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王迪 《现代妇女》2014,(8):51-51
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有其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中秋 《现代交际》2011,(8):115-115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全会还提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学习和缅怀艾思奇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其目的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170多年的辉煌历史,度过了理论创作的19世纪和经受社会主义实践考验的20世纪。进入到21世纪这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也将会获得史无前例的大好发展机遇,同时也必然会面临更多挑战和考验。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目前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承担着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更高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浴血奋斗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而且是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真正用于社会实践的指导,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文章首先分析了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随后指出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步骤,最后从发展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指导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仍是自二十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继续共存局面。随着资本主义自身进一步调整,资本主义得以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理论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资本主义还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发展空间下,正面临着新的理论与实践上双重挑战。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壮大却给世界一个掷地有声的宣示: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在现今全球化浪潮中其仍是科学的,也将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得到全面验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其本质上是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三者的统一,人的发展要经历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三个阶段。这些观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场经济方面的变革,虽然与社会的趋势和国家的需要相符,但不可避免会受到某些资本家的抵触。选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至关重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我们应当永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不动摇,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人为本,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力量,以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环境与发展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以及文化现代化等角度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科学论述,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它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弘扬中国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坚持发展百年革命文化精神和承接三十多年开放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周英勇 《现代交际》2011,(5):123-12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欣欣向荣,发展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低谷,到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说明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强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冯麒颖 《现代妇女》2014,(12):I0106-I0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不断被民族化并且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总结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根本经验,从思想基础这一深层角度来看,就在于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具体体现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根本原则;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高价值原则;坚持实践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最高评判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党娜 《现代妇女》2014,(12):I0121-I0121
论实践的观点是中国化马克忌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主阐述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世界”。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见解。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让毛泽东对中国的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洞察,因此他在抗日烽火中写出了论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在借鉴苏联成功的经验之下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提出的,其明确说明,如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邱杉 《职业》2011,(14):131-131
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及时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分析我国的经济现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清醒的头脑理解分析、借鉴他人的经验,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6.
郝睿琦 《现代交际》2024,(3):49-58+122-123
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实践论包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行统一观和真理观,矛盾论包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两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践论和矛盾论既坚持又发展:一方面,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理论引领下进行变革性实践;坚持矛盾分析法,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另一方面,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导向化解新矛盾;发扬斗争精神,以顽强斗争打开新天地;形成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开创新局面。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坚持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域警务合作的时代背景.是区域警务合作的主要内容、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特点,更是是对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中的警务合作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起规定作用的客观事物的因素。因此,公安警务改革实践背景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把握区域警务的工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增强各地区公安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促进警务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保证地方长治久安都有着积极重要最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必须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也在随着实践的进步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继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述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实现总体小康、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其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构建和谐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就从胡锦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缘由、理论形成、思想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经过多年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改革趋势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我国取得社会主义初步胜利的理论基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社会生产力有了稳步提高、市场经济日渐繁荣、人们生活有了巨大改善、群众政治觉悟逐渐提高,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结果。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含义进行了阐述,分析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时期我国要如何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开启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通过借鉴其他理论,从中选择性的吸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固步自封的.以后的发展也将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同其他理论的交叉渗透。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也讲吸取以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