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以其作品的深刻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借助于叙事学理论资源,探讨康拉德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创新——主张小说的内部视点,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的方法,期待能够对康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以其作品的深刻主题﹑广阔的背景和精湛的叙事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借助于叙事学理论资源,探讨康拉德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创新--主张小说的"内部视点",引入叙述者"马罗",提出并尝试"时间变换"的方法,期待能够对康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对于小说人物描写方式的革新赋予了他作品中的人物有别于传统小说中人物所承担的艺术功能。这些人物不仅是情节的载体,更成了康拉德叙事形式革新的实验体和心理探索的试验场。他们将作家对个体价值的思考、生活的体验、道德的发现和救赎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深化了作品的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人称 ,而完全遵循了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亲切、自然、客观。歧义和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色。同时康拉德还运用了二元对称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赋予小说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里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方法来挖掘其中的叙述艺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致力于小说叙述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说中,康拉德运用诸多圆形意象和圆形叙述模式使小说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魔圈魅力.康拉德小说的圆形叙述模式是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继承,同时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小说在背离传统创作技巧后隐藏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在其作品中为我们构建了许多殖民主义语境下的被东方化了的东方男性人物形象。分析其作品中的殖民话语,发现康拉德的作品中存在复调结构,在康拉德的小说中并不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小说不是按照这种统一意识展开情节、人物命运、形象性格的,而是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形成作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境,两者的语言具有同等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重点诠释康拉德如何巧妙地运用二元对立手法构建《黑暗的心》的艺术魅力,彰显小说的力与美,突出作品的复义性及多层次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二元对立,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主题性的二元对立及词汇、寓意和人物安排方面的二元对立,通过从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对照,揭示现代人的绝望虚无、精神死亡的状况与实质,让读者看到并亲历这次刚果之行,深切感受小说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本分析的视角探究《黑暗的心》的艺术魅力.结合文本典型实例,解读该小说在叙事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征.指出康拉德在文本中追求技巧的新颖和文体的优美。推动了小说向现代主义的迈进.从而论证了该作品是一部极富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视福楼拜为自己的文体大师,其艺术观和创作受到福楼拜的影响。在福楼拜的影响下,康拉德走上了关注小说形式和叙事策略的现代小说探寻之路。康拉德继承和发展了福楼拜的小说诗学,娴熟地运用客观化写作与视觉感的叙事策略,在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距离等的处理和变化上大胆革新,形成了英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早期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但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重心大多集中于他的海洋小说和丛林小说,对他的社会政治小说却少有人论及.《诺斯托罗莫》被认为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一部社会政治小说,该小说的一个主要的政治和社会性主题就是道德理想主义和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剖析这种关系,康拉德展示了他对人性与道德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诺斯托罗莫》被西方评论家公认为康拉德的代表作。怀疑主义是这部作品贯穿首尾的主题。在对小说中怀疑主义以及康拉德创作心理的分析中,可以说明怀疑主义不仅标志着康拉德创作转型的开始,也使得这部作品同时具有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语言错位建构出被颠覆的小说文本语境,是莫言体现独特艺术构思的策略。他打破了语言规律,创造出充满颠覆意味的小说文本语境。错位中生成了独特的辞格,他以超乎常人的构思,使辞格运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错位打破了逻辑链的关联,呈现出一种无理状态。但语境等其他因素的参与,却能使本不合理合规的语言现象具有了内在的合理性,并衍生出审美信息。莫言变幻的叙事视角使叙事对象呈现出一种交替错落,以奇异的叙事视角转换制造变幻多端的小说故事情节,构成让人眼花缭乱的文本语境。  相似文献   

14.
《诺斯托罗莫》历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康拉德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寄寓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康拉德的道德观入手,回到小说创作的历史语境,结合小说的叙事艺术,挖掘小说主人公诺斯特罗莫和高尔德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不断堕落的伦理学意义,揭示人类道德堕落的严重后果,表现出康拉德深切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陌生化理论,从语言、修辞、情境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分析了莫言的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陌生化元素。陌生化理论元素突出新颖、奇异的语言和形式加强审美主体的体验,彰显了文学作品的创造性魅力。莫言通过在故事中运用陌生化手法将作品深层的意蕴和美学价值巧妙彰显于众。  相似文献   

16.
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中独特的美学存在,对捍卫语文的体性,推动语文科学化、生命化,促进语文教育的审美实现等,均有助益。但是,对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的研究,人们多着眼于文本形式,而非教育形式;着眼于形式论,而非形式美学;着眼于语用学,而非语文教育美学。不过,这些边缘性的研究在形式外延的多维拓展、形式内涵的深度开掘、形式本体的强化、形式价值的梳理方面,依然丰富了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的思想武库,值得进一步梳理、提炼,以便深化对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以描述航海经历和欧洲殖民扩张为主题的康拉德作品中,女性人物寥寥无几且相对单薄,但在其代表作《黑暗的心》中不仅出现了五位女性人物,更有着丰富的女性意象:从书名中的“黑暗”、“心脏”到贯穿全文的“河流”、“非洲”、“原始”、“陆地”、“阴影”等等。在这部充满了男性话语的小说中,如此众多的女性形象和意象是否与作者内心对“背叛”祖国波兰的“负罪感”以及对“失根”的“阴影投射”有关?这些女性意象与康拉德不幸的童年、对祖国的“背叛”、“失根”与“负疚”之间甚有关联,康拉德在其代表作中借助女性意象来重温童年,并对“失根”祖国的阴影进行投射,进而获得了“卡塔西斯”与“补偿”。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的《黑暗的中心》Heart ofDarkness)是现代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涉及海外殖民的作品。这部小说自1902年问世以后,受到西方文学界的高度评价。美国评论家艾尔伯特·J·格拉德称它为“用英语创作的最伟大的几部小说之一”;[1](P9)另一位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