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工作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同样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本刊下半月拟从2007年12期开始,开辟"理论前沿"专栏,发表有关理论研诠释学是一门有关"理解"的古老学科,其"双向理解"的观点,对个案社工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诠释架构下从事个案工作实践,其强调社工的价值介入,在辅导过程,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是平等的,社工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视角,与案主的理解角度进行调和,遵循一种灵活性辅导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对案主、工作者、专业本身造成很多危害。克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方法之一是发展社会工作者反省的实务技能。社会工作者要掌握一些发展反省的实务技能的策略;Jan Fook提出"批判性反省模型和过程"以培养反省的实务技能;Marion Bogo等人开发了评定反省的实务技能的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3.
黎小青 《社会工作》2009,(18):18-21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4.
彭小兵  蔡秋红 《社会工作》2023,(4):1-18+104
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达成服务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与专业关系相对的非专业关系,时常对服务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阻碍服务的有效开展。本文溯源了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形成与发展历程;并基于差序格局及关系向度理论,从传统文化及现实制度两个角度解释个案工作中非专业关系的形成机理。同时,基于承认的第三方评估合法性概念框架的指导下,从以评促建出发,探讨专业关系的再构及从非专业关系走向专业关系的实现机制,为促进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个案工作实践服务效果提供中国情境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芳 《社会工作》2008,(16):23-24
本文以人在环境理论为基础,讨论强强个案介入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环境系统地评估,发现案主的挑战和优势,同时也讨论社工所面临的价值选择。并反思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社会文化处境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王冠 《社会工作》2011,(21):53-54
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的过程,而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地结合,体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一种智慧。由此所带来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个案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社会弱势人群的健康发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矫正,使得很多人经常性地把他们混为一谈。本文从专业关系的角度对两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细致的比较,以期为无论是心理咨询者还是个案社会工作者恰当精细的教学亦即实务工作提供一些辨析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冠 《社会工作》2011,(11):53-54
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的过程,而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地结合,体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一种智慧。由此所带来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能够发现有人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帮助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要求案主透露大量信息,而且随着工作关系不断深入,这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不断增加。很自然地,案主会非常关心社会工作者会怎样对待和使用这些信息,因此对案主有关资料的保密,既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同时这也会影响到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干预的效果。但是这种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又不得不打破保密原则,这就使得保密原则陷入了伦理困境。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一困境?笔者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要求案主透露大量信息,而且随着工作关系不断深入,这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不断增加。很自然地,案主会非常关心社会工作者会怎样对待和使用这些信息,因此对案主有关资料的保密,既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同时这也会影响到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干预的效果。但是这种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又不得不打破保密原则,这就使得保密原则陷入了伦理困境。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一困境?笔者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从国际移民的涵化理论视角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方式及决定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上海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作为国家内部城乡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认同存在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性约束和以资源匮乏为特征的能动性限制。农民工社会认同主要受文化态度、社会交往、经济成功和社会环境四类变量的影响,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城市认同的意愿。当地语言的熟练程度、与当地人交朋友的意愿(而非与外省市的农民工交朋友)、类似群体的收入地位水平、感知到的社会歧视程度和参与保险的程度都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要有助于农民工的心理层面的社会认同的转变,尤其是从“外地人”向“本地人”的认知转型。  相似文献   

12.
杨宜音  张曙光 《社会》2012,32(6):158-181
本文以半结构化的访谈方法,通过分析在读大学生的同乡交往,试图探讨异地求学的大学生在进入“生人社会”后,如何通过同乡会这一特殊的、具有社团组织和关系网络双重特点的平台,适应学校生活,完成身份转换。研究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概念的两种形成机制--“关系化”与“类别化”之间实际发生了相互缠绕、竞争与协商,导致了“关系化”的“我们”概念以新的形式--“关系的类别化”与“类别的关系化”--出现,而看似作为一个组织的同乡会,在性质上却仍然没有脱离差序格局所包含的“关系网”的含义。借此研究,可以窥见社会转型期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过渡的身份协商过程的基调。  相似文献   

13.
Rethinking Empowerment: A Postmodern Reappraisal for Emancipatory Practi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ostmodernchallenge to critical theory for the practice of empowerment.How do we conceptualize empowerment from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It is argued that the modernist concept of power upon whichempowerment rests, can have unintended disempowering effects.By conceptualizing power as a commodity, identities are forcedinto a powerful–powerless dualism which does not alwaysdo justice to diverse experiences. Thus we can sometimes contributeto dominance in spite of our liberatory intentions. It is arguedthat social workers need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self-discipliningand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 involved in professional workto address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power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practices. Foucault's analysis of how marginalized knowledgesare affected by dominant cultural practices suggests a redefiningof empowerment as the insurrection of subjugated knowledge.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definition for practice is illustratedby reference to work with indigenous people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4.
黄盈盈  鲍雨 《社会》2013,33(2):185-207
在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背景下,本文关注女性乳腺癌问题。基于对14位有乳腺癌经历女性的深度访谈后发现,经历乳腺癌女性的身体与其说是一种患病的身体,不如说是一种被视为残缺(了乳房)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态身体。“残缺”表现在身体机能与感受(疼痛感与行动受阻)、身体形象(掉发与切乳)、个体认同(患者身份、女性身份及正常的社会人身份)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本文展现了女性在经历乳腺癌的过程中(尤其是被切除了乳房之后)如何面对、管理被医学与社会标定为“残缺”的身体,如何努力恢复身体和“正常”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身体从医疗空间走向社会空间时,“残缺”感与正常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性与政治性。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国,拥有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家庭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在“汽车梦”的社会建构过程中,作为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汽车广告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1998~2007)为例,对近十年的汽车广告内容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个体享乐性想象认同”和“社会参照性成功认同”是汽车广告用来建构“汽车梦”的两个重要的“认同策略”,其影响作用远远超过了汽车广告中的“功用策略”,对广告内容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文章最后对“汽车梦”为什么在近十年得到极力建构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所带来的潜在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相似文献   

16.
程秀英 《社会》2012,32(5):194-218
中国激烈的劳工抗争为何未能得到持续的扩展而被国家逐步平息,笔者试图通过对正式国有工人和长期临时工人的比较研究来回答此问题。本文聚焦这两组工人具体的斗争过程和机制,考察他们如何通过在街头抗议、集体上访和法律仲裁等不同斗争路线之间的穿梭,从而实现与国家代理人的互动。研究发现,这两类工人在斗争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象征性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让步;他们的满足方式的差异是国家代理人依据两类工人各自不同的历史轨迹和社会身份所做出的有差别的策略性回应与引导的结果。与强调工人内部分化导致集体无行动的“工人分化论”不同,本文所谓的“消散式遏制”强调分化的工人同地方国家代理人之间的互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未能实现抗争可能带来的阶级认同,而是丧失了最初的激进动力和挑战性,逐步屈从于国家的和平驯化过程 。  相似文献   

17.
Correspondence to Dr Kam-shing Yip,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al Studies,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ng Hom, Kowloon, Hong Kong. E-mail: ssksyip{at}polyu.edu.hk Summary Medical dominance is a crucial problem in social work practicei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is an examination of theresponse of social workers to medical dominance in mental healthservices in Hong Kong.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the effectsof medicalization of social workers, sixty-three social workersin various area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were interviewed.Their reaction and daily performance in facing medical dominancewere analysed and evaluated. The findings show that facing medicaldominance was a common occurrence for social workers in various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Hong Kong. Conflict existed betweenthe r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knowledge by medical professionals,and social work r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 bysocial workers. The process of medicalization consisted of fivestages: ignorance of medical dominance, confronting medicaldominance, compromise with medical dominance, acceptance ofmedical dominance and internalization of medical dominance.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medicalization was influenced bythe organizational and team context.  相似文献   

18.
吴同  文军 《社会》2010,30(5):121-141
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对于底层工人来说,争取合法权益的同时还要计算在这个过程中的经济成本与政治风险,因此“安全”、“有效”而又“可持续存在”的抗争方式是工人在采取行动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以上海某制造企业工人两次依法维权的行动为例,提出在这种逻辑下工人抗争所采取的“自我组织”与“遵纪守法”的策略,既为抗争提供了组织保障,又提供了行动的合法性。最后,文章将这种抗争策略放在中国宏观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issue of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n crowd event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Theoretically, the issue throws light on both intergroup conflict and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social identity. Practically, empowerment in collective events can feed into societal change. The study of empowerment therefore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how the forces pressing for such change might succeed or fail. The present article first outlines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both identity and empowerment in previous research on crowd events, before delineating the elaborated 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crowds and power. We then describe recent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These divide into two areas of research: (1) empowerment variables and (2) the dynamics of such empowerment. We finally suggest how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social change are connected through crowd action. We conclude 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ce following from the research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0.
杨可 《社会》2016,36(2):58-76
通过对民国时期劳工宿舍建设的制度环境和实践进行梳理,本文发现,追求建设现代国家和改良社会风俗的政府大力倡导劳工宿舍建设,希望借此推进国家文明化进程;同时,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企业家也积极探索在宿舍空间教化现代文明新人之路。然后进一步以天津东亚毛纺公司和重庆民生公司两家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为代表,探讨了其中的劳工教育、群体团结和劳工自治等议题。本文发现,在积极的制度环境下,一些模范企业的劳工宿舍作为劳工教育的试验场,成为孕育群体团结的文化空间和培养现代公民的自治空间。民国时期的模范劳工宿舍为思考如何突破当下“宿舍劳动体制”的困境提供了帮助,为探索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劳工居住空间建设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