动情地挥毫绘出了《激情太阳舞》。  相似文献   

16.
记得是今年4月29日下午,我刚从乡下作完《学习周恩来精神》的报告归来,办公室的同志递过来一张两天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看标题,我心里“格登”一下往下沉:李琦同志逝世了。晚上,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无法入眠,干脆起身翻找他生前写给我的信件和他赠给我的书籍。李琦是一位革命老前辈,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一直领导文献研究方面的工作。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92年3月5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为《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一书举行首发式。那天,周恩来生前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7.
王建柱 《老年人》2013,(1):22-23
“撞沉吉野!”50年前,在电影《甲午风云》这部浩气长存的影片里,李默然以自己硬朗的形象、娴熟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邓世昌,他由此成为观众心目中永远的“邓大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位“北方话剧的代表人物”不幸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溘然去世,让人痛惜。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1996,(7)
给血液病人带来光明的人12月份的北京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季节,然而,在“国际血液病治疗新探索研讨会”的大厅里,却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一位来自中国郑州的学者宣读了他的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50例》。他以精辟的见解,良好的临床疗效,震动了与会的各国血...  相似文献   

19.
滑稽的动作,幽默夸张的湖南方言,构成了湘味并目声别具特色的风味。在相声界独树一帜的湘味相声的崛起,与奇志、大兵师徒俩的完美组合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被人们称为“平民笑星”的奇志,为了追求相声艺术,历经磨难,而在这重重磨难之后,始终站着深爱着他的妻子李湘娟…… 身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奇志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饱含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她不仅是一位上校军官,还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贤内助,她的鲜花让我始终能笑对坎坷,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20.
曹景行,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作为主要创办人和主持人之一,他将一档在深夜播出、每天只有20分钟的《时事开讲》办成了凤凰品牌节目、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因其清秀儒雅的外形,更凭借简练、独到、充满知性的“曹氏评论”,曹景行在凤凰卫视覆盖的全球华人圈获得了广泛影响力。在他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何亮亮、阮次山,杨锦膦、石齐平、马鼎立等一帮名老头纷纷在凤凰“上岗”,演绎各自风彩,被戏称为“老头当美女用”的凤凰新策略。现在,年近花甲的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的同时,还是《口述历史》和《风范大国民》等凤凰节目的当家主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