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武陵地区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早在1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族融合之地。此后干百年,历朝历代土家、苗家、侗家和“民家”祖先都在此留下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宝藏,形成了长达千里的“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相似文献   

2.
走进大武陵     
<正>编者按本期"走进大武陵"分"文化大武陵"、"生态大武陵"、"发展大武陵"、"渴望脱贫的武陵山区人民"和"献策大武陵"五个版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武陵山区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领导和专  相似文献   

3.
<正>在2002年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上记载着这样一个名字——武陵,这是目前能考证到的"武陵"最早的文字记载。关于"武陵"一词的由来和记忆,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桃花源记》中的"有武陵人捕鱼为业",可文学作品中乌托邦式的生活,在现实中似乎并不仅仅是美好和惬意。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住在绵延湘鄂渝黔4省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山脉周边的群众,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经济文化长期落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陵山区民族地区6个县新型城镇化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城镇规划无序滞后;产业发展先天不足;民族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建设资金欲求无门;政策"洼地"严重失衡。要推进武陵山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尽快消除"政策洼地";大兴产业,优化结构,避免演出"空城计";拓展地方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筑巢引凤";突出民族特色,坚持文化立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骤和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2011年底,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作者李康学自费在中国书籍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大湘西系列作品集》4卷。这部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山区历史文化集大成者。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山区传奇的历史、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武陵文化"。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武陵山区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  相似文献   

7.
论武陵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文化是以历史上的“武陵蛮” (即今天的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在武陵山区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武陵文化的生成与武陵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与相邻民族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武陵文化是一种山地文化 ,不仅源远流长 ,其成就也灿然可观 ,它具有神秘浪漫、崇尚武勇、多元融通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武陵地区掀起了一股"刨汤文化节"热潮,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搬上了舞台。本文拟对武陵地区"杀年猪,吃刨汤"文化展开理论研究,剖析其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本土人对刨汤文化的理解,增强全社会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2,(15):24-26
<正>贵州武陵山片区纳入《规划》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铜仁市、遵义市两市16个县(市、区),总面积31823.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8.7%。由于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等原因,贵州武陵山区形成了"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文化同层、经济同型"的"五同特征",主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彭水厚重的盐丹文化、神秘的巫觋文化、丰厚的传统文化遗产、独特的乡村聚落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评估,提出"以鞍子苗族文化为抓手,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生态博物馆’,竭力打造‘乌江苗都’品牌;以盐丹文化为核心,精心筹建‘中国·盐丹文化博物馆’,推动郁山古镇文化旅游精品建设;建立‘中国武陵·娇阿依文化传媒中心’,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创建彭水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既促进彭水少数民族原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又带动了彭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尹忠 《民族论坛》2012,(7):54-57
<正>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在他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向我们描绘了武陵地区一个"不知有晋,无论魏汉","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便有众多"渔人"来武陵寻找那梦一样的桃花源——那篇文章中描写的安宁、平静、淡然,且人人丰衣足食的地方,是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文化艺术节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新建的白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富有当地白族特色的文化盛会,让藏在武陵山脉腹地的这个白族乡村热闹非凡。"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为何能在远离云南大理千里之外的张家界芙蓉桥乡继续盛行呢?不禁令走访的我们产生了好奇。张家界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绝世美景,让人神往;又有"芙蓉白族来路远,苍山脚下有家园"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16):114
<正>2011年10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出台,正式将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1个县(市、区)在内的地区整合为一个区域整体。该片区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界内已有学者提出"武陵民族走廊"概念,并为之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学术研究,硕果颇丰。而在新世纪新时期,由国家政权主导对该区域的重新整合、规划与引导发展,势必会对该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民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设立"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文化部批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目前,文化部已批准设立了徽州等1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步,由湖北省文化厅牵头,恩施州将联合长阳、  相似文献   

17.
正为学习交流民族文化收集、挖掘、研究和利用的经验,加强周边县市的民族文化联系,增进相邻地区文化互动,促进区域民族文化交流和整合,为利川建设文化大市出谋献策,2014年4月21日至26日,利川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市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市民宗局等单位组成民族文化考察组,对湖北来凤县,湖南龙山县、永顺县、花垣县和重庆彭水县、酉阳县进行了考察,感受武陵腹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起云涌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归纳法。探讨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定位及策略问题,旨在突显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个性特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促进武陵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文化。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应当彰显区域文化特质、打造民族发展型体育文化、形成具有独特影响力的武陵山区域文化分支。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挂靠省民委。基地成立后,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民族经济研究基地、武陵山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研究基地等三个分支基地。  相似文献   

20.
梁芳  陈刚 《民族论坛》2012,(15):11-13
<正>武陵山片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4省市边界临近地区,包括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人同根,是一个具有特定地理、经济和文化内涵的神奇美丽的地方。从2011年以来,这片贫困与美丽并生的土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