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结构的优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其中恩格尔系数是反映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指标.近五十年来,广西环江下南乡南昌屯毛南族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生活资料的消费量有了较大的增加,物质资料的消费由自给性消费逐渐向商品性消费过度,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有了较明显的下降.但与环江县及广西乃至全国农民平均消费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消费结构尚未完成由贫困型向温饱型的转变,小康目标实现程度较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实现途径主要是提高种养业的科学技术水平、组织劳务输出和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路径的全面、深入认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以“要素澄清、结构适切、功能明确”为关键表征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动因。当前,以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社会语言教育在内容、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从明晰教育目的、拓展教育面向、重塑教育生态三方面改进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切民生发展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主要场所,以博物馆典藏文物的历史性为前提,从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藏品陈列、优化文化传播水平,发挥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三方面,对历史文化传播功能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收集、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主要场所,以博物馆典藏文物的历史性为前提,从通过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藏品陈列、优化文化传播水平,发挥历史文化传播功能三方面,对历史文化传播功能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和消费误区等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并对引导大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美德,树立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格局,为教育现代化研究提供区域坐标,试图用新的视角揭示教育发展的过程因素和实现条件,进而形成分析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模式,这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教育的四大区域性特征,旨在为实现青藏高原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研究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7.
民族法制建设现代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制建设现代化是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推动和促进民族法制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民族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要素结构和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民族法制建设现代化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短缺曾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合理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增长迅速的能源消费量、能源的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和日趋严峻的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意义,可以从马克思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文明观的内涵,而且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和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走现代化道路、推动本国发展,是当前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现代化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为全世界既想实现现代化、发展生产力又想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发展中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2021,12(1):35-41, 8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西部边境牧区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目标和价值引领,从顶层设计、文本分析和实践总结等三个层面出发,明确贯穿于牧区安全、稳定、团结、发展的边境建设与民族团结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在顶层设计中,物质层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在精神层面,持续增强文化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上述两个层面都是宏观的关键性要素。在对《"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发掘出6个中观要素、23个微观要素在内的关键性要素体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明确聚焦发展、普惠民生、促进互嵌、增进认同的实践逻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要着眼于边境民众个体的思想认识,真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生改善是社会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点,展望西藏民生愿景,讨论西藏民生改善的科学路径,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的异质性,决定了西藏民生发展独具"西藏特点"。西藏民生建设面临中央及全国各地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内人口均衡发展等机遇,也面临城乡与地区发展差异大、社会治理创新难度大等挑战。文章在展望2050年西藏民生发展愿景的基础上,提出从构建可持续的居民生计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微观社会治理基础与稳步发展西藏特点城镇化等路径推进西藏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的兴起,快速带动了演艺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演艺产品的发展从市场消费和大众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出发,产品化、旅游化、剧场消费已经成为当下演艺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演艺产品还承担着传承具有地方性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任务。在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审美生产和消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山西演艺文化产业也随之进步发展。山西是一个具有深厚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对历史文化的保存也相当完整,具有独特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为山西演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演艺文化空间是文化产业和现代化建设的体现之一,演艺文化产业是体现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我国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要把经济搞上去,而要振兴经济,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又是它的基础。目前,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展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但时至今日,少数民族教育问题还很少有人涉及,而这是关系到本世纪末占国土60%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亦即是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14.
从敦煌莫高窟到汾阳五岳庙,从稷山青龙寺到街头涂鸦,从古至今,壁画在我国及世界的绘画艺术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壁画历史由来已久,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随着各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我国壁画有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地铁、机场、街道等都有了现代壁画的身影,我国的壁画艺术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代壁画艺术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实现我国壁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雪域高原到茫茫戈壁,从红土南疆到天山南北,占共和国国土面积6成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在2010年克服了转型期的阵痛,砥砺奋进,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发展目标。盘点少数民族地区今年在发展方面所走过的路,可以发现结构转型、对外开放、生态移民、对口支援、安居工程这五个关键词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钟海燕 《民族学刊》2011,2(5):73-79,96
基于新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分析得出"十二五"时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结构调整为主轴,重点抓好稳定、发展、民生、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九大重点任务:破除已存在的路径依赖,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民族地区空间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由开发扶贫向发展扶贫转型;重视利益关系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供给,改善民生,与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倡导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从敦煌莫高窟到汾阳五岳庙,从稷山青龙寺到街头涂鸦,从古至今,壁画在我国及世界的绘画艺术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壁画历史由来已久,早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随着各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我国壁画有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地铁、机场、街道等都有了现代壁画的身影,我国的壁画艺术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现代壁画艺术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实现我国壁画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民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海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振兴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即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空间中,挖掘潜在的文化资源,将现有的文化产品变为文化商品,并使文化商品进入文化市场,实现文化消费。在文化这一生产、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中,使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由此文化载体——民族充分实现文化参与,最终成为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繁荣发展的现代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西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由此认为城市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西北各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施科教兴藏 ,促进西藏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入手 ,阐述了西藏高等教育在追求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教育理想应有的价值追求 ,并结合西藏实际 ,从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对实施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举措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