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重要的制度原因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向何处去的争论中,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这些争论大体包含三个层次: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性质和方向的争论;关于我国采用何种具体政治体制模式的争论;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突破口的争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势主要包括:以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导向;以党内民主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党的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转变;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
人大制度在实现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发展党内民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整体发展.而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的现实路径,就是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平台的作用,通过认真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人大制度的优势,用足人大制度的"制度空间"来促进人民民主,不失为目前条件下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创新人大监督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就当前来看,我国人大监督体制并没有理顺,监督程序并不完善,人大监督文化并没有形成,从而制约了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必须从理顺人大监督体制、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程序、建立人大监督员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4.
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安排中得到了完整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载体.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应当把实施党代会常任制作为"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范围和层级;同时,通过对人大选举制度、代表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使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权力机关,形成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建议设立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区,以试点带动全局.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社会民主的发展,是由中国追赶型现代化的路径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要实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目的,必须成功地找到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的连接点。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从我国现实政治发展来看,特别需要逐步推进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改革,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深化党内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加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不仅有助于深化预算改革,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人大预算监督包括信息、对话与强制三个维度。基于这三个维度的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预算改革的推进,人大预算监督已经开始从原来的程序性监督迈向实质性监督,但是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大预算监督,促使政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8.
从人大质询报道看新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制度是我国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一种较为严厉、有效的形式,是人大监督的标志性权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大质询十分活跃,新闻媒体一直积极报道、宣传人大的质询,不仅见证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将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新闻改革找到了可贵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一是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二是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保证人大代表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0.
章舜钦 《兰州学刊》2008,(5):64-66,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如何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今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选举是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通过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人大选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选举制度,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是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工具合理性,党内民主具有塑造政治文化、培养政治人才、强化权力监督和推进制度创新等四大功能.党内民主建设尚存在问题,表明党内民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吸取教训.开发党内民主功能,就是要塑造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党内权力结构和权力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功能和树立制度权威,这也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处在民主政治的最基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愈显突出,制约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当前对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监督不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现时有必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完善乡镇人大制度,确保基层人民群众通过当地人大更好的实现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3.
人大代表的选举是建设我国权力机关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人大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本文论述了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尝试性地从美学角度为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人大选举工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不断推进民主进程是遏制腐败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光 《东岳论丛》2002,23(1):128-130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必须不断推进民主进程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进程 ,完善民主机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在党的领导下扎实、稳步地进行。要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廉政监督职能 ;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让权力行使过程公开透明 ;要加强舆论监督 ,凝聚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 ;要完善举报制度 ,让执掌人民权力的掌权者时刻感受到人民监督的压力 ;要保障公民民主政治权利 ,提高公民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原则,顺应和契合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与需要,它是适宜中国国情的政制设计。强化人大的监督权力是完善人大制度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目前,对强化人大监督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在观念上,端正对人大监督的认识问题;在体制上,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权力的关系问题;在技术上,完善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及程序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人大在实践中纷纷创造出许多新的监督方式,如执法检查、"两评"工作、个案监督和专题询问等。但总体来看,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和人大监督制度的实践创新均存在若干不足,亟待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尤其是监督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强化人大监督职能的极端重要性,弄清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之间的关系,找准人大监督在我们党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定位,创新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尤其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途径与方式,探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巩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佳结合点,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人大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强化人大监督职能来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认清人大监督的实质,明确人大监督的重点,完善人大监督的机制,规范人大监督程序,提高人大监督本领。  相似文献   

17.
推进民主政治,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制度建设,以健全的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更加具有特殊意义.推进制度化的民主,关键在于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重点是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肃清封建主义残余的关系.以政治民主化为价值取向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实现改革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即要从"以权为本"彻底转变到"以人为本"上来.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综观20年改革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开始的。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地方人大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难点问题之一.切实推进党内监督,必须着眼于深化党内监督领导体制改革,完善权力的科学配置,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强化纪检机关专门监督职能,落实党员的民主监督权,从体制、制度和机制上寻求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完善人大制度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成果都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