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全清词·顺康卷》补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勇强 《学术研究》2003,(9):129-137
本文从《凭山阁增辑留青新集》、《留青二集》、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等清代文献中 ,辑录《全清词·顺康卷》未收之佚作 76首 ,以供将来《全清词》补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清词·顺康卷》蒋楛小传云:蒋楛字荆名,江苏山阳(今淮阴)人。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尚在世。与杜首昌等友善,唱酬甚多。有《天涯诗余钞》。(《全清词·顺康卷》,第5154页)按蒋楛为江苏山阳(今淮阴)人,误。现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丘如升刻本《天涯诗钞》序云:吴郡蒋荆名先生,自号天涯布衣,名家硕彦也。遭时多难,隐而躬耕之不逢年,饥驱出疆,留寓吾淮将三十年矣。明言蒋楛为吴郡人,留寓山阳。清长洲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  相似文献   

3.
《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词别集补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清词·顺康卷》于 2 0 0 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凡 2 0册 ,85 0万字 ,计收录词人 2 10 5人 ,词作 5 340 0余篇。宋词发展号称全盛 ,但《全宋词》仅 2 6 0余万字 ,收录词人 14 30余人 ,词作 2 86 0 0余篇。“顺康卷”仅占清词的五分之一 ,规模即已全面超过《全宋词》 ,可见有清一代的词学之盛。因此 ,《全清词·顺康卷》的出版以及《全清词》后续各卷的陆续出版 ,将极大地推动对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对词学的研究。但是 ,清代的资料量大面广 ,多未整理 ,收藏情况复杂 ,流通渠道欠畅 ,加上各种其他因素 ,都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 ,在这…  相似文献   

4.
《全清词·顺康卷》指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承玉 《学术研究》2004,(6):134-138
《全清词·顺康卷》的出版被誉为学术界与出版界的一大盛事 ,但巨璧之瑕 ,在所难免 ,主要表现在明人误作清人、一人前后两处著录、词人生卒年不确等事实讹误 ,及误收南明反清烈士、特别是大量著录明遗民之作等体例乖违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读《全清词·顺康卷》献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勇强 《学术研究》2004,(6):129-133
《全清词·顺康卷》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取舍标准不统一 ,同是明遗民 ,有的收录 ,有的未收 ;二是有漏辑与失收者 ,编者未充分利用近年已刊布的文献 ,致使某些词人作品短缺较多 ,即使编者已利用的文献 ,亦有漏辑之疏 ;三是作者生卒年的考订多有失误。  相似文献   

6.
清初河南词的创作就其在本地的纵向发展来看,可以说相当繁荣,但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明晰。现在以《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为基础,结合运用图表形式,揭示清初河南词的留存数量和词人的地域分布,分析其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并对河南词人的词学思想和词学活动加以阐述,以期呈现清初河南词坛的基本面貌,从一个局部透视整个的清初词坛。  相似文献   

7.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四册收有满族词人佟国器的6首词,其小传云:“佟国器,字汇白,原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东北),移居江苏南京,隶汉军正蓝旗。”谓“汇白”为佟国器的字,非是。“汇白”是其号,“思远”才是其字。佟国器历官福建巡抚、江西南赣巡抚和浙江巡抚  相似文献   

8.
《全清词·顺康卷》第四册收有吴骐(字日千)的《留穷词·庄天申作送穷词,日千反之》《留穷词·天申又送,日千又留》,这是吴骐反其意而酬和庄永祚(字天申)的《菩萨蛮·送穷词》《菩萨蛮·又送词》而作,后来还有赵虎文酬和的《西江月·代穷为答》。然而,笔者查阅了《词律》《钦定词谱》《中国词学大辞典》以及《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等,却没有找到“留穷词”这个词牌。《全明词》第三册也收录了吴骐这两首词,词牌却作《西江月》。笔者认为“留穷词”不是词牌,吴骐这两首词的词牌应是《西江月》。  相似文献   

9.
《全清词·顺康卷》第13册第7368页:"黄坦,字朗生,号省菴,山东即墨人。明侍御镜岩公长子。副榜贡生。官浙江浦江知县,洁己爱民。后辞归,不再出。里居澹泊,自号秋水居士。弟塽、垍,皆善诗词,多有倡和。年八十余卒。有《紫雪轩诗馀》。"谓黄坦是镜岩公黄宗庠长子,不确,应是黄宗昌长子。《同治即墨县志》云:"黄坦,字朗生,号惺菴,宗昌长子……由副贡令浦江,洁己爱民。以  相似文献   

10.
《全清词·顺康卷》第九册第5099页收有赵吉士的《满庭芳》,其序云:"风鸢有作美人形者,曹秋岳先生言此题甚佳,戏拈此调."其词云: 蝶拍初敲,莺梭渐掷,东皋依旧清明.飘飖一纸,翠袖映红裙.便欲凌虚仙去,玲珑骨、飞燕前身.却疑是,桥成乌鹊,窃药向西行.轻盈.风度处,秦筝赵瑟,天外争鸣.似九嶷云断,共诉离情.试看红灯一点,昏黄近、撩乱疏星.归来也,游丝收尽,何处梦行云.  相似文献   

11.
词社是文人雅集的场所。南宋江湖词派初期的词社以词人同气相求、拈叶分题为特征,虽然有时也讨论词法,但在创作风格上是随心所欲的,看不出其间有交融互补的迹象;中期的词社具有公认的领袖和典范,在共同的标准下使不同风格的词人趋于一致;后期的词社经历了宋元之际的时世剧变,险恶的生存环境使词人应社咏物更为频繁,词选的编纂、词法的授受都是在词社中完成的。应社内容丰富多彩,使江湖词派成为一个典型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12.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曹明升 《学术探索》2010,(2):127-132
从乾嘉开始,清人多用“厚”这一范畴品评宋词,其理论内涵总体上可分为宋词本体之厚与词人主体之厚两大指向。清人认为,主体之厚决定词体之厚,故欲求词中之厚,必先葆主体性情之温厚,然后将家国、身世之感寄于物象,可得内在的有寄托之厚;若能将寄托之意出之以顿挫之笔,给人吞吐沉郁之感,便得外在的浑厚之风;而最高境界则是由主体温厚之性情与词体深婉之特性相交融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整体之厚。其他诸如“沉郁”说、“重、拙、大”理论等,在实质上皆以主体之厚为本原、词体之厚为指归。清人以厚论词,不仅为了疗救前期词坛空疏浅薄之弊端.更蕴含推尊词体的深层目的与巧妙策略。  相似文献   

14.
祝东 《阴山学刊》2012,(1):53-59
清代词学集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之大成,基础文献研究与理论批评研究皆蔚然称盛,呈现出"众语喧哗"的文学景观。清代词学研究方法是清人应用于词学研究并能有效运作的客观规范。通过对清代词学研究方法的研讨,归纳总结清代词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原理,利于客观把握清代词学建构的过程,清晰掌握清代词学的发展态势及演变规律,对发掘清代文学思想史内涵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词学研究提供参照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明升 《晋阳学刊》2006,(6):104-108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7.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8.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郑文焯以"空灵"、"清空"为标准来选评梦窗词,突破了张炎以来的对梦窗词的传统认识,赋予了"七宝楼台"新的内涵。他的这种认识,也体现了"清空"这一重要词学范畴的内涵在晚清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梅仙 《阴山学刊》2005,18(2):22-26
根基于大定、明昌词坛的金末元遗山词的突起把词心和词境都推向了一个纵深的境界,遗山词是在既有金词的土壤上多方承继和创新的丰硕成果,其不仅与金的特定时代、地理环境有关,更与金文化中传统主流思潮儒家文化的失重及多元文化空间的形成有关;而金中期词表现出的旷逸、恬淡、清新、朴质的多重风格无疑是遗山词最直接的丰厚土壤。遗山词率真尚情的主观抒发是对于金词主情观念高扬的承继;山水田园在遗山词中的境界变得更为阔大;遗山词具有盛唐胸怀。  相似文献   

20.
在清诗话中,有着数量惊人的楚辞评论.然而,学术界至今还没有论及清诗话究竟是如何评论楚辞的.清诗话在楚辞文体之归属、楚辞内容之评析、楚辞艺术之探研、楚辞范式之确立、楚辞影响之追踪等方面均有大量可资借鉴的见解.可以说,清诗话中的楚辞评论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