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珏欣 《金色年华》2013,(12):54-56
他怀揣着一颗勇敢的心,他的信仰在空中飘扬,他想要怒放的生命,他要飞得更高。他笑着哭,他像个孩子,他总是边走边唱。他在长安街上高唱北京北京,在旅途中追问我该如何存在,在春天里低吟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他在彼岸,今天,他在这里。他是汪峰,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歌者。汪蜂的音乐有抗争而不颓废,  相似文献   

2.
田野 《老年世界》2011,(22):17-17
他出生在山西晋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出生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位哥哥。因此,父亲蛮希望他是一个姑娘。这样,家里就可以省去给他娶媳妇的彩礼。可是,他是一个男孩。父亲要把刚出生的他送给别人,母亲不肯。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09,(5):27-27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4.
13岁的小谢,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称为“混世小魔王”的初一男生。他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经常和同学吵架、打架,经常不交作业。在同学眼里,他调皮好动、脾气暴躁。有的同学甚至说他“神经病”,因为他有时候会在班里无缘无故地大声唱歌。许多老师也觉得他是一匹“害群之马”。由于他经常捉弄其他同学,所以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单独坐。  相似文献   

5.
嘎尔迪 《老年世界》2008,(22):24-24
谁曾想,在车流汹汹涌动的东京,竟有一位驾龄80多年的驾驶员。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驾车奔驰在日本大大小小市镇的街头。人们除了赞叹他那娴熟的车技外,有谁会质疑他的年龄?他叫原田岗夫,今年102岁。1925年,原田岗夫第一次领到汽车驾驶证,用他的话说,从那时起,他的一双手就粘在了汽车的方向盘上。  相似文献   

6.
五年的世界     
凤凰 《金色年华》2008,(12):21-21
5年前,他18岁,高中毕业。那时,他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可惜家里供不起,没有办法,他只得进了城,开始谋生。在城里转了两天,总算找到了一个工作,开始的时候,老板见他年纪轻轻,一没有阅历,二没有工作经验,还不肯要他。他说好说歹,再加上老板见他身材高大,力气好,最终才收下了他。  相似文献   

7.
在满园金色的深秋季节,一位对于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故人将长眠在杭州安贤陵园内。这位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美国人”的故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他之所以在中国享有比在他祖国美国更大的名气,那是因为毛泽东的名篇《别了司徒雷登》成就的。这篇几乎为他盖棺定论的文章把他称之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使他无法实现生前的愿望,在他死后他的骨灰才被运回杭州故里,并安葬在他的亲人身旁。  相似文献   

8.
佚名 《现代妇女》2010,(8):16-16
他是个哑巴,大字不识,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在村里的一家纸箱厂上班。18岁那年,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游玩,繁华的小城让他流连忘返。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时间飞快地过去了。等他想起要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他迷路了,回不去了。  相似文献   

9.
捺果  舒丽 《女性天地》2008,(7):38-40
和李苏相识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十多个人的聚会,除我以外,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别的人都在房间里打牌聊天,只有他在厨房里帮忙,给大家端茶送水。聚会散了,他又开着面包车代替主人把我们一个个送回去。那天他最后一个送我,到家门口时,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说以后有事可以随时找他。  相似文献   

10.
忆大山     
贾大山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去世以后,在他的家乡正定,在他曾默默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当代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昔日的同事、朋友和所有认识他、了解他的善良的人们,无不在深切地怀念他,许多文学界的老朋友和他家乡的至交,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1.
《女性天地》2008,(11):44-44
倾诉: 我跟丈夫在一起9年了,但结婚仅4年。我们相识的时候,他还没有和前妻离婚。我们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现已3岁。而他和前妻的女儿已初中毕业了,他一直很喜欢他的女儿。为了女儿,他常与前妻接触,有时还在那里过夜(他说他并没有做对不起我的事)。逢年过节,他还会把前妻请出来一起吃饭、旅游。对他的做法,我虽不高兴,却给予理解。可他前妻得寸进尺,全然不顾我的感受,经常向丈夫提一些无理要求,而丈夫对她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  相似文献   

12.
(自述者:三人行之情人,艾小妮,26岁) 和他在一起已经三年了,但我的心里一直感到很不快乐。他给我买了很多的东西,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可这不是我最终想要的。我爱他,就是希望能和他永远地在一起。但经常的情况是,我们亲热完后,不管有多晚,他都一定穿好衣服,回到他的老婆身边去,那时我才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他的秘密情人,他的未来里没有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雅兴 《伴侣(A版)》2013,(12):26-27
婚前擦亮眼。婚后闭上眼 主人公:花狸和她的他 花狸:他在社会上闯荡多年了,而我还工作不到2年。我和他交往5个月了,他很爱我。我也爱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我们憧憬着未来,一切都进行得顺风顺水。可是最近,他告诉我有事一直瞒着我,原来7年前他结过婚,后来离了,有一个7岁的儿子,在北方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07,(3):49-49
倾诉:我先生有了外遇,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在极度痛苦当中,失去理智的我在他与那个女人同居的出租屋里打了他们,过后又请单位领导出面劝他回心转意。先生认为这种做法伤了他的自尊心。现在他已搬到外面住了三个月,前几天我跟他谈了两次,他说不会回来了。可是我让他写离婚协议书来给我签字,他又一直不写。  相似文献   

15.
郑红 《金色年华》2007,(2):10-11
2006年从沈阳某大学毕业,在著名企业工作的小张,一天被叫进老板办公室,老板希望他能够出具一份《个人信用报告》;下午,他去办理购房按揭,按揭银行对他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第二天小张带着他的《个人信用报告》来到单位,老板看了上面的记录后,脸色阴沉。不久,他在单位的销售经理的职位被取消。而银行在看了他的记录后,更是二话不说,就把他贷款按揭的请求拒之门外。这一切,都是由于在他的信用报告上,明确地指出了他大学期间,曾经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却逾期不还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中外书摘》2014,(5):69-70
一家人也有不同的老宅子。如果让父亲说,我说的老宅子是新宅子,因为那是他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建的,街东才是他的老宅子,那是他的出生地,他在童年与父母兄弟一起居住的地方。如果让大哥、二哥说,我说的老宅子也不算老宅子,因为他的老宅子是父母年轻时居住的那个小院,那是他的出生地,他的童年留在那里。父亲的老宅子在街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自己组织了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专门服务于外来常住人员子女,给他们辅导功课,提供社区关怀。我身边有个在读初中的外地小孩成成(化名),在家他很尊重父母,爱护年幼的妹妹。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专业的吉他手,爸爸妈妈也支持他的想法,所以他对学习不是很关心,能维持及格就可以了。在学校,他表现很差,经常在上课时影响其他同学,说粗话,骂女同学,还和班主任老师打架。无论怎么教育他,他都是听过就忘,他的爸爸妈妈知道后也只是嘴上说说他就算了,因此,他的行为一直无法得到纠正。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如何纠正他的不当行为呢?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阿布  相似文献   

18.
张珂 《老年世界》2013,(12):24-24
今天是他的生日。 早在几天前,已经说好了给他过生日。可是昨天中午,他打过电话来,说明天有事,要出趟门。我暗笑,知道他这是托辞,其实是怕我花钱。我问他有什么事,他支支吾吾不肯说。  相似文献   

19.
在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布基的老人,布基的一生都过得很不愉快。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人生的许多目标都没有实现。因此,布基的一生,都是在极为郁闷与烦恼中草药度过的。好在,在布基临死前一段时间里,他终于认识到,其实自己的一生,他并不比旁人少多少,甚至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世上还有很多不如他的人。这时他才醒悟到,  相似文献   

20.
6月28日,张土英再次来到临西县东留善固村,这是他担任村顾问以来的第84次,也是第一次拄着拐杖出现在村民面前。去年底,他在刷洗自家厕所时不慎摔倒,扭伤了腰。不过,他的脚步依然踏实,他的笑容依然慈和,他的目光依然敏锐,他的声音依然洪亮。在村民眼里,这个为东留善固殚精竭虑却又分文不取的老人,永远保持着一种太阳初升般的朝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