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古代司法审判影响很深,它主要表现在司法中注意防止和纠正冤案、错案;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允许亲族相讼;互相制约的司法机构设置;注意保护弱者的权益;重视教育说服和息讼等六个方面.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司法效率是指司法资源如何配置,而非司法投入与产出之比.司法效率是现代司法公正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资源的稀缺使得司法必须追求效率,否则不足以完成其实现法律公正之价值使命.及时审判规范是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审判及时与否直接决定着当事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审结案件的无效率司法,必将侵犯到当事人的公正审判权.提升司法效率的可行之道在于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案件管理.案件管理要求承审案件的法官完全主宰案件的审判过程,且能权威地调动其它司法资源为其案件审理服务.我国移植案件管理制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法院行政管理和案件管理如何分工明确,尤其是使前者不能干扰和影响后者.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的"杂治"制度是一种官员集体审判案件机制,审理的案件大多涉及皇亲国戚及国家的高级官吏,参与"杂治"官员的身份较为复杂,一般会随着审理案件的不同有所变化。"杂治"的启动和最终审判权始终属于皇帝,这是汉代中央集权制度在司法领域的表现之一。"杂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慎刑观念,是慎刑观念在汉代司法审判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沙季超 《学术探索》2014,(10):36-40
司法裁判的过程,原本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是,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觉对人的思维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自然也会影响着司法活动.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凭借内心的直觉,判断分析某一证据或事实的真伪.由于直觉存在主观性和臆断性,容易导致法官的审判出现偏差,这也是造成冤案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将直觉引入一个正确的轨道,避免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出现主观臆断,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保证各级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权的落实,确保司法审判公正;新闻媒体要以公开案情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地报道案件审判;营造广泛的社会舆论氛围,共同配合人民法院正确实施国家法律;引导公众理解司法工作,加强司法审判工作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实现法律实施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司法审判公开的制度化和技术化建设;尝试仿效英美等国建立司法新闻报道协议制度和新闻咨询评议会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媒体审判"。  相似文献   

6.
常军 《理论界》2003,(5):68-69
以事实为根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司法审判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规制司法行为的终极标准。它要求司法机关以真实的工作机制出发,根据案件的真实情况对社会存在的违法性侵害行为,做出对称性的裁判,以对称回应的标准给予违法者以应得的法律惩戒,进而实现案件当事方基本利益的平衡。不可否认,这是当今最理想的司法审判准则,是司法审判工作追求的终极理想目标。但是,司法审判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再加之司法审判事实不可逆性规律的客观作用,使事实根据很难成为司法审判工作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7.
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们会夸大某些信息的重要性而贬低其他信息的重要性。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需要在证据与事实之间构筑一条桥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存在主观和臆断的可能性,因此容易导致法官的审判出现偏差,这也是造成许多冤案背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机制,避免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出现的偏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新宇 《江淮论坛》2014,(5):127-131
媒体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司法案件进行报道,既可以满足一般公民的知情权,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舆论审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正审判。法律需要对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进行平衡。鉴于我国特殊的司法体制和司法环境,同时伴随着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过对舆论进行限制的方式来保护公民公正审判权的难度大幅提升。可以通过对特殊主体限制与保证审判独立的方式来对“舆论审判”进行因应。  相似文献   

9.
在文明司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离婚案件日渐增多。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主体的治下法院虽对此类案件进行了具体审判,但其运作却暴露出中国近代社会司法转型之艰难。表面上,南京国民政府治下法院坚守了"依法审判"的原则,但实际上,它却视女性维权能力之高下,作出了不同判决。  相似文献   

10.
案件回访是抬担负国家审判职能的司法工作人员对审理终结的案件.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或者执行结束后,对案件的当事人所进行的察访。在司法实践巾,坚持从全方位推进审判工作的需要出发,把微观治理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多渠道开展案件回访工作,对于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教育改造违法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实行案件回访的作用(一)有利于化解不安定因素坚持及时有效的案件回访,能够把惩治犯罪同教育、挽救、感化罪犯结合起来,把庭审教育和社会…  相似文献   

11.
姚小林 《兰州学刊》2009,(6):123-127
司法社会学是司法学的分支学科,它起步较晚,也不成熟,但随着司法社会化和司法民主的普及、司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司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和和内容框架的逐渐清晰化,已属现实的可能。司法社会学包括纠纷、法规范、司法和社会等基本范畴,内容涉及方法论、理论流派、纠纷解决与社会控制理论、司法要素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等。司法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我国的教学研究和司法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蒋剑鸣 《社会科学》2007,116(4):105-114
中国转型社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矛盾凸现期”,社会纠纷呈现出普遍性、冲击性、变异性的特点,社会不断将各种复杂矛盾大量引入司法裁判。但司法必须坚守有限性、被动性、稳定性的特质规定。司法过热、司法过硬、司法过变是当前司法应对转型社会纠纷失灵的主要原因。司法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回应转型社会,及时调整司法方法,走司法和合主义的道路。在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下,在法律的框架内,以公平正义为首要价值取向,强调司法的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坚持底线正义保持司法的正确位置,强调本位司法;坚持程序公正保障司法的踏实稳健,强调平行司法;坚持方法弹性把握司法的对话协商,强调柔性司法。  相似文献   

13.
喻福东  彭翔 《云梦学刊》2011,32(1):73-78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恤刑、慎刑和恤狱的司法原则彰显了人性化的因素和理念.古代人性化司法理念的变迁历经了萌芽、发展和近代转型三个阶段,其渐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体现了古代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和人权的保护,促进了古代司法的文明与进步,它为现代司法人性化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价值取向和不可缺失的法律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司法建议作为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延伸,近年来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本文通过对司法建议概念、特征的分析以及与相似制度的比较研究,认为司法建议在性质上虽然仍属建议类型,其法律效力相较于司法裁决应该是相对柔性的,不应对实践中存在的全部司法建议一体赋予法律效力;但在创新社会管理、倡导能动司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预见防范型、改错纠正型的司法建议应赋予对被建议单位的法律约束力,并通过统一立法对司法建议的法律效力和运行机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正义,尤其是在乡土社会表现为一种人情正义和感官正义,乡村的司法也有其自己的规律与特点。法官的角色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参与;裁判的依据不只是法律,更多的是习惯与伦理;裁判的场域不是庄严肃穆的法庭,而是田间地头、炕上开庭;裁判过程不是严格遵守诉讼程序,而是追求实质的正义。在乡土社会,正式的法律被弱化,法律作为纠纷解决的方式在乡土社会得不到广泛的推行。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方式,我们应追求多元的社会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稳定一直是最为普遍关注的一项课题,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司法公正本身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地说一是指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二是指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从司法公正的含义、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切入,以司法公正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作为社会发展的前题和途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最后的"关卡"为视角,对如何通过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稳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追溯西方法政思想史,司法正义、法律正义、社会正义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勾联。权力分立与制衡的观念构成司法正义的前提,古典的自然正义思想赋予了司法的正义属性,正当程序从程序正义上保障了司法正义的现实性。司法正义理念的有效整合需要反思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二元对立,发挥报复性正义与恢复性正义的互补机制,实现立法正义、执法正义与司法正义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是对传统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反思与超越,实现了司法目的从惩罚到保护的回归。我国也开始进行恢复性司法本土化尝试,基层司法机关运用刑事和解、暂缓起诉、前科消灭等制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试行恢复性司法还需注意观念更新、具体适用制度和配套制度的完善,以期更广泛地发挥该制度的作用。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相似文献   

19.
陶南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52-154,160
自《2003年刑事审判法》颁布以来,英国刑事相似事实证据规则发生巨大变革。新法将相似事实证据归于不良品格证据项下,并废除了普通法上的相似事实证据规则,改而以类型化的一般相关性为可采性标准,并辅以详尽的采纳程序。这虽然改变了普通法严格的可采性标准,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却大大简化和统一了相似事实证据规则的适用,也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哲学家的观点上提出并论证正义的含义,认为正义有两层含义:正义意味着公平,同时正义意味着自由。其中,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正义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罗尔斯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念和原则。“中庸”思想则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对于正义的阐述。公平的规则有分有合。正义的合理性在于它赋予个体自由权利。正义的状态在于自由意志之间的和谐共存,真正的自由体现了个体的道德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