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籍报刊的文字技术差错,历来就有,近几年在多方努力下虽然差错率下降,呈现好转,但“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仍是新闻出版忧心的问题……。无论是打开收音机、电视机、听报告、看广告及文艺节目,其中错用、错读字、词的现象时常发生……。一字之差,可谬之千里,一字之差,可酿成大祸,一字之差可闹出笑话,一字之差可造成经济损失.我们不能忽视文字的差错,特别是专门从事文字的工作者。为提高人们的文字技术水平,识别错用字、词能力,提高文化修养,辽宁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3月出版了由被誉为“桃错大王”许正元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2.
校对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着“清道”的作用。校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报刊质量的优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见《列宁全集》第37卷,第154页)。校对工作中的一点点疏忽和差错都会使报刊质量受到影响,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引起官司等等。校对工作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社会上成百上千家报社杂志社出版社是否都认真对待了呢?它们编辑出版的各种报刊图书还有差错吗?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许多错误,但仍有不少讹误未能订正,甚至产生了新的差错。主要从校勘的角度进行辨正,辨正内容包括文字讹误、标点不当、出处失误及注音、释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嬗变过程 ,并把这个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90 5- 191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起始阶段 ;第二阶段( 1919- 1937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 1937- 194 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继续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 194 9- 1966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飞速发展阶段 ;1976年以来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同时 ,对上述五个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凡是新创办的报刊 ,总要发一篇开场白式的文字 ,这类文字统称“发刊词”。研究发刊词可以了解报刊所处时代的历史、社会动态等 ,也可了解报刊本身 ,是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传播过程中 ,发刊词具有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阅卷时,报刊媒体常刊载这样的消息:据部分拥有多年高考阅卷经验的教师表示,通过评阅作文部分,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考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有所退化,部分考生不仅字迹潦草,卷面也不太整洁。文字书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千万不能忽视(见2008年6月  相似文献   

9.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字的发展、演变也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的民族文字是由一种文字体系不断演变逐渐完善起来的,而有的民族原来使用某种文字,后来逐渐改用另一种文字,甚至多种文字。维吾尔文字演变的特点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在某一种文字体系内部不断发展,逐步完善。如维吾尔族自接受了阿拉伯文后,经过了哈卡尼亚文、察合台文、老维吾尔文和现代维吾尔文的不同发展阶段,其  相似文献   

10.
大卫·希顿的《道德经》译本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而产生了表层翻译、欠额翻译甚至完全误译。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译者不能过于拘泥于《道德经》语言的字面结构或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应该透过文字的表层结构去挖掘其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微机排版文字差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的应用,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一次根本性变革。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轻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使印刷行业彻底甩掉铅字,满足了当今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发展对印刷品高质量、高效率的需要。但胶印出版物文字差错现象常有发生。文字差错泛指出版物中出现的不符合字形体标准和使用规范等现象,如汉字的错字、别字、不规范简化字,以及在无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使用了已废止不用的繁体字、异体字等。本文所说的文字差错,仅指形体上及含义上不符合新华字典统一规范的错字、别字,不涉及多字、漏字以及标点、符号的错误。微机排版的文字差错,存在于录入、校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是中国新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新闻学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她兼有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文化学的特质,是一门边缘学科。目前尚无这方面研究的权威性专著。她以民族文字报刊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民族文字报刊的历史沿革、兴起、繁荣的演变规律,及其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贡献。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研究哪一个方面的专业史,都不应忽视少数民族的存在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新闻传播事业也是整个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报刊的四种理论都是它们各自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产物,而每种理论都不是不变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甚至被抛弃。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理论假设共同决定了将产生什么样的报刊理论。简单地说某种报刊理论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都是站不住脚的。也许更为理智的探讨,应该是看这种理论对当时的国家和个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哪一种理论更适合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积雪草 《社区》2012,(15):52-52
现代都市像一个巨大的齿轮,一环扣一环,滚滚向前。每个人都是城市这个庞然大物上的一个小齿轮,位置精准,坐标精确,咬合到位,如若不小心出了差错,后果可想而知。紧张忙碌的生活,竞争激烈的职场,不能懈怠,不能喘息,甚至不能生病,任何一点偏离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正> 每当在报刊上看到错别字或勘误表时,总使我联想到校对工作的重要性。校对的职责就是要消除出版物在排字制版过程中,在文字上、标点符号或版式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或疏漏。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为什么在报刊上还有错误出现呢?有人说:“洋洋数万言难免有点错别字。”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从办刊物的宗旨和校对的职责讲是不允许有差错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校对的学问。古人非常重视校对工作,清代孙德谦写《刘向校雠学纂微》就是研究校对工作的。只有掌握了校对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校对工作的质量,以我校学报为例,我试从校对的两重含义的四个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达到重视、加强并改进校对工作,保证出版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这本书是让·多米尼克·鲍比——法国时尚杂志《Elle》前任总编的自传。他脑中风后,除左眼皮肌肉外全身瘫痪。他不能活动身体,不能说话,不能自主呼吸,只有一只眼睛可以活动。眨眼一次代表“是”,眨眼两次代表“否”。他用这只眼睛来选择字母牌上的字母,形成单词、句子,甚至一整页的文字,最终成就了这本《潜水钟与蝴蝶》。  相似文献   

17.
摘录转载的引入与普遍实践促进了晚清书刊编辑出版的繁荣,在实践中,出版人及作家发现摘录转载报载文字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于是对报载特定内容的版权保护意识和要求逐渐增强,“不许转载”的呼吁和申明开始在晚清报界流行并成为行业规则,随后获得法律保护。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促进了报刊文字版权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中国现代报刊文字的版权保护行规法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普及和规范化是认识中国现代版权意识和制度产生和建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水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史籍没有记载水族文字,但是在水族地区流行着一种用水族文字书写的《水书》。这种《水书》在文化革命以前,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文化革命以后,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即使幸存下来的一些残本,也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能看得懂,有的还不能完全读通。本文拟就水族文字和《水书》的一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由于印刷所限,文中出现的水字均以数字代替,请按编号查看《水族文字汉译一览》。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不仅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影响。莫言在国外被视为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并多次荣获国外文学奖项。其重要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等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受到海外读者、文学界和文学报刊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新闻界发起了世界新闻自由运动,获得广泛关注。借此,重庆《新华日报》等在国统区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或左派民主报刊,要求广泛的言论自由,这些自由包括报道自由、报刊内容不受检查、报业生产资料平等拥有等,同时提出言论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新华日报》上谈论言论自由的文字并不系统,目的是为了政治民主,在实践领域表现出对国民党批判的工具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