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危机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基于村干部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村干部长期扎根在基层,最知道农民所想所盼,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最为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通过对村干部进行相关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
驻村干部是连接基层农村社区与乡镇及以上政府的重要纽带,其驻村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驻村工作能否继续下去,并反映出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研究发现,“积攒农村工作经验”“组织安排”“驻村工作有成就感”是愿意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压力大”“下乡成本高”及“无法兼顾家庭”则是不愿继续驻村的主要原因。建议未来在选派驻村干部时,应充分考虑派出人员情况,并给予其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和支持,而驻村干部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共同实现村社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个别农村地区宗教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宗教热"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宗教信仰的畸形发展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和口碑造成了一定损害。因此,要加强多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管理层面加强农村宗教治理工作队伍建设,在思想层面不断传递精神文明正能量,在组织层面进一步塑造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能力层面着力增强村干部做好宗教工作的本领,切实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派出大批干部或抽调大学生下乡驻村。驻村干部总的来说工作成效显著,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驻村干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乡镇政权控制性倾向导致乡镇驻村干部与村干部陷入两难境地、驻村干部的自身素质不高。解决驻村干部工作的对策:培养好村干部,为村里自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紧密团结驻地干部群众;驻村干部在把握好工作重点的同时要抓好全局工作;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和责任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推行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是党中央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存在的流失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村干部从大学校园走向基层农村,面临着从城市的大学生向农村的最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角色能否成功转变,是影响大学生村干部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干部流失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干群关系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干群关系存在村民对村干部信任缺失、干群关系日趋紧张及村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村干部素质不高、舆论错位与司法保护缺失、农村治理模式落后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应在加强村干部教育、改善村干部待遇、增加村干部自主决策权、完善司法保护以及践行精英治村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7.
组织动员农民参与战争勤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夺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战胜利后,在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的战勤工作,因受农民心态、时局环境及村干部作风问题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一度陷入困境。基于此,党实施针对性有效手段对村干与农民进行双向组织与教育动员,促使后方力量能够团结一致,取得战争胜利。高鲁在其工作日记中记录了农民与村干部的日常状态,一定程度上再现和还原了复杂多歧的历史面相,是从微观角度观察战勤工作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管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政乡村治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公选村支书从局部试点并在全国推广,标志着公选村支书已经从个别地方的实践成为选拔村支书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发生机制上来看,公选村支书主要由地方主动创新,并由地方党政领导精心设计、直接组织的。公选村支书创新了村干部的选任方式;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素质;扩大了党内民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深化了乡镇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既有研究难以对中西部留守型村庄村干部职业化实践背后的动力机制问题做出有效解释。基于陕西扶风X村村干部职业化实践的调研表明:“治理事务”和“治理资源”是内在决定基层组织形态和村干部角色的两大基础性变量。研究发现:以X村为代表的中西部留守型农村,村庄内生性治理事务有限,且村庄集体经济空壳化明显,不具备村干部职业化的内生需求和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治理任务密集下沉,村级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对村干部职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多,部分地区具备了支付村干部职业化所产生的组织成本的经济能力,走向了村干部职业化道路。但当中“政治引领”特征突出,这与中西部绝大多数普通农村村庄基础并不匹配,因此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由税费改革前的‘硬任务"(如税费收缴)转变为税费改革后的"软要求"(如配合乡镇工作)。表面上看,"软要求"比"硬任务"更易完成,但是,由于缺乏适宜的工作环境,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处境十分尴尬,这对基层政治和乡村治理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政府与村级权力出于相互需要形成“乡村利益共同体”,乡镇政府默许村干部获取某些灰色收入作为补偿或激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但也引发大量基层矛盾冲突。鉴于大量矛盾源于村级权力缺乏规范,基层政府推行了村级权力规范化改革,有效遏制了村级权力滥用和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降低了信访量。但改革急剧压缩了村干部谋取灰色收入的空间,在正当利益吸引力不足情况下,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趋向于消极作为,乡村治理也受到消极影响。为了激励村干部,应提高其合法经济收益和社会性收益,以增强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在村级权力得到规范化的同时,应减轻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治理动力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村干部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大多数村干部勇于开拓进取,能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和骨干作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得到群众拥护,但也有部分村干部求稳求和、碌碌无为,甚至蛮横无理、不务正业,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干部的领导能力与学历、经验以及知识积累等自身素质紧密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多数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递减。村财力、干部管理制度等环境影响村干部领导能力的发挥。需要畅通村干部选拔渠道,严把干部进口关,从起点上保证干部质量;设计有利于村干部持续有效发挥领导能力的松紧适度的制度,用制度管理村干部,为村干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空间;贴近村干部需求加强后续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村干部领导能力;健全劳有所获、退有所养的岗位保障机制,消除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资源禀赋较好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村干部职业化是体制与社会基础自然匹配的过程,在资源条件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村干部职业化呈现出体制与社会基础不匹配的状态,“半职业化”的特点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在形式上初具“官僚化”的运作逻辑,二是该逻辑具有不彻底性,难以持续标准化运作。村干部“半职业化”特点是由多重历史及现实原因形塑的,是地方政府处于政治紧约束、资源紧约束压力下的无奈变通之举,这会带来传统乡村治理体系趋于瓦解、基层治理经济成本上升及基层治理效果下降等系列后果,应当予以警惕。统一的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标准在接触地方实践时应当有一个结合地方具体实践进行转换的过程,具体来讲,地方应结合分化差异较大的实践,构建制度标准与制度实践基础相匹配的治理模式,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干部是农村经济政治最底层最具体的管理者,其管理效率往往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村干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建立一套村干部业绩评估体系,并以此与村干部经济利益挂钩,将对村干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村级治理主要解决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和满足农民最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维持的需要,村干部主要功能也就兼具国家代理人与农民当家人的双重角色。在当前资源下乡的背景下面,中国基层出现了普遍的村级治理行政化现象。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必然后果是村庄公共性的消失,资源下乡的低效甚至无效。离开对农民群众的动员,仅仅强调为农民群众服务,不组织农民,仅仅帮助农民,结果可能造成村级治理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村干部的积极性在哪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干部的积极性如何,乃是农村基层组织巩固与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当前,由于受诸多负面影响,整个农村工作的难度陡然增大,极大地挫伤和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笔者1998年至2000年在湖南省东安县石期市镇担任党委组织部长,对全镇33个行政村的133名村主要干部(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计划生育专干,以下同)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有19%的村干部表示当前工作“无法干”,不愿继续再干下去,有32%的村干部表示“很难干”,干完当前一届的工作一定要辞去职务,有36%的村干部认为“干不出事”,没有信心做好本职…  相似文献   

17.
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干部贪污、挪用地征用补偿款、林业方面的财政补贴等职务犯罪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极大的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了更好的打击和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加快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基层监督”体系的构建与运作,体现了基层监督中“程序性权力”,程序性权力是脱离于人而运作的监督机制,具备智能合约、去中心化以及数据存证等多种内在优势,进而推动基层监督的路径创新:一是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协同监督;二是村干部权力腐败的自动预警与研判;三是预防村干部腐败的高压场域。根据上述基层监督路径的不同特点,村干部权力的监督方式呈现出新的形态,即常态化监督、目标式监督与跟进式监督。同时,程序性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风险,可以采取建立备案机制、完善技术监管体制、建立数据反馈与处理机制等办法进行规避,由此确保基层监督中程序性权力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不良风气降低村官道德水准、留守人员素质影响村民自治水平、乡村宗族势力阻碍基层民主进程、政府监管不力制约农村反腐成效等方面分析当前农村腐败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提出"三个结合"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的新思路,即教育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惩处腐败相结合、科技反腐与民主监督相结合,营造村干部不愿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村级权力运行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财物贿选,宗族势力影响,黑恶势力滋长,“半拉子”民主选举渗杂农村民主选举过程,致使农村民主选举制度嬗变,给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和谐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健康乡风民风的形成带来极大危害。提出重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政策,针对农村基层不同的具体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新生代”村干部选拔机制,从大中专学生、乡村经济精英、下派干部、技术骨干中选拔村干部,从源头上预防村干部腐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