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NGO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不过,由于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NGO自身的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尚未理顺等原因又决定了农村NGO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拓展农村NGO发展空间;加强导向,大力扶持培育农村NGO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农村NGO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NGO对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不过,由于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NGO自身的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尚未理顺等原因又决定了农村NGO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拓展农村NGO发展空间;加强导向,大力扶持培育农村NGO建设;完善法律,保障农村NGO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NGO、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丹 《东南学术》2006,(1):58-6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政府组织日渐崛起,"以民为本"的全球公民治理日益替代"以国为本"的国际关系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的新范式.反全球化运动是以NGO为主体的国际性公民运动,它针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进行游行示威抗议,强烈要求扭转和纠正全球的负面效应,客观上推动了全球治理.NGO/反全球化运动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多种多样:有抗议示威、论坛会议、监督制约及倡导建议等方式,由此达成国际社会民主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形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有关NGO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GO即“非政府组织” ,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和学术界谈论的热点话题 ,但是人们对非政府组织的认识并不相同。在关于NGO的概念定义、它与“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关系、NGO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认识上 ,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围绕着NGO的概念定义 ,NGO的国内现状及面临问题 ,特别是其建设道路等几个问题 ,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提出了“转轨、脱钩与新建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并探讨了NGO的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激进转型、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的背景下"临危受命":维护了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转;充当了社会的"安全阀"、缓和了社会矛盾,作为"中间人"缓解了国家与社会的张力;重塑了社会价值观念、推动了民主法治建设。然而,其发展中存在的"路径依赖"有着鲜明的俄罗斯特色,同时面临着公民参与不足等现实困境。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团由网民以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中组建而成,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组织在网络社会的嬗变。网络降低了公民参与政治的门槛,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社团表达意见并参与社会事务,因而网络社团在政府治理中扮演协作者、参与者、整合者和监督者等重要角色。不过,网络社团的制度还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规范性,对成员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较低,这是当前建设网络社团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迅速,众多针对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研究日趋丰富。现今针对NGO发展策略的研究,多强调政府认同和支持的重要性。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建立在官办NGO研究基础上,忽视了草根NGO的生存和发展策略。本研究基于三个草根NGO的社会资本分析,认为对于草根NGO来说,行政主导并不能成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更加重要的是扎根在公民社会中,利用NGO自身社会资本的建构和动员,以完成NGO不同的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治理,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为基础的社会合作治理,是我国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实践模式。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引导、孵化与培育。当前我国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合作治理体系还处于脆弱时期,依然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对等、治理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治理实践一度停滞不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加快培育社会内生秩序、重塑合作治理结构、建设对等合作的治理平台、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合作治理机制,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合作治理模式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将个人变成世界公民。为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政治格局中保护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中国须立足于加强国家能力建设,在积极参与全球公民社会塑造的进程中,促进世界政治民主化。同时,加强国家形象建设,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来自国家软实力的支撑;支持、规范和引导各种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给予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公民社会以必要支持,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保护、援助制度建设,为公民世界公民权的分享和保护提供国家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谢姝玮 《理论界》2013,(10):79-81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公民自治权的实现能力和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真实的人权状态和民主程度,尤其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的活跃与理性发展是实现国家宪政的基石.笔者以城市居民自治为视角阐述公民自治与民主宪政的关系及自治内涵,分析我国基层自治存在的问题,为破解这些问题,笔者从立法完善、重构自治组织结构、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关系、整合业委会和居委会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期对推动公民自治权的实现,推进我国宪政进程尽自己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公共参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社会、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案例表明,非政府组织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不同需求、提升专业化、特殊化服务质量的潜在能量,具有激发社会活力、延伸并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意义。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格局,从体制、机制上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营造法制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发展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的直接意义,是培育深具公民意识的合格的公民,以及以保障和拓展公民权利、维护社会自治地位为要旨的社会组织,寻求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但社会建设的意义又远不止于此。从推动政治发展的层面来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无疑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当我国诸种公民社会组织成长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组织形式的时候,它们对于公民的"训政"作用,对于政治国家及其政府治理的监督与制约作用,进而对于民主政治的推进作用,就更加地显明了。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现代化转型认识民间组织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耀虹 《天府新论》2006,(1):103-108
民间组织(国际社会通常称为非政府组织,即NGO)是当今国际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组织致力于提供社会服务与代表一定阶层利益的组织,以其自身优势和影响力,为推动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日益受到重视,被当作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一些重要的政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的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府角色的科学定位。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马全中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36-39,107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宪章。当前对非政府组织概念的认识有四种不同视角:公共管理的视角、结构和价值导向的视角、突破政府——市场二元结构的视角、基于中国语境的公民社会视角。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结构化定义应该建立在以上视角之上:非政府组织是指由公民个人或其他团体、机构为实现公益或互益目标发起的,具有一定治理结构、独立自主运转的、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自治组织。这一新定义可从以下几点理解:后工业社会是理解非政府组织概念的时代背景、非政府组织的发起主体是多元的、道德取向和伦理精神是非政府组织的根本特征、非政府组织是承担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需要有规范的"治理结构"、非政府组织须具备独立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治理领域,与官僚制组织相对应的是程序化治理。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依照严格的规则、明确的责任、有限的自由裁量权,开展社会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然而,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非政府组织的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的垄断性、程序化的治理在社会"变革"的主题下遭到了人们广泛的批评和质疑,并在锐意改革的国家或地区中逐渐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企业化、市场化以及网络化的治理模式。在这些新模式中,如果说企业化、市场化及这二者的混合模式展现的是一种竞争的环境和机制的话,那么,网络化治理则向人们展现出广泛的合作前景,其中,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在网络化的结构和关系中开展合作性的治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经济增长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公正分配,社会更加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状态。它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而且更要体现在以非政府组织(简称NGO)为基础的社会管理领域。然而,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时期,NGO的发展在功能缺失、性质定位、内外监督、自我管理、与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关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与包容性增长相悖的情形。因而,中国的NGO无法发挥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协调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借鉴国外NGO发展与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NGO发展的实际状况,政府应通过更大规模地有序地向社会组织开放市场,加大对NGO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引导监督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并举;行业协会服务协调与监督管理并重;NGO自治管理与内部监督共同兼顾等方式,改革与完善中国NGO的发展与管理问题,从而使中国的NGO在推进社会包容性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盛举 《晋阳学刊》2015,(2):110-117,132
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跨越"现代化陷阱"的前提和基础。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不良政府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培育公民政治文化等手段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与基本途径。公民参与的广泛展开在地方治理层面上是可行的,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民间组织的成长、地方政府分权化改革以及基层政治组织自治是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三种主要实现机制。各地方政府应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公民参与方式,建立和完善参与的配套制度,拓展公民...  相似文献   

20.
NGO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第三部门领域”空白,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比起国家和社会的需要,NGO的功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为此,NGO本身需要制定明确的公益目标规划,突出NGO核心竞争能力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实现管理模式创新,寻求国际合作,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在公益事业服务上,以强化NGO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