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致使耕地隐性抛荒问题凸显,这对于农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研究基于对陕西省岐山县502位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户耕地隐性抛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的年龄、村委会服务质量、可用水井量、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隐性抛荒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农户的性别、家庭外出劳动力数量、以及粮食种植成本价格等因素对隐性抛荒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农户的学历、拥有机械价值、农产品市场信息满意度和市场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完善粮食补贴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耕地抛荒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民端稳手中的“饭碗”具有重大意义。在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和地级市环境污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及其微观影响机制,最后探讨了不同农户群体中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经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污染通过降低作物单产、增加劳动力健康风险,最终导致农户抛荒耕地;(3)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污染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种植户和老年农户抛荒耕地,中国农业生产主要群体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政府部门在分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应将耕地抛荒考虑在内,忽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环境污染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农村耕地抛荒现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民以食为天 ,食以地为本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日趋严重的农村耕地抛荒现象主要是体制、政策与文化心理三个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而成 ,从根本上扭转农业耕地抛荒现象必须对症下药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农村具有基础条件较好、村民思想活跃、创新精神较强、当地政府财力相对雄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空间较大等优势,理应通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合理分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奖扶农业生产,改善耕作条件,普及先进农技,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率先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是否抛荒及抛荒程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节的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种植规划服务、机耕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灌溉服务和生产资料购买服务影响不显著。与单环节生产性服务相比,“种植规划+机耕”“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和“机耕+病虫害防治”等多环节生产性服务对抛荒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与以村集体为主导的供给模式相比,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增强生产性服务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 通过缓解劳动力约束和弱化耕地资源禀赋的限制来抑制农地抛荒;从农户禀赋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地抛荒的抑制作用在家庭务农收入占比较低、有65岁及以上老人、土地产权模糊的农户中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对城乡收入差异的预期引发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在转移当时就能感受到,它主要影响劳动者个人的转移决策及其生活;隐性成本在转移后通过留守儿童的培养问题表现出来,它影响到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未来农村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分析隐性成本产生的本质根源,在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由其带来的一些问题。笔者根据分析提出了消除隐性成本的政策建议并略述了其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耕地抛荒与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在整个自然资源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追求和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很多地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抛荒现象,与此同时土地流转应运而生,分析其流转的动力,主要有经济利益实现、追求规模效益、制度变迁和制度运行、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几个方面。据此,本文提出了治理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措施,以期优化土地流转的内外环境,遏制耕地抛荒,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率,进一步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农村耕地流转速度较快,部分省份流转耕地已经初具规模,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因耕地流转产生的纠纷隐患也随之增加,流转后耕地用途控制有效办法不多。本文根据江苏、安徽等10省(市)调研资料,分析总结了农村耕地流转进程明显加快、耕地流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形式不断创新等新特点;指出了耕地流转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减少耕地抛荒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耕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服务不到位、对新型流转主体支持不够等突出问题。本文对加快耕地规范有序流转提出多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耕地抛荒是指原有耕地由于机会成本大而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荒地多为不便机械耕作、贫瘠的坡耕地及经济落后的山区农地。耕地抛荒的原因在于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耕地保护制度。当前耕地抛荒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面临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土地经营人才;土地流转和托管活动中缺乏有效通道和中介;荒地整治改造与基础设施完善的投资大、回收期限长等。因此,耕地抛荒治理要多管齐下:国家要在政策、资金投入方面有新举措;地方政府应着力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网络,推动建设村级土地经营权流转中介;农民要转型成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乡镇工业边际吸纳能力的递减、农业耕地容纳能力的下降以及外来劳动力竞争压力的增加等原因,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主要途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转变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进行生产性投入等,同时要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业已呈现出来——耕地抛荒。笔者以湖南郴州市龙海镇龙海村耕地抛荒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归纳和总结了耕地抛荒现象及其原因,同时,就解决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随着劳动力外流,农村出现耕地抛荒等现象,为研究现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1年至2020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会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且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负增长惯性;地区异质性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产生影响的结论;后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会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数量的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结论。因此,提出建议:有关企业要加快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创新,政府部门要调整完善相关农业发展政策,各农业地区要引进或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全社会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重庆永川市的农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和因科技迅猛发展城镇第一线职工需求量减少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等现实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9个方面调查分析了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近10年的变化,得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耕地变化无显著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三次产业的产出差异悬殊才是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弱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影响农业劳动力逐步有序化转移的最大障碍是劳动力的素质等结论,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山区政府,还是村官与农户,都存在着耕地抛荒与不抛荒的困境。通过调查研究,透过这种困境与矛盾,发现还隐藏着许多深层次问题,据此建立了农村人力资源与耕地抛荒面积的模型,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具体思路,期望为山区农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北农业人口多,而且农业在业劳动力隐性过剩,形成了庞大的富余劳动力群体,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河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指出了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河北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素质、数量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是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是关键,农民增收是核心,它们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农村弃田抛荒现象到处可见,其原因主要有种粮成本高,农民收益甚少,配套服务薄弱,农民种田困难太多,比较利益悬殊等等。解决农村弃田抛荒问题,可以通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苏南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上升的调查文/周和生自八十年代中期前后,伴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劳动力纷纷“跳出农门”务工经商兴办新兴项目而大量转移,一度时期苏南农民将土地当成了包袱,部分农田出现了抛荒或半抛荒现象。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妥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