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其中,人口流动中举家迁移规模不断增长,同时,流动儿童的数量也持续增长.与之相应带来的问题是流入城市公办学校“流动的贫困儿童”数量的上升.由于户籍制度和政策的限制,这些流动的贫困儿童的父母流入城市后享受不到流入地的公共服务.他们的父母学历整体低下,没有安定的职业,不具备优越的经济实力,只能保证当下的生存需求,没有能力满足儿童教育和文化上的一些消费.面对生活在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匮乏环境中的流动的贫困儿童,学校为其搭建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弥补了其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社会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加强,这些都为中国大多数的农村青年提供了机遇.同时,大量的人口仍然留守农村,无论流动人口输出地有多么偏僻,它们仍继续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农村居民对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内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人口的发展和流动,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社会现象。民族人口的地域流动,除了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它是民族发展进程和程度的一种标志。自然经济形态下的农耕民族,地域稳定,流动甚少。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工业化社会中,民族人口的流动较多。这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很快,社会的人口流动现象增多。中国朝鲜族在中国人口流动大军中占有显著位置,其人口流动数量大并具有鲜明的特点,也引致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状况和特点,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问题,意在正确解决这些影响朝鲜族发展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华人父母共同秉承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华人移民来说,教育是实现向上流动较为公平和有效的途径.子女的教育成功往往能保证其事业有成、生活富足,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的向上流动.中国新移民如何应对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挑战,除了受到华人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价值观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移居国的制度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约束,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移民政策、社会和种族歧视,以及教育制度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国新移民拥有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所具备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以及移民所独有的跨国资源,而这些都是帮助其有效应对上述教育挑战的主要策略与资源.  相似文献   

5.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发展与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民族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之自然地理条件。这些服装适合转徙流动的游牧生活,有着衣皮帽毛、简朴实用的特点,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气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这使得各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加快,分层流动的方式增多.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成为一条重要而有效途径.本文以新疆的维吾尔族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分析解释了教育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分层流动.  相似文献   

7.
在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下,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员加入到了城市“流动人口”的行列中.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自然、资源、经济、制度、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不仅意味着人口的城乡流动和空间转移,也意味着城市民族交往的扩展和深化,对现代城市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频繁,区域间的人口互相流动是一大特点。在此之中,少数民族人员这个群体的流动,是比较特殊的。这些人员的流动,给他们自身以及城市发展管理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武汉市青山区某地为田野点,着重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对该群体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朝鲜族跨国人口流动及其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跨国流动中,在韩朝鲜族在不断改变其流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实际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群体的归属结构,其归属感、价值观、认同感也在不断被打破和重塑.比起20世纪90年代末朝鲜民族“族性”的淡化与中国人的“国民性”的强化,21世纪前10年的后半期开始,由于韩国对朝鲜族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及朝鲜族本身的各种共时性的复杂身份,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交错和张力,其身份认同呈现出日趋开放和多元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认同的建构形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深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已十分普遍,这些变化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迈上一个新台阶,也使发生在各地区、各层面的民族交往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国的政府部门、汉族民众和少数民族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思想准备不足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理解当前流动人口大潮中出现的城市民族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今后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