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这134个清官形象.串成了一幅历史长卷.向我们展示了南京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仿佛他们还未曾走远.他们的背影.我们依稀能辨.他们在指引着我们.在激励着我们。作为一个南京人又在南京工作.深深为南京有这么多这么好的清官而感剑自豪。  相似文献   

2.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10,(7):39-40
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学习清官的勤廉为民.对于党员干部培养为政以德、以廉为贵、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优良品质具有现实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以史为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勤政廉政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非常必要。读罢此书,以古鉴今,为官之人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9,(23):49-50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的深入发展。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入挖掘我市历史廉政文化资源,联合编撰了《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将此书作为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必备读物”的指示精神。决定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在南京日报、金陵嘹望等报刊开设“我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专栏。择优刊登党员干部尤其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该书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10,(7):40-4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匆匆走过.历史仅记住了他们。在史书撰写时。多少官员粉墨登场。史官仅把他们列入了循吏传。那是因为他们足以彪炳史册.留香千古。《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正是记载了诸多凝固在历史中、雕刻在史册上.传诵在百姓口头的巍峨形象。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09,(26):53-5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感悟良多。纵观南京历史长河.无论是“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还是“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莫不是为人称道的清官廉吏。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或清廉自守、洁身自好,或不计名利、安贫乐道,或谦恭待人、好学敏求,事迹流芳于世,代代相传,令人心生景仰。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11,(16):28-28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在南京,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争创一流的典型,开启了南京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日子,让我们一起回顾南京的创先争优典型,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相似文献   

8.
南京悠长的历史宛如海边的沙尘,不知将多少记忆湮没,但“秦淮”这个名称,却从未淡出记忆的长河。夫子庙、大成殿、瞻园……千百年的风雨飘摇,抹不掉她昔日繁华的痕迹,一批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及文化习俗的延存,更让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熠熠生辉。日前秦淮区委书记徐路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提出——  相似文献   

9.
“清官崇拜”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义化现象。所谓“清官崇拜”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把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政府官员当作正义的化身而神圣化。说到底.这是一种人格崇拜,是人民群众不能保障其自身的权益.而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被称为“清官”的掌权者身上的无奈心态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上的人身依附关系在政治上的延伸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9,(26):54-54
《南京历史上的清官》记录了134位好官的廉政轶事。“三辅之地第一良吏”的米万钟,“任官三十年、清白如一日”的小于成龙等等,有的轶事使人从心底发出钦佩,有的轶事使人黯然泪下,有的轶事使人感悟良多,这一切都源字一个“廉”字。古往今来。每一位流芳千载历史人物在丰功伟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廉”字。离开了廉,离开了一颗忠诚的公仆心,离开了一身坦坦荡荡的正气,终将会被历史否定,被人民唾弃。  相似文献   

11.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9,(25):37-38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都在为祖国的未来努力着,到处一派热火朝天.南京更是走出了一批批热爱祖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热心建设祖国的人物.他们求真务实、一丝不苟、谦虚严谨,他们艰苦奋斗、不畏坎坷、百折不挠。推动着祖国前进的大轮,飞速前进。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5,(2):46-47
民国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南京不仅涌现过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作家,为南京人所耳熟能详,也孕育了一大批鼎立中华的学术大师,却为很多人都不知。日前,南京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对几个时期与南京有关联的学术人物作了收集、编撰。本刊将分批刊登南京民国重要学术人物。  相似文献   

13.
7月1日.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的光辉时刻隆重召开.会议结合南京发展形势。重新定位了未来南京发展的主体战略.及时发布了推动南京转型发展的重大决定.为社会主义新南京建设描绘了一幅崭新的蓝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南京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分析南京新一轮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付劲松 《社区》2011,(35):42-43
历史上的包拯.与民间相传的差不多,确实是个大清官。他脾气刚直。铁面无私,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连皇亲国戚都怕他,更不用说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了。他把京城治理得非常好,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也深得仁宗皇帝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卢海鸣 《金陵瞭望》2011,(20):38-41
南京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我国四大古都.有着50万年的人类文明史.约2500年的建城史.1700余年的建都史。  相似文献   

16.
蒋晓星 《金陵瞭望》2011,(16):89-90
1949年4月23日.在南京人民的密切配合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从此揭开了南京乃至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金陵瞭望》2009,(28):68-69
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当下,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媚上哗众、追名逐利成为正常现象。最近,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看到宋朝傅尧俞的故事,感受颇深。据史书记载,宋神宗即位后,傅尧俞奉调进京。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本来二人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8.
《金陵瞭望》2009,(28):67-67
读《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深深地体会到为官清廉重在常弃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道,常想律己之心。 小溪放弃平坦,是为了回归大海:黄叶放弃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对情感的奢望。放弃对金钱的渴望,放弃对权势的觊觎。放弃对虚荣的纠缠。  相似文献   

19.
陆常青 《金陵瞭望》2009,(25):12-15
南京,六朝古都,它见证着历史的传承,也被寄予厚望。6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南京发展.多次到南京视察指导工作.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元代清官戏是在元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主要受到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不同于明清以后的清官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仅就元代清官戏的时代特征,从主題、清官形象及清官断案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