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王凯 《社会福利》2007,(7):10-11
近年来,青岛市根据国家十五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和民政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精神,立足青岛市实际,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完善适合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儿童福利事业由机构集中供养型向家庭寄养及社区康复型转变,努力把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成为青岛市孤儿、弃婴的临时庇护中心、社区支持中心、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管理中心和康复资源中心,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儿童福利事业的转轨转型,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3,(9):2
兴建于1996年的宁夏儿童福利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承担着银川市地区孤残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及全区儿童福利机构指导等工作。多年来,在自治区民政厅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新路径,使孤残儿童救治率、康复覆盖率、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供养型"向"供养康复教育型"的转变,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儿童乐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全国文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政部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从2006年起,到2010年,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由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儿童福利院建设,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收养孤残儿童的数量不同,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因此,在建设中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当地,着眼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下,儿童福利事业蓬勃发展.儿童养育模式的多样化选择和儿童医疗、康复、教育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改善和促进了儿童的养育水平,使儿童福利机构实现了从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家庭寄养看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包括为失依儿童即无依无靠、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服务。长期以来,失依儿童的主要照顾方式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照顾。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各类收养儿童的事业性单位400余家,其中,儿童福利院110家,共对33000名孤残儿童行使监护责任。为了使孤残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及儿童福利工作者对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主要有:集中供养型(院舍照顾型)——由政府投资,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直接提供服务,被照…  相似文献   

6.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 2006年,民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问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以下简称"蓝天计划"),重点解决制约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大中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集养护、救治、教育、康复、特教于一体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儿童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多种养育模式提供必要的依托和载体,辐射和带动社区孤残儿童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的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社会福利》2003,(10):12-13
孤残儿童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弃儿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缺陷儿童,保障他们的权益的一直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集护理、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福利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日趋复杂。 建国初期,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是一些因贫困或受灾后家庭无力养育的孩子及灾后父母双亡的孤儿;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儿童,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或残疾,院舍集中养育的模式决定了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等服务。在儿童福利机构实行标准化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技术要求规范机构长效性的工作内容,是提升机构养育和管理水平,促进儿童福利事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北京市自2011年起,相继出台儿童福利相关技术标准,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康复、教育等进行规范。结合标准,分期介绍儿童福利机构常见传染性疾病(麻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结膜炎)患儿的养护。  相似文献   

10.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5,(10):52-52
随着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不断发 展,福利机构在做好养,治、教等方面 的工作同时,注重培育儿童的情、能、 智,着力帮助孤残儿童进行康复,这已 成为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儿童成长的必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月21日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签署合作项目备忘录,项目分周期实施,第一周期合作项目时间为1999-2003年。项目内容:开展儿童福利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开展残疾儿童的医疗康复活动;对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更新改造;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孤残儿童养育方式。除机构供养外,对孤残儿童的家庭代养、寄养、助养等方式进行研究,积极创造更为有利的孤残儿童成长环境。项目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王凯 《社会福利》2010,(1):14-15
近年来,青岛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机构设施和功能,探索建立出了立体、开放的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基本形成了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技能训练、就业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魏建华 《社会福利》2007,(11):27-28
儿童福利机构是政府为孤残儿童筑建的爱心家园,是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蓝天计划"项目的实施将为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它将促使儿童福利机构在继承和完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儿童的人性关怀,并将儿童福利机构的专业康复、治疗、特殊教育资源应用于满足更广泛的社区需求,从而实现儿童福利机构改革的亲情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静 《社会福利》2006,(5):41-41
2001年,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为基础,以建立孤残儿童养、教、康复、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努力于2001年底一幢5800平方米的集养、教、治、康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落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为主导,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443名孤残儿童在福利机构的救助和管理,为全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一边蓝天。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为孤残儿童救助提供精神食粮。哈尔滨市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16.
李玉芝 《社会福利》2007,(11):29-29
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四平市儿童福利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市社会福利院整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累计养育孤残儿童1800名.由于没有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养育任务只能由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承担.从发展趋势看,现有设施难以满足孤残儿童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时期,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我国儿童福利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重要批示,民政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15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同时,民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和完善集养护、教育、康复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怎样适应新时期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6,(9):63-64
当前,儿童福利事业日益受到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既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重视儿童的身心发育、性格培养、健康成长出发,更好地对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实行家庭化、亲情化养育,让孤残儿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充满亲情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健康成长,是儿童福利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6,(6):63-63
当前,儿童福利事业日益受到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既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重视儿童的身心发育、性格培养、健康成长出发,更好地对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实行家庭化、亲情化养育,让孤残儿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充满亲情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健康成长,是儿童福利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6,(8):64-64
当前,儿童福利事业日益受到国家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既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重视儿童的身心发育、性格培养、健康成长出发,更好地对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实行家庭化、亲情化养育,让孤残儿童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充满亲情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健康成长,是儿童福利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