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继辂 (1772-1834),字祁孙,别署小元池居士、修平居士。江苏阳湖 (今武进) 人。传世有《崇百药斋文集》二十卷、《续集》四卷、《三集》十二卷,《合肥学舍札记》十二卷 (未见) 。戏剧作品有《洞庭缘》传奇,另有与庄逵吉合作之《秣陵秋》传奇,为吴阶续成之《护花幡》传奇,后二种未见传本。关于陆的生平,《清史稿》卷四八六、光绪《阳湖武进县志》卷二十六均有小传,但多疏漏。  相似文献   

2.
《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平不详,死于公元二三五年。他是秦王政(秦始皇)的相国。为了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加强国力,吕不韦厚相结纳,蓄士三千人。他使这些食客各抒所闻,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言。由于十二纪分述四季十二个月的时令和行事,所以书名叫“春秋”;又因为有“八览”,古人也称这部书叫《吕览》。  相似文献   

3.
<正> 夏之臣,亳州(今安徽亳州市)人,明代中叶著名的花师,出色的花卉理论专家。他在植物学、生物遗传学方而造诣都很深,著作颇多,可惜大多已经散佚,本文谈谈他的一篇学术性文章——《评亳州牡丹》。夏之臣的生平业绩,明史无传,其他书籍亦少见记载,现在我们只能从几部亳州地方志及后代的著作里间接地寻找疏理出一点线索。道光《亳州志》卷三十一和光绪《亳州志》卷十三“人物志·文苑”均载有夏之臣  相似文献   

4.
楚王族姓芈,而楚则源于古代羌族。 (一) 当今中原各地的不见于《百家姓》的芈姓,郡望荆襄氏,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后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曾一度徙都鄀(今襄阳宜城西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秦王政立,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又东迁寿春(今安徽寿春)。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蒙武灭楚。从此,楚王族  相似文献   

5.
司马贞《史记索隐》声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卅(今江苏镇江)别驾,可见江南也曾留下过他的踪迹。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本文音切一依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1972)。  相似文献   

6.
<正> 一 宋玉生平探考 关于宋玉的生平经历,由于史料记载不足,难作详细考证,现仅就占有的资料,对宋玉的生平经历略作探考。 宋玉的出生地,按晋代人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卷一和南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八记载,宋玉为鄢都(今宜城)人,现存遗址有宋玉宅及宋玉冢。最早记载宋玉其人的是西汉人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相似文献   

7.
路易·勃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关于法国大革命,他写了十二卷本的巨著《法国1789年革命史》;关于七月革命及七月王朝,他写了五卷本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关于二月革命,他写了《社会主义·劳动权》、《向正直的人们呼吁》、《卢森堡宫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史页》,《历史的辩驳》和《1848年法国革命史》(二卷本)等著作;此外,他还写了一部《英国十年史(1861—1871)》。今仅就他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法国1789年革命史》这两部主要历史著作,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果说《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三卷集,那么能否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批判》、《手稿》、《形态》)编为他的哲学三卷集呢?如果说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是由他的经济学三卷集完成的,那么是否能够说,他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是由他的哲学三卷集完成的呢?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名清昼,俗姓谢氏,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谢灵运十世孙.他早年出家,性喜吟咏,以诗干谒当世名流显宦,与于(由页)、颜真卿、韦应物等均有交往,屡相唱和.著述甚富.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又预撰《韵海镜源》.  相似文献   

10.
冯惟敏,字汝行,号海浮。青州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人。他是明代第一流的散曲家,在我国散曲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又是有成就的剧作家和诗人,为时人和后辈所赞许。 冯惟敏的生平,过去极少专论;对于他生平中某些具体问题,更有悬而未决者。现将我们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所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搜集为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考订论述。 (一)生卒年代: 冯惟敏的生年无问题。据《海浮山堂词稿》(以下简称《词稿》)、《光绪晋州志》,可知他生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九月上旬,在晋州官舍。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载张志和著述情况云:“著作有《玄真子》、《太易》等,今已不存。”对此记述,本人以为《太易》确已亡佚,但言《玄真子》“今已不存”则有不合事实之处。据张志和好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见《颜鲁公文集》卷九)和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载,张志和著有《玄真予》十二卷,又著有《玄真子》二卷。后《玄真予》陆续散佚。至南宋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时,《玄真子》仅存三卷。  相似文献   

12.
宋人赵彦卫,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以文史为重点的文化遗产——笔记体杂著《云麓漫钞》。(下文简称《漫钞》)然而,关于他的生平,人们所知却甚少。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漫钞》二十卷,《续钞》二卷,通判徽州赵彦卫景安撰。……彦卫绍熙间宰乌程,有能名。”这是有关赵氏生平的最早的概括性记载。其后元代马端临《文献通  相似文献   

13.
<正> 陈翥是九百多年以前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林学专家。他所撰写的《桐谱》一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桐树(泡桐)的科学专著,在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有相当显要的地位。但是,历来对于《桐谱》及其作者却一直缺少应有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作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以期有关专家进一步探讨。据我们查考,陈翥字子翔,生于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二年(公元一○○九年),约卒于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一○五六——一○六三年),是北宋时期江南路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县凤皇山)人。(见《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篇、《桐谱·记志》篇。下引《桐谱》中文字仅注篇名)他的祖籍原在泾川(今安徽省泾县)云岭,后来,他的先辈“游于五松(今属铜陵市),爱凤皇山金牛洞(今属铜陵县新桥公社凤皇大队金牛生产队)”山光水色幽美,“遂卜居于此。”(清《陈氏宗谱》卷一周桂芳等《金牛洞陈氏重修宗谱新序》)到陈翥时,陈氏已经成为当时凤皇山区的“肖、王、陈、周”四大旺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昭明文选》是今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主编是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生于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卒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事见《梁书》卷八,《南史》卷五十三《昭明太子传》,萧统的年谱有: 《梁昭明太子年谱》附《昭明太子世系表》周贞亮编《文哲季刊》第二卷第一号  相似文献   

15.
《张衡传》     
【题解】 本文节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张衡列传》。 范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人。他博贯经史,又善属文,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文帝处死刑。 《后汉书》是范晔从尚书吏部郎贬为宣城太守以后开始写的。他根据前人各家撰写的有关后汉史的著作,写了《后汉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志三十卷是梁刘昭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个志补入的(因范晔遇害,只完成了“纪传”,“志”未完成)。到北宋时合刻,即流传自今的本子。范  相似文献   

16.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书》本传说他:“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年历》、《高士》、《逸士》、《列女》等传、《玄晏春秋》,并重於世”。《隋书·经籍志》除于上列皇甫谧的撰述注明卷数外,又著录了“《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阴阳历术》一卷,皇甫谧撰”,“晋徵士《皇甫谧集》二卷,录一卷”。关于皇甫谧的医学著述,《太平御览》卷七二二引《晋书》曰:“(谧)日后得风痹疾,因而学医,习览经方,手不辍卷,遂尽其妙。”《三国志》卷二十《东平灵王曹徽传》裴注引“(曹)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於世。”《隋志三》有“《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至于皇甫谧的名著《甲乙经》,《宋史·艺文志》加以著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19.
王巩(1048——?),字定国,号清虚先生,莘县(今属山东省聊城地区)人。史称“巩有隽才,长于诗”。(《宋史》卷三二0)甚至连苏轼都叹为不及。可惜其诗全部散佚,今仅存笔记杂著三卷。对于王巩其人其事,《宋史》记载不到百字;对于他的作品,人们也不够重视。其实,王巩在当时是一位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与苏轼苏辙弟兄交游笃厚,也深得司马光等人的赏识。其流传至今的杂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补《宋史》之不足。就艺术性来讲,在宋人笔记中亦属上乘之作。研究王巩及其杂著,无论是对研究王安石变法、研究苏轼,还是研究中国笔记杂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年前,撰《全唐诗无考卷考》,已刊《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2期,意欲对《全唐诗》中无世次爵里可考的诗人,作全面的梳理。今撰续考,一考诗人时代生平,二查核诗之载籍出处,三甄辨作者及诗之重出、误收。本文包括《全唐诗》卷七七一至七七三中全部诗人共40家,不当之处,尚请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