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传统文化中的用人思想极为丰富,对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合理地汲取传统文化中用人思想的精华,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德服人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读书识人     
很多时候,精神的魅力比专业知识更容易叫我折服,我上课是读人.读书也是读人。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两位导师,或许不是他们的学问.而是那一点童心和趣味,一点单纯的向上的坚持,深深地打动过我。所以我没法不喜欢金克木先生,这个古古怪怪的老头,看他的书会笑,不时地笑。  相似文献   

4.
识人用人工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识人是用人的基础与前提,用人是识人的目的与归宿。只有识好人,才能用好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的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的标准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和程序,克服心理上的偏差,才能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发挥人才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培养 ,主张通过重生修身、重德养性、重学教化 ,培养“不可夺志”的独立人格 ,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对其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可以学习借鉴 ;而对其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及理论的片面性 ,应该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层面上的文化,是指由社会传承下来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意识。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 ,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8.
简论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企业精神四个方面具体论析了儒学传统与企业文化的关系,认为充分吸纳儒学优良传统的资源,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大有裨益,而且能通过与现实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儒学的现代转化,开出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9.
卜筮从能被文字表达开始 ,便与儒结下了不解之缘。占卜原系古代礼制的组成部分 ,卜筮的思维方式给儒家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而儒家对卜筮所循的思维模式予以理论上的阐释 ,从而使其有了理性的表象。从思维模式来讲 ,是卜筮之道为体 ,儒学为用 ;而作为政治意识工具来说 ,则是儒学为体 ,卜筮为用。这双重体用关系也是一种正反相辅 ,并合成了有特色的华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宿洪涛 《东岳论丛》2014,(3):166-169
传统文化的人本、贵和尚中、伦理道德等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思想,五德———"仁义礼智信",则成为民众做人做事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与负效应,注重传统文化因子与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合。做好传承与创新,接受传统文化滋养的企业文化将越发鲜活、恒久。  相似文献   

11.
李焕云  赵传海 《云梦学刊》2006,27(3):30-33,63
与时俱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特征、内在品质和现实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始终能够与时俱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高扬与时俱进的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人与传统     
传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是传统的主体,传统的形成、发展和重建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但传统也不是被动的,而是有一定的独立性,以至于人有时不得不受制于传统。不过,作为有生命力的存在,传统总是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以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当代视域中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使传统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域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个体在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身心组织。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格尊严,主张以良好的内在修养去从事社会活动,凭借人格的力量立身、立功、立说和感化他人,去实现个体的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是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流派儒、释、道三方面深入探讨其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思想对中国人人格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对哲学素养的释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基本哲学思想的介绍,分析阐释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为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其中定位准确是关键,动态地理解文化传统是基础,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其寻找现实生长点则是当务之急。这需要我们把传统文化放到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地理空间中来把握,同时也要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因此,“发掘”、“重构”和“输出”的发展战略应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中国尊老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科技不够发达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直接的原因是中国人长期缺乏科学精神,而自古以来的尊老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科学精神的缺乏。作者通过分析尊老文化传统的内容与种种表现,进而考察了其对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的阐述来剖析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与追求;在不考虑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的情况下,从《论语》和《礼运》这两篇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的集成之作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追求;目的在于寻求并分析马克思和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的本质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政治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作为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和普遍的精神 ,涵涉儒、道、墨、释 ,成为各家各派的思想学说的灵魂和中国文化的人文精髓。这种多元共生、动态统一的文化理念 ,全方位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从汉唐两代政治实践的效果看 ,这种渗透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凸现一元与多元对立统一的民本和谐思想 ,可以作为衡量和解读朝代更替、国势兴衰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