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兴资源型城市不同于资源已枯竭城市和“矿竭城衰”城市,尚处于繁荣期的新兴资源型城市若能有一套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就可以避免“资源诅咒”的老路.论文以美国休斯顿、德国鲁尔和挪威为比较研究对象,通过对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附轨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相匹配的立法环境,相关经济政策的支持是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探讨适合中国新兴油气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城市林业以服务城市生态系统,并保持其良好运行为主旨.城市林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空气温度,节约能源,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蓄土保水,减少暴雨的径流量;为各种动物、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有益于公众的身心健康.城市林业立法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制度,自然资本投资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损害赔偿制度,综合规划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方法对中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大庆和马鞍山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而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和比较分析,有利于众多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新问题,调整发展战略,进而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性沉淀成本,从而导致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较小,同时存在阻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逻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同样的制度供给,由于资源型城市各类沉淀成本非常大,该地区的制度需求弹性相对来说较小.因而我们需要从降低沉淀成本角度,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来深化制度变迁,即采取各种制度安排或者经济政策以降低或减少沉淀成本数量为基本原则,来增大资源型城市制度需求弹性强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现代法制为保障的林业。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烙印,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创新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林业观,以建设现代林业为宗旨,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践中有必要在农地使用制度、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农业产业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根据比较经济学原理、林业经济理论和经营思想发展的实践,对中美林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中国林业经济的潜力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方略: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科技与制度创新,加强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保护和更新林业资源,合理确定资源利用水平,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片面追求效益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引发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危机。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为存在性可持续、维持性可持续、不减性可持续和限制性可持续四类,并运用数学形式予以表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推导出了评价方法;以陕北资源型城市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陕北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进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于我国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必须用法律的手段对非公有制林业进行管理,实现非公有制林业管理的法制化。非公有制林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活动颁布的与林业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对非公有制林业活动所进行的法律调整和规制的措施总和。非公有制林业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林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原则、稳定性和连续性原则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这些城市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这些城市和地区大部分由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锐减,面临着相对衰退的困境。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型产业植入、传统产业链扩展与延伸、多元化复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优势互补等五种模式组成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础。在相关研究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年限和产量两基准数量标准,以此标准对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以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从城市经济发展预警系统、政府城市治理政策制度化和政府治理政策选择三方面分析所提标准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并就如何对主导产业进行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主导产业的培育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我国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网络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对7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其所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苏南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探寻新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设区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3个领域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构造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根据《2002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数据,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绿色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的着眼点。为此,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依据矿区相关的配套服务体系和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外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主导产业是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采掘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休斯敦、鲁尔、洛林三座矿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我国矿业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政企互动,结构调整要与就业接续相结合、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缺陷,导致产业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建立与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可以考虑采取及早进行区域规划、深化矿产资源开采权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外地企业与教育科技机构在资源型城市建立分支机构等措施,建立与完善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