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艺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科学渗透着丰富的艺术思维,艺术蕴涵着缜密的逻辑思维。音乐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增强美感和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美的发现和对真理的追求,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的提升,对偏重逻辑思维的理工科学生的智力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当前各类识字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以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为依据的字理教学比较符合课改的理念。它的优点有三 :(一 )科学、适度的字理分析 ,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 ;(二 )字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发展学生语言架桥铺路 ;(三 )字理分析中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活学生思维 ,是识字过程中提高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课本知识为背景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发掘 ,巧妙设置问题 ,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 ,其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整体把握 ,对学生兴趣与爱好的全面了解 ,又是设置问题的“源本”所在 ,教师应把设置问题情境作为艺术来探索 .1 问题情境与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 :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 ,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 ,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老师持之以恒的追求和愿望 .因无定法可…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能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和知识面拓展,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情商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有助于开发智力,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着力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统一.使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学校实施美育,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使学生接受美好思想和道德情操的熏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高师学生艺术素质滞后的情况,从五个方面论述高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高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它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能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还有利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信息素养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国内高校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多措并举加以提高完善。  相似文献   

8.
鹤峰县五里民族中学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翔实的教学统计资料,提出了“幼儿—小学—初中十二年制一条龙”的教学设想,并于去年动工兴建了“鹤峰县五里区教育中心”,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他们认为:(一)十二年制一条龙教育可以弥补农村孩子“幼儿教育”这一课,使他们从小接受比较全面的教育,开发智力,启迪思维;(二)节约财政开支,提高教育经费利用率;(三)避免幼儿、小学、初中教学脱节和重复的现象,冲破常规教学思维的定势的束缚,使各阶段的教育既分明又和谐;(四)能提倡“教学——教研——教学”循环体,使教师能及时把握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环境与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教育。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讲: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可见,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主…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一个长时期内,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要通过“三育”(德、智、体)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对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人们又提出“五育”(德、智、体、美、劳)是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我们认为,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造就高质量的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实施个性品质教育。所谓个性品质教育,就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目的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需要我们掌握学生心理,把德育导向立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掌握学生心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心理发展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客观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除学校课堂教育外,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如下因素:(1)个体素质;(2)家庭环境;(3)社会环境(包括课外的社会性教育)。课外的社会性教育,是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实现的,实践教育生动、形象、直观、现实,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即多媒体能将语言与文化知识交际等教学内容交际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实现交际语言的教学原则。能满足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思维建构。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应处理人机关系和师生关系。设计了六大步骤。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数学素质以促进人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人的数学思维的品质。 (1)数学思维的素质教育意义 数学素养是“数学常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组合,数学思维教育一方面要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和开放面以及数学思维过程,获得一种与数学相关的能力,使人们能用数学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培养起对空间和数量关系的敏感。由于各行各业的各种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的一种精神操练和心灵之舞,它理应让人愉悦,使人澄明,令人畅快。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长发育期,心理活动缺乏目的性、有意性、自控性。因此对他们来说,阅读更应使其愉悦。轻松愉快的阅读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热烈,能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本文从素质教育的维度探讨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论述了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语言能力表现在学生的“读、说、译、写、用”诸方面,数学语言的符号化水平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数学语言接近现代数学语言的基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指中学数学中的数、式、记号、集合符号等)、图象语言间的互译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1重视集合符号语言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符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感悟是人智慧和品格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人进行深入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总结和剖析了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感悟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1)以促进学生全人发展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2)以感物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的四环节;(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个体经验的整合;(4)"学和做,缓说破",在实践中感悟。  相似文献   

18.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21世纪的今天,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研究学生发展理论的学派可分为三派,即认知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和个人——环境作用学派。认识学派关注的是学生发展的过程;社会心理学派着重分析学生的发展内容;个人——环境作用学派主张通过优化环境氛围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下分普遍和专题结论介绍部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追求普遍结论的学生发展理论: (一)七向量发展理论。奇克林提出了学生七方面的发展内容:(1)培养能力;(2)控制情感;(3)自治;(4)确立同一性;(5)建立人关系;(6)目标辨  相似文献   

20.
交往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活动。交往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交往是社会的粘合剂;(2)交往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和传播、发展的重要途径;(3)交往能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4)交往是共产主义诞生的前提条件之一。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探讨交往的哲学蕴涵,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