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2):68-73
地名不仅是地理实体的称号,往往还代表了一方水土的文采风流.通过对舟山岛称名的历史源流考查,证实舟山岛名曾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演绎,生动而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岛名由自然向人化的发展进程,体现了舟山群岛的历史沿革与人文积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长峙岛开发的"SWOT"分项调查与分析、构建SWOT矩阵,确定长峙岛开发建设目标并对其进行论证,最后提出了开发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3):18-24
通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SWOT分析定量化,发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处在S-O(优势一机会)组合区,其战略属性为开拓、创新型。据此提出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3R”战略对策,即重构公共管理、重塑企业行为和重建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琼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5):8-13
海南应当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海南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当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实现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应当正确处理传承本土文化与开放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各类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应当正确处理经济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具体思路和设想是:依托博鳌亚洲论坛平台,努力打造区域文化交流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城市文化资源整合;注重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铸造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建设美丽海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采伐管理制度不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缺位等问题,海南省的森林经营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分类经营管理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开发民族村寨特色森林旅游,以带动林业经济转型,实现海南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析高层次人才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南高层次人才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立人才甄别机制,降低人才引进风险;多管齐下、加强高层次人才管理,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建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1):82-84,99
今后,现代港口的主业已不再是单一的货物装卸,而要成为物流的枢纽,而且将决定全球资源的流向。舟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应以超常发展的观念,及早定位于洲际干线枢纽港,做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求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8.
周美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75-76
舟山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成员和"上海的后花园",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区位优势。文章基于S WOT分析法,就舟山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舟山会展旅游的发展对策,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会展业,促进会展旅游发展,把舟山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地位和特色的会展城市。 相似文献
9.
陈健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8-85
基于对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区位格局、资源禀赋、政策保障、产业支撑、对台融合等优势分析,以特区化与特色化定位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全新角度与全新高度构建国际旅游岛建设理念,提出以全域旅游为指导理念,从倡导全域旅游景观、开发全时空旅游产品、提供全程旅游服务、强化全景旅游体验、构建全开放旅游市场、培育全友好旅游环境、开展全方位旅游治理等方面构建全域旅游系统,以期将平潭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岛生态旅游示范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以及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陈太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4-25
海南省是中国旅游的圣地。从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海南本土文化资源的构成及开发价值、发展海南文化旅游产业的设想三个方面对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头十年,舟山港紧抓机遇,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岸线资源利用低效率,港口功能低整合等问题。随着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战略的出台,舟山港将迎来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由此,引用SWOT分析法,分析舟山港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从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和资源整合两个方面,提出几点积极的对策,力求舟山港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构建创业型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创业型城市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国家建设区域核心城市战略部署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创业型城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构建创业型城市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大连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采用SWOT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的原理,提出了构建创业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发挥优势,以实施国家战略为导向,促进经济与创业的协调发展;弥补内部劣势,以创业型经济为牵引力,促进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有序转变;迎接挑战,扬长避短,实现创业型经济与充分就业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给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对海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更高要求。海南农业要充分发挥海南独特农业资源优势,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分析海南农业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联系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于海南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有必要从食品安全、农业产业链、农业的多功能性、与东盟合作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5):19-22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动力。海口市美兰区作为海南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带,其产业发展应从功能组团角度,科学进行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贸餐饮业、康体养生业和热带现代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5.
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的视野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只有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并使用世界本位货币的发达国家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区域或国际性金融中心。以这些条件来衡量,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难度很大。中国必须在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对金融体系进行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改革等前提下,选择适合的层级和区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而上海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的条件。中国面临的是深层的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途径,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浙江省舟山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了评价因子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以舟山18个海岛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了案例海岛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归纳了各种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内涵,提出了案例海岛的旅游开发方向。研究结论可为舟山群岛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邹立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4):1-7
除开国家安全因素对海南的影响之外,海南由于其地缘位置独特和实施包括国际旅游岛等诸多特殊经济区的开放政策,具有本身特殊的安全影响因素。总结海南发展的经验,警惕和逐步化解影响海南安全的不利因素,有益于海南快速而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芳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4):92-97
文章通过对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从环境资源、时机因素、经验因素和效益建设四个维度阐述其可行性,并就训练理念、训练目标、训练流程进行深入探讨,尝试形成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的一般模式,以期实现海岛户外心理拓展训练科学规范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