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海盗2.0时代     
贺中 《青岛画报》2011,(6):30-31
对于海盗影迷来说,世界只有两个时期,前杰克船长时期和杰克船长时期,当2003年《加勒比海盗》横空出世,约翰尼·德普对海盗进行了重新定义。前杰克船长时期是海盗的1.0时代,海盗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杀人越货、十恶不赦的强盗;而杰克船长时期,海盗升级为2.0,翘着兰花指、走着猫步,偶尔放荡不羁,却是至情至性。  相似文献   

2.
正5月26日,约翰尼·德普携《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重出江湖,沉寂几年之后,杰克船长终于再度归来。近几年,约翰尼·德普运气不佳,主演的电影大多遭到"扑街"的命运,另外,这位好莱坞最赚钱的影星还遭遇了债务危机。如今,扭转局面的时刻到了,除了万众期待的《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德普还接演了一部看上去既走肾又走心的喜剧电影《理查德的道别》,出演绝症教授,在生命尽头放飞自我。  相似文献   

3.
温莎 《东西南北》2013,(22):68-69
“海盗们晚上发动了袭击。他们坐快艇靠近渔船,用AK-47疯狂扫射,打伤了厨师。他们把船洗劫一空,不仅拆走了航海和通讯设备,还席卷了船员的财物,包括我的鞋袜。”一艘渔船船长在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可 《南亚研究》2011,(1):2-14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打击海盗国际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马里海盗犯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代海盗已经具有了不同于传统海盗的许多特点。现代国际法形成了打击海盗犯罪的国际合作框架,但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没有专门针对海盗活动的国际公约;没有一个有效的实施监督机制;国家主权与普遍管辖权之间的矛盾未得到有效协调,等等。国际社会应建立一套专门的打击海盗的国际法律体系,将海盗犯罪案件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以实现对海盗犯罪的有效惩治;建立一个以安理会为主导的打击海盗的专门机制,将打击海盗国际合作法制化,实现稳定有效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海盗罪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现代海盗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海盗的特点,并对国际社会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犯罪的过程中,尽管有关国际法对海盗犯罪的管辖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国家之间的管辖权冲突依然存在。严重桎梏了国际社会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因此要在不违反国家主权原则的前提下解决管辖权冲突,一方面应该确立管辖权顺位;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一个由安理会主导的打击海盗的专门机制;同时,将海盗犯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也是解决海盗管辖权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以往现实主义理论主要从权力消长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体系性大战,本文尝试从地缘政治角度来阐释体系性大战。自欧洲"七年战争"以来,在多极体系中,体系性大战必然发生在海权强国+陆权强国与边缘地带强国之间,体系中的其他次级强国则分别加入到这两个阵营中,影响着大战的进程与结果;但是边缘地带强国并不必然会与海权强国+陆权强国发生体系性大战。本文将其作为两个世界政治现象提出来,并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解释,总结边缘地带强国的兴衰历程,以期为当代中国这个新兴的边缘地带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国家生存与发展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家,海上通道安全无疑对其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马六甲海峡更是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其航行安全问题一直被日本国内高度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起,发生在该海峡的海盗及海上武装抢劫事件(1)激增,各海峡利用国特别是日本损失惨重。1999年以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地介入马六甲海峡海盗治理事务,并力图成为主导力量。值得我国关注与警惕的是,日本以打击海盗为名扩大其在海外军事存在的潜在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9.
声音     
《青岛画报》2011,(2):5
2011年,确定上映的进口大片大都是续集——不是"2",就是"3",甚至还有"7(下)":《加勒比海盗4》《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哈7(下)》……——今年大片,还看续集齐豫、潘越云、黄小琥和万芳拼台演绎"珍爱女人"  相似文献   

10.
海盗罪的国际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击海盗行为,16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逐渐形成了关于海盗罪的国际习惯法体系。进入20世纪,国际社会开始致力于将惩治海盗的习惯法法典化。《尼翁协定》及《尼翁补充协定》是前期的主要成果。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制定了《日内瓦公海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盗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及执法权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上世纪80年代后,国际海事组织又制定了《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关于海盗和海上暴力行为的示范国内法》等富于操作性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1.
上篇:海盗瘟疫再度猖獗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南中国海,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在这35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域上,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海盗所困扰,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殖民主义者相继而来,他们在我南中国海“杀人抢船、势甚猖獗”,“飘劫行李,至掠食少儿”,被中国人痛骂为“拐孩匪”!几百年过去了,南中国海的海盗瘟疫,非但没有绝迹,反而更加猖獗,杀戮人命,奸淫妇女,劫船越货,横行海上,称霸一方,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92年9月,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事局在吉隆坡成立了全天候反海盗中心,并发出警告:南中国海海盗活动再度猖獗,仅1991年至少发生100多  相似文献   

12.
男人永远是一种喜欢征服的动物,征服海洋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喜欢自由和奔放的生活。在巨大的海浪与海鸥的呜叫声中寻找心灵深处的自我。这样的梦想或许只能在"加勒比海盗"那样的大船上才能实现,但我们决定先从有点技术含量的帆船开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立国伊始就把海洋自由确立为国家利益和外交原则之一,然而该原则连同地中海贸易,遭到了巴巴里海盗的严重挑战。面对海盗威胁,联邦党政府在新生国家力量尚弱的客观形势下,采取了妥协纳贡的隐忍政策,积极备战。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增强,民主共和党总统杰斐逊上台后对巴巴里海盗国家采取了有限战争行动。麦迪逊继任总统后,随着与英国战争的结束,再次采取军事行动,彻底解决了巴巴里海盗威胁,从而维护了美国的海洋自由权益。针对当前美国对我相关海洋争端的介入采取道义反制措施,是美国巴巴里战争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董卿  赵琳  贾瑞君 《东西南北》2011,(14):30-31
《加勒比海盗1》上映时,你可以说是去看电影,但是当《加勒比海盗4》来势汹汹时,全球的目光都不是在看电影,而是看强尼·戴普。  相似文献   

15.
高德叫车     
正当下,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受到了新型的出行服务"网约车"的巨大冲击,而滴滴出行就是全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不过,留给滴滴安逸的日子并不长久,一向爱搞颠覆的马云又出手了,阿里强势推出了"高德叫车"服务,并且猛撒钱来搞优惠。马云的这个动作让很多人一下子想到了曾经滴滴刚起步的时候,拿到腾讯投资的滴滴和拿到阿里投资的快的,于是,网约车其实很早就成了"二马"大战。这两大巨头大战的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大量烧钱,双方都有钱,那就  相似文献   

16.
1882年,荷兰「司白脱勃」号货轮在北海驶向苏格兰途中,突然撞上了暗礁。船长密朗斯比召集全体船员,作出紧急命令,准备弃船逃离。突然轮机长报告说:「船长,船中进水突然停止。船长带着几个同伴,火速来到漏洞的舱里,只见一个长达4米、宽达2.8米的裂缝里,绞塞着许多条长蛇,有的长蛇已经死了,有的还活着。  相似文献   

17.
马孆 《创新》2008,2(2):48-52
"9·11"以来南海通道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海上袭击比以往更有组织性和协调性,东南亚水域的海盗、有组织犯罪和潜在的海上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存在着合流的可能,南海周边地区存在的武装分离主义运动与恐怖组织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美、日、印等区外大国纷纷藉此插足南海,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及其周边水域的海上安全合作方面对中国存在着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1795年,一艘名叫"杰佛逊"的美国帆船,始于东海岸的波士顿,绕过美洲的南端,历经四年的海上漂泊,到达了北美大陆的太平洋西北岸.当船长罗伯特和他的船员们应土著人的邀请到达他们的村庄时,他们看到了在村庄中竖立的木头柱子,上面刻画着许多瑰丽、神奇的动物和人.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诸侯经济”,也就是“割据经济”,其显著特点是彼此贸易的封锁和资源的争夺。频频发生的“粮食大战”、“种子大战”、“蚕茧大战”,均在行政区域的交界地带发生,在争夺激烈时,不惜以邻为壑,结果损人也害己。我国业已形成的“诸侯经济”格局颇令人担忧。几年前,一些省市争夺羊毛,发生了“羊毛大战”。盛产羊毛的的新疆是主要战场之一。在大战中,羊毛的价格越抬越高,每公斤由9元涨至24元,质量却越来越差。某厂买回4吨羊毛,竟清出沙石1吨多。为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对全面提高国家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双重安全挑战:其一,以大国政治博弈、领土和岛屿争端以及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为主的传统安全挑战;其二,以恐怖主义、海盗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为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分析"一带一路"区域内安全合作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为应对安全风险,中国除了发展自身力量外,还需要贯彻"三个重视",即重视合作中提供安全公共产品、重视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关切和重视巴基斯坦的"支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