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年鉴的框架是年鉴内容的总体设计。年鉴类型不同,其框架结构也不仅相同。但同一类型的年鉴,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设计,应当符合现代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个性创新,特色鲜  相似文献   

2.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试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特色的认识误区》一文认为,特色并不是年鉴框架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目前创新年鉴框架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尚未实现突破,强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规范轨道。简言之,年鉴框架的创新要从资料检索途径和框架分类的科学性上寻找突破口,使年鉴框架设计更加人性化,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山东年鉴社《潍坊年鉴》编辑部温书义、李长山《地方综合年鉴突出地方特色六要》一文,论述了编辑部如何通过把握本地独有的特点、全面反映本地的新情况,记述反映时代本质的内容、不断优化年鉴框架结构、加强图片彩页编排工作、拓宽稿源征集渠道,以更好地突出潍坊市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综合年鉴要继续生存与发展,创新固然重要,但无论如何创新,地方综合年鉴的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这些基本的东西不仅不能丢,而且应进一步强化。特色性、信息量、时效性是各级综合年鉴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一、凸显特色性是综合年鉴实现个性化的必由之路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的地情书,反映的是过去一年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地方综合年鉴的雷同化,一直为年鉴界所诟病;而寻求综合年鉴的特色化,也一直为年鉴工作者所企盼。近年来,笔者研究一些综合年鉴在特色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深切感到:影响综合年鉴特色化最深层的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理念,惯性的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束缚了思想,禁锢了创新。要打造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理念的樊篱,突破惯性思维方  相似文献   

6.
“法制”篇是地方综合年鉴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处于转型时期而“依法治国”的当今,更需要年鉴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纵观地方综合年鉴“法制”篇的现状,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篇目名称。目前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7.
编纂年鉴贵在创新,而年鉴创新又贵在坚持个性化,即正确把握和准确体现特色。对于县市级年鉴而言,如何遴选、突显地方特色,从而赋予它强烈的个性化特质,这是年鉴工作者在年鉴创新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编纂2003年卷《靖江年鉴》的过程中,我们就此作了初步尝试,现将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绍兴年鉴》主编鲁孟河《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文,在对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基本构想和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综合年鉴文稿如何妥善处理交叉重复,是年鉴界理论探讨和编撰实践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对此也谈一些浅见。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普遍性的相互联系,使反映众多事物的年鉴文稿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同时,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的纵横交错,再加上“众手成鉴”,各编写人员总是从各自的角度撰写稿件,使交叉重复的矛盾更为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年鉴界一片创新声中,首卷《靖江年鉴》(2002)出版了。我们认为,首卷《靖江年鉴》之所以受到年鉴界同仁的好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卷年鉴能着力突显地方特色,努力将其打造成靖江对外交往的“名片”。在这方面,编辑部的做法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避免资料重复混杂,是地方综合年鉴编写中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实际操作起来,这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由于县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指导把关不力,编纂者缺乏对于年鉴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容易受到某些想当然因素的驱使,因此,县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资料重复混杂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4):I0004-I0004
《哈尔滨年鉴》1987年创刊。二十多年来,《哈尔滨年鉴》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编纂思想,力求准确把握城市综合年鉴的定位,正确处理规范和创新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框架,努力提高年鉴的使用价值,《哈尔滨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不断提高。1995年在首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特等奖暨亿利达杯。1999年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年鉴评奖中获一等奖。是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相似文献   

13.
一、精益求精。努力提高编撰质量 要全面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就要在各个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 1.适时调整框架结构。年鉴的框架结构既要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点,又要符合其权威性工具书的要求即科学和规范。近年我们不断改进框架结构,以提高年鉴的资料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一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充实有关内容。在相应栏目内增设了“外商投资企  相似文献   

14.
《桐乡年鉴》创刊于1998年,是一部地方综合年鉴。8年来,《桐乡年鉴》的编辑们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总结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不断完善,从而使之赢得了多方的肯定和赞誉。《桐乡年鉴》1998年卷和2003年卷获全国地方年鉴评比综合一等奖,1998年卷和2004年卷获浙江省地方年鉴评比二等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地年度信息之总汇。衡量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关键是看其内涵,即看其是否提供了人们所需要的、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料。《江阴年鉴》在编纂实践中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重视增强年鉴信息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多年来年鉴编纂质量保持了稳定。总结这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6.
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页的编辑,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创新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无疑会使地方综合年鉴大为增色。本文根据《江阴年鉴》几年来的编纂实践,围绕如何编辑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页谈点个人看法, 欢迎年鉴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一、年鉴条目创新的主体 要实现年鉴条目的创新,需要从编辑部和撰稿人两方面入手。编辑部要研究读者需求,研究市场变化,使自己成为市情地情的资料库,年鉴编辑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特别对当地的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和当年度的工  相似文献   

18.
人物类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不断探讨创新,增强可读性、实用性和教育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各级综合年鉴,载入本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各种典型人物,也是反映年鉴个性、实效和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谈点浅见,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19.
评价地方综合年鉴,有无鲜明的地方特色,是衡量年鉴优劣的重要尺度之一。所谓地方特色,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地理环境的反射,或是人文因素的体现,或是历史发展过程的积淀,或是它们共同的融合。为什么要在综合年鉴中突出地方特色,这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第一,年鉴的地域性。从宏观上讲,全国各个城市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都是有机联系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共性。从微观上讲,各个城市或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条件不同,又呈现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个性,综合反映和集中表现这些地方个性,使之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情书,是编好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