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冯翠莲 《人才瞭望》2017,(8):221-222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省级电网企业培训业务支撑单位,承担公司系统内员工参加行业的技能竞赛和专业调考的员工培训集训工作,经过近几年参加行业企业竞赛和调考的培训、集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原因,总结了在技能竞赛、调考全过程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省公司系统员工参加行业及系统内竞赛取得好成绩提供了借鉴方法,促进了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这过程中,中心持续提升了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日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日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安徽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并自2017年1月1日(以证书核发日期为准)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在职职工,可到参保的社保经办机构申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分为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安徽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6个月(含36个月)以上,并自2017年1月1日(以证书核发日期为准)起取得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在职职工,可到参保的社保经办机构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相似文献   

3.
关于素质的定义界定一直是百家争鸣,笔者认为,对政府行政人员来说,素质就是德能勤绩廉五个要素.人员素质测评是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对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等实施测量和评价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对人员基本素质进行客观测量,并根据岗位及政府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目的是为了统一员工的需求与组织的要求,使个人的行为被组织的目标强化起来,从而提高政府绩效,也为政府招聘、选拔、培养各类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人才评价的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长城 《人才开发》2008,(10):42-43
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社会工作者评价体系也刚刚起步。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就有必要借鉴世界上社会工作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从国际范围来看,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主要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职称职级管理制度、行业协会自律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员工培训是对员工的知识、技能、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服务能力等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给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不仅要有员工培训,还应该构建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基于此,主要研究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据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机构最近公布的1996年国际竞争力评价消息,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由去年的第34位跃升为第26位。参加本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共有全世界4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新加坡、香港被排列在对三名。 在这次国际竞争力评价项目中,共分总体8大要素,41个竞争主在面,225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才测评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测量、了解、评价特定对象(通常为某人或范围明确的一个团体)的知识、能力、技能、个性的拥有及构成情况。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评定标准得出是否达到某一能力等级,或者根据工作分析情况得出是否适合某一工作的结论。1989年1月,中组部、国家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充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时,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这标志着国家机关用人制度中开始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至1992年底,全国29个省,国务院3个…  相似文献   

8.
人才测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将人才测评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人才测评体系,积淀了测评方面的相关方法与理论.对现代人才测评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与式行动研究在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择杭州某养老机构符合入选标准的42名护理员和5名研究组成员.根据Lewin提出的行动研究法应用于护理员的在职技能培训,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参与整个过程,包括分析并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并在反思中改进.[结果]培训后护理员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有明显提升(差异有显著意义),理论成绩平均分为(81.7±2.34)分,操作平均分为(90.7±4.63)分.护理员培训满意率达95.2%.[结论]参与式行动研究能有效增加护理员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和满意度,并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各地动态     
《人才开发》2002,(3):46-47
盐城推行新技术工人聘任制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人事局参照职称评聘分开的办法,在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与岗位聘任分开,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竞争择优聘任,彻底改变过去取得技术等级直接按标准兑现工资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人学技术、钻业务、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鼓励和引导技术工人为事业发展多作贡献。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聘分开,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创。  相似文献   

11.
夏夏  张钟杰 《人才瞭望》2016,(22):166-167
笔者尝试从评价主要内容、体系主要指标、标准以及结论等几个方面探索农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质量提升的评估办法.通过8个要素,20个指标,其中包括13个重要指标,7个普通指标,进行四个等级评价,试图构建一套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晓晖 《人才瞭望》2016,(2):110-111
近年来,由于煤矿安全事故、工程施工事故等频发,造成一定程度的财物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企业员工岗位技能的强化和员工安全素养的提高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新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容易造成工作失误,带来安全隐患.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被逐渐应用,其能够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降至最低,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23日.河南省工考办、工考中心在郑州召开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核工作会议.对2010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培训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2009年全省工考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各省辖市和扩权县的主管副局长、工考办(工考中心)主任、工考工作人员等参加了会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京州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分析及工学结合成果评价原则的阐述,提出工学结合应从技术成果、职业素养、可迁移技能等方面进行立体动态评价,为衡量工学结合成果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框架,有助于工学结合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的价值链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链管理。这条价值链上有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价值创造”,第二个环节是“价值评价”,第三个环节是“价值分配”。“价值创造”强调的是创造要素的吸纳与开发,它要求人们确定这样一种理念:知识创新者、企业家和员工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其中的主导要素是  相似文献   

16.
李继承 《人才瞭望》2017,(13):39-40
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必然对员工的技能有新的要求."大专生"应如何适应社会与企业的要求,"回炉"技校再造、学习专业技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营销领域"以顾客为导向"思想的建立,顾客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顾客价值战略成为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本文构建了基于等级性的顾客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中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分工中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适应现代化职位的技术性人才。一、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与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一)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企业的测评指标 我们选取了三家广州建筑施工企业考察其近年的绩效测评指标(如表1),将指标大体划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可以发现:1.案例企业的测评指标都以财务指标为主.而且侧重经营成果、规模的评价:2.各有特色指标,如B企业的“新签合约额”.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作越来越多.求职者为了通过资格鉴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纷纷参加职业培训.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考证市场上,考证种类繁多.除中国本土推出的考证外,国外的资格证书也纷纷涌入.在许多城市,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满意的薪水,拥有资格证书是一个有力的砝码.资格证书如今已是个人技能的象征,各种洋证书更是被不少人当成获得高薪工作、进入高级白领阶层的门票.在日益激烈的升学和就业竞争中似乎没有证书就寸步难行.有人戏称,中国已全面进入考证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