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明论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长明 《学术界》2005,(1):79-105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和谐教育是和谐文明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创造了财富,但使得人与自然界分离,世界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日益掉进了物质主义的陷井,变得贪婪和自私。工业文明已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正孕育而生。中国西部在这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追随工业文明的落影,而应从现实的文化、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中,整合时代文化趋势,走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新疆独特的地域资源特点,要形成具有开发规模、市场优势突出、具有开发潜质的特色农业,必须走生态文明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西部·宁夏     
《中文信息》2007,(5):9-62
宁夏充满着神奇的塞外意蕴,在灿烂的黄河文明中.著名的黄河漂流保留着古老而神秘的传统.乘坐轻巧的羊皮筏子激情跌宕.在激流中体昧塞外江南的田园风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乡村是2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0世纪整个中国巨变的缩影与核心。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碰撞使人们获得了对传统农业认识的新视野,乡村由此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乡村小说由此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生长点,而乡村小说研究,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广义上的治理文明是指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从事各种管控活动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称。狭义上的治理文明主要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从事治国理政所取得的进步状态与进步成果的总和。治理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演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视角和深层逻辑,具有历史性、多样性、传承性、发展性、可塑性、结构性、层次性、互鉴性的特点。依据治理的构成要素,可以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行为、治理绩效等方面对治理文明进行评价。治理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亮点,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蕴含着新型治理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时代的治理文明在高水平上起步,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文明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中国早期文明从多源走向一元所形成的文明体性质存在诸多争议,是否是“大协作式”文明体是其中之一.吉登斯等从时间秩序角度解释了“协作”的含义,对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启示.农时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协作计划”,而农时的传播能在多大空间内传播,使不同文明区保持农业生产同步,则为协作规模大小的标准.中国早期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时间秩序,从颛顼的“绝地天通”开端,一直发展到《诗经》的“远犹辰告”初步实现,最终实现了中国早期农业文明“千耦其耘”的大协作劳动局面.  相似文献   

8.
在文明的框架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指引的基本方向。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在划分出文明与野蛮界限的基础上,拓展文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促使文明发展划出古今的界限,升华文明发展的总体层次。对中国而言,在其历史发源阶段,就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野蛮、突进文明。在古代世界文明中,也长期处在领先的位置。在近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受到局限。“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则内涵着接受、转化并创制现代文明的丰富含义。在文明持续发展的进路上,“中国式现代化”所确立的中华民族复兴,以及有贡献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两个目标,既是对现代文明的接引,又是对人类文明的推进。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的平台上可以得到肯定的基本理由。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两种文明冲突后的和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的演进中,无论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还是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或中华文明之间,都曾经发生且依然存在着许多冲突和差别。但这种状况却在传统工业化模式遭受质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发出多元化声音的时候,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尖锐和对峙了,对话与和解也就当然地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发展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从而也是一 种新文明观。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文明的转型,而转型的本质正是用可持续发展新文明取代 工业文明;当代人类面临着对现代化的扬弃,而承担起扬弃现代化使命的正是可持续发展新文 明。当代中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来限定、规范现代化,在可持续发展观照下,完成由农业文明 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新文明的双重社会转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社会转 型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城镇发展建立在低成本获得城镇建设用地、廉价劳动力、环境承受巨大压力的基础之上,尽管城镇化水平提升迅速,但其对基础农业的破坏作用也显而易见。可以说,目前我国城镇化被房地产开发商"绑架"了,属于"被城镇化",同时地方传统文化面临解构和破坏。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及农村文明存在的问题,并引进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强调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用"逆城镇化"、"城镇农业"、"设施农业"、"农业产业链延伸"等相关经济学论点,对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及农村文明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下,揭示资本主义数字文明的实质,诠释中国式数字文明的伦理意蕴及发展趋势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数字文明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下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的假象,其表面以“文明”自居,实则以高歌“数字解放”之名行“数字剥削”之实,以标榜“数字自由”之名行“数字控制”之实,以高举“数字民主”之旗行“数字殖民”之实。相较于资本主义数字文明,中国式数字文明在理念之维、发展之维上都实现了对西方数字文明的超越,在结果之维上也必将展现出引领人类数字文明发展新航向的历史必然性。未来,在建构中国式数字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克服资本主义数字文明的弊端,变革不平等的数字所有权关系,推动数字技术自立自强,健全数字社会治理体系,共建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以此建构一条新型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此文旨在讨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中的竞争精神。中国文化缺乏竞争精神,更缺乏颠覆精神。中国文化从总体来说属于一种文明过度的文化,儒、道、释三教的总体特征是禁欲、无争与软弱。这种文明在遇到外部蛮力侵略时只能是一种失败文明。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他者文化的界域拓展与自我文化的梯度落差,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辐射、中国文明的对接滞后与普世文明的认同偏离的境遇裹挟中,中国文化表征出某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基于全球化这一公共性实践与反思的时代视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揆诸历史单一维度的乏力应对、全盘西化的盲从应对与中国本位的固守应对三个维度的举措,前瞻多元维度的协作应对、中西对接的交互应对与中国文化的超越应对是当代中国文化焦虑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是近东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二者都是大河文明。它们的共性是都以农业为基本的经济形式,实行比较精细的计划经济,政教合一;发达的手工业,辉煌的建筑和完善的书写体系。他们的神庙不但是神学理论完善的机构,也是各类科技知识的教育机构。两河文明对埃及文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洲文明是建立在小规模多元体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大一统的以安分教制为基础的非竞争性文明。后者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对前资本主义西方的优势,但这种砖墙式的帝国结构.与西方文明的类生物细胞体的多元结构相比.缺乏面对环境挑战的适应力与微观试错的变异能力。这就导致了它既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在近代也无力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应对西方挑战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其结构内部具有类似于西方的多元性、分散性、竞争性的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就在于。在政治威权体制的推动下。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小规模、多元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机制,在中年大地上得以形成。这一转型的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明起源不是一次完成的历史事件,而是长达5000年的世界历史过程,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历史时代。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农业———新石器———陶器",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技术创新;第二阶段是距今七八千年前,"铜器———城市———文字"三大文明要素生成期;第三阶段是距今五千年上下,原始国家的起源成了文明形成的总体标志。湖南玉蟾岩、江西仙人洞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起源不同于环地中海地带的西方文明起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农业、新石器、陶器这三大技术创新源头,有可能进一步上溯到近一万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18.
孤竹国作为我国北方最早建立的方国,传国千年,其经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华夏文明影响甚深。孤竹时期的农业经历了由萌芽到规模生产的过程,主要从学界对孤竹农业经济的观点、孤竹国农耕环境以及主要的农业生产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王立明 《东岳论丛》2000,21(5):60-61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率先受益的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农业还有诸多劣势。加入WTO后 ,中国农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 ,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 ,搞好农业生产布局 ;(二 )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三 )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 ;(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五 )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与此同时 ,要提高农民素质 ,增强他们入世后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