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方言中的破读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引言这里所谓“破读”,指“声调破读”的“好(上声):好(去声)”和“声母破读”的“奇(奇数。见母):奇(奇异。群母)。”破读在汉语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破读关涉到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由于汉字构形的特性,破读又关涉到汉字。研究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乃至文字史,都必须注意到破读。破读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保存。方言调查应当注意记录方言中的破读现象。把传统的破读现象的观察研究之所得引入到方言调查研究中来,也就是,把“破读”同“方言调查研究”挂钩,这是很重  相似文献   

2.
李景泉著《清水河方言志》是一本难得的县级方言实录。该著方音描写细致,注意连读变调;重视方言语法;收录了丰富、多样的语汇,对方言学尤其是考本字的研究很见功力  相似文献   

3.
《老学庵笔记》描写了当时共同语语音共时演变的语言现象,为后人研究语音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就词汇而言,《老学庵笔记》不仅记载了宋时各地的方言词语,对部分词语的理据进行了探讨,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俗语,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为词汇史的研究、辞书的编纂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语法方面来看,《老学庵笔记》记载了新出现的量词,数词"一"的省略和名词词缀"子"和"头",体现了宋时语法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强调方言语法的调查和描写,重视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对方言语法集中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目前方言语法研究的特点,即方言语法的调查描写多于理论的探讨、单点描写研究多于比较研究、专题研究多于语法系统的研究、语法的静态研究多于动态研究;对未来方言语法研究,作者认为,应继续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调查工作、开展立体化的方言语法研究、加快方言语法比较研究的步伐、拓宽研究范围;继续加强词法和句法的专题研究,尤其注重对某种方言语法新发现的现象进行专题研究;发扬原创精神,转变研究的视角,打开研究思路,提高研究的理论深度,并能够引发新的理论思考;要加强研究方法的摸索,建立方言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14,(2):111-113
20世纪以前,中国的方言研究是比较缓慢的,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方言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先是由点到面——从注重研究一个点的方言音系到全面铺开研究所有方言点的音系及其词汇和语法,再是和音韵学联起手来——用活的方言材料证明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方言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材料,对苏沪嘉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行政地理分析法,对苏沪嘉方言的分区方案进行讨论,指出维持原来划分的苏沪嘉小片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官话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比较研究的不足导致整区和各片官话方言的词汇特征还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方言特征词是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汇个体的集合,方言词汇特征则是对方言词汇系统的全面考察的结果。应该在已有的方言词汇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研究,提取官话方言的特征词,探讨官话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官话方言有别于南方方言的若干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构词和源流几个方面,例如轻声、儿化、某些语缀和惯用语等。官话方言词汇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不少,而且在时代上有相联性。对这些通俗文献的研究,在形成完备的具有时地观念的汉语语法史、现代山东方言语法的探源、语言理论的总结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通论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包括洞口方言的分区分片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方言与文化研究等各方面对洞口方言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洞口方言今后的研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方言幽默话语解读中的预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设理论是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言语交际活动中。作为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方言幽默又与普通幽默不同,它更多地与本土文化相联系,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预设理论的应用相应地更加复杂。文章将以方言幽默为素材,深入分析预设理论的应用,并在理解预设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方言幽默话语生成原因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杜凤梅 《殷都学刊》2010,31(1):130-134,145
莒县方言的儿化音变形式,特别是声母部位转移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音系学、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其成因和历时演变的音理依据,揭示了多种儿化形式之间演变的音系规则次序.其中声母部位转移分析的过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真实的话言材料的选择、语法教学的语境化和丰富的课堂活动的设计,有助于英语语法教学变得生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语法史、词汇史、文字学史的工作上,殷周时期的语言是首先值得注意的对象。因为就今可见的确实可靠的语文资料来说,殷周时期是中国语言文献历史当中我们能够追溯的最早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语言事实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可能知道此后各个时期语言在发展上的传承关系和新的现象。从西周开始历代复音词都有增加,构词的方法也由单音造词向复音词转变,所以我们通过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来了解西周汉语复音构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14,(2):34-41,77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历史回顾,以及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语法教学在我国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把明示性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相结合,把传统语法知识与功能性语法知识相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相结合将是未来语法教学的发展方向。明暗法结合有助于把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结合,使前者向后者转化;传统语法知识会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精确性,功能性语法知识会提高学习者的语感,即语用交际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与听、说、读、写相结合避免了传统语法教学的被动与单调,而以学习者为中心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及其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云起 《齐鲁学刊》2006,(1):158-160
汉语方言丰富多彩,方言之间呈现出多种差异。研究方言差异的目的不是要区分不同方言之间的优劣,而是要通过对各地方言的共时比较和历时发展确认不同方言之间的文化关联。考察方言的差异对于不同方言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唐 《北方论丛》2007,(5):8-1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20.
历史感思辨     
雷戈 《晋阳学刊》2007,(4):89-94
二十世纪是一个历史观极度膨胀,而历史感极度萎缩的世纪。神化历史观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只知道研究历史所需要的种种观念体系,却丝毫不知道理解历史所必需的洞见视域。历史感并不是历史学本身所固有的东西。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存在视域,历史感是历史学家的存在本质,史料是历史学家的存在形式。历史感的这种洞见、关注和凝视就是一种"看",而史料则是一种"说"。历史感优先于史料,所以"看"优先于"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