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布哈林是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也是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家.他既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从列宁到斯大林的政治与思想的历史性过渡的重要环节.他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过程的再生产”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提出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消极扩大再生产”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第一阶段.布哈林的帝国主义论是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他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则是一种简单的直线过渡假设.总体而言,布哈林是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与列宁思想的寿终正寝,反倒预示着认识列宁思想新时代的到来。列宁的资本主义观是理解列宁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的一个关键。以1914年为界,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可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范式,即前期自由资本主义论或社会民主主义批判视野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和后期帝国主义论或无产阶级革命视野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说固然成为历史,但目前全球化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垄断的、帝国主义的特征。国家垄断与跨国垄断仍然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基本结构与现实特征。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要从重思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历史与逻辑开始。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与《哲学笔记》几乎是同时写成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这一划时代的著作,则是这两本“笔记”的结晶。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还是从辩证法和逻辑的意义上,都可以说,《帝国主义论》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继续。《帝国主义论》自1916年写成,迄今已七十一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但是,《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列宁研究帝国主义理论的唯物辨证的逻辑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真理的意义,成为我们研究和概括帝国主义新变化的指南。  相似文献   

4.
由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出版所引起的争论,是马克思主义史上有关帝国主义问题的一场重要理论争论。卢森堡认为、马克思的有关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理论尚未完成,因为它没能解决用于积累的那部份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争夺实现资本积累所必需的非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成了帝国主义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这些观点遭到了一些人的公开批评。但是,这些批评本身就有许多理论上的错误。列宁也曾表示反对卢森堡的错误观点。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对其作公开批评。所以直到第三国际成立后,一些德国共产党的代表还坚持她的观点。布哈林不得不发表《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的长篇文章再次对卢森堡的理论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5.
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涉及到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活方式、启蒙观念的普世性等现代性问题的审视与批判.在深层次上厘清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运作逻辑,可有效辨析文化帝国主义与现代媒介文化、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以及现代性普遍主义话语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冲击下的民族国家内部文化民族主义的矛盾性和困境.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纲要》中,第一次提出了“《资本论》的逻辑”这一命题,并强调指出:“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列宁在研究和写作《帝国主义论》及其准备材料《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充分应用了《资本论》的逻辑来揭示当代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全球化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这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有的学者甚至将之看作是一种新“帝国”的形成。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模式提出许多挑战,并开启了传统研究中许多被忽视的领域,特别是全球资本主义运行中资本的空间布展问题,使得空间的生产与规划和资本的权力结构关系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复旦学报》1981年第三期和第五期分别发表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的文章,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对深入理解帝国主义性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对帝国主义腐朽性问题的认识集中在: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就得解决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陈伟恕和尹伯成两同志文章争论的焦点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全面剖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并作出了“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著名论断。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但没有寿终正寝,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情况,使得有人认为帝国主义“垂而不死”,从而对列宁的“垂死性”论断产生了怀疑,引起了争论。列宁的上述著名论断究竟有否过时,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本文谈一点我们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的实践表明,中国不仅深化了与共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成功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在理论意义上,“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超越、对西方生态理论以生态危机为本质的超越、对西方帝国主义理论以霸权统治为目标的超越,重构了西方现代化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帝国无序布展的世界体系。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全球化,要实现“一带一路”引领世界包容性现代化进程,就要建立互利共赢发展共同体、绿色生态共同体、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同体,以推动全球治理模式和全球文明范式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11.
资本逻辑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阶递进的衍化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一个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重要时代,自由竞争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在资本逻辑的刺激和推动下,资本主义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开始在经济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阶段呈现出竞争与垄断并存的复杂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又从福特制开始转向后福特制,这是资本逻辑发展的一个历史新形态,呈现出种种新气象,但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并没有摆脱资本逻辑的支配,资本逻辑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导逻辑,这些新气息不过是资本逻辑在这一特定时期裂变的"碎片"。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化时代,帝国主义与旧帝国主义有何不同?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其矛盾危机何在?如何反抗新帝国主义的统治?哈维、伍德、福斯特、詹姆逊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传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他们立足资本批判的精神和方法,揭露了新帝国主义的实质,考察了帝国主义剥削机制的新变化,剖析了新帝国主义引发的新的矛盾和危机,并对抵抗全球资本霸权的道路进行了探索。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新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方面开辟了“资本—空间”“资本—生态”“资本—文化”的批判路径,超越了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回应了对列宁帝国主义论当代价值的质疑,从而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再论逻辑学与通识教育——与王路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代论"引起的争论是混淆逻辑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伪争论.逻辑通识课的目标是提高逻辑思维素养.逻辑思维素养是具有一般可比性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现代逻辑关注逻辑之学理,普通逻辑关注日常思维,二者对同一种涉及日常思维的知识往往有不同的处理, 普通逻辑的处理方式适合通识教育."逻辑现代化"的口号是针对逻辑专业教育的.强调现代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对立,是中国学界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使得发展与改革逻辑通识教育,不得不时时为普通逻辑辩护.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著名政治学家潘尼奇和根定把国家理论引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研究,论证了当今资本主 义全球化并非简单的由资本内在扩张性自发形成,它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政权有计划地 创建的非正式的美利坚帝国所催生、扶植、保护、调节之下得以成长和维系的。在此过程中,古典帝国主义理 论所依据的历史前提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有些一般性结论已不再符合今日资本主义的现实。当代帝国主义 的基本特征不再是古典理论所描述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而是美国为维系国际资本主义秩序而侵犯他国 主权。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推进对国际环境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认识,提出美国在"维护世界秩序" 名义下实际上推行着双重国家目标和国家功能--全球资本积累的普遍性目标与美国军事主宰的特殊性目 标,并初步探索了这种二重性所导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中起支配、决定和驱动作用的要素,资本寻求自身增值的本性和动机决定了资本的行动逻辑。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结构性作用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结构和机制制度建设。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驱动资本主义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驱动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开拓世界市场、推进全球化进程。资本的背后隐藏着对劳动的奴役和剥削,资本的存在也不断制造着矛盾和对立,但资本在客观上也通过驱动劳动带动了财富的创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深刻认识资本的"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资本的"价值",推动构建超越传统资本逻辑的新的资本文明。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这一新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于1916年发表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下简称《帝国主义论》)在这部著作中,列宁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固有矛盾、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明确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的又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他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分析帝国主义,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未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 称《帝国主义论》)一书,依据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 理,从资本主义的实际出发,对其发展的新阶段作了马克 思主义的分析。时隔近90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帝国 主义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引论凯因斯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为龚断资本服务最卖力气的一种典型的庸俗经济学,这种披着“科学”伪装的辩护论体系,不仅反映出它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总危机时代的一些外表上的特点和龚断资本的要求,而且也从理论渊源上反映出,它是一稀罗拼凑从19世纪以来许多庸俗经济学标本的杂荟。凯因斯的一生除了担任许多重要的反动职务直接为帝国主义和龚断资本服务而外,他的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新帝国主义的"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具有不同以往的空间化生产方式;二是解释的理论工具发生改变,需要发展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能够解释资本积累时空动力机制的理论体系。新帝国主义的空间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它已经突破地理实体概念,以掠夺性生产道路以及金融资本空间流动的方式形成它的空间生产与空间殖民逻辑。哈维的空间理论方法,提供了一种切入当代帝国主义观察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生态发展实情都产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基于《资本论》中的生态视角,可以看出资本逻辑的本性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它不仅导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循环断层,而且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矛盾无法得到真正调和:从资本兴起带来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到资本扩张导致国际殖民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再至资本霸权催生当代生态帝国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色,《资本论》在新时代的生态意义就是:为了迎来美丽的当代生态环境,要加强国家对生态的监管与保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构建环境正义的空间维度体系,共享美丽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