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5,(6):55-61
从海南四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选取240名黎族学生,采用师生关系量表、自我调节家长评定问卷和小学生学校适应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黎族儿童的师生关系和学校适应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女童明显优于男童,城市儿童显著优于乡村儿童;黎族儿童师生关系的消极因素能有效预测其学校投入和学业成绩,自我调节能有效预测其学校孤独感,冲突性的师生关系通过黎族儿童的自我调节影响其学校生活的孤独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的儿童必须离村上学.通过对Y省几个县的乡镇中心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少数民族儿童面临乡村习俗与城市文明、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出现社会生活、学业发展的一系列适应困境.促进离村上学儿童健康快乐的生活,应该成为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部地区重庆市和西宁郊区498户被征地农民调查数据,在场论的基础上从角色认同的视角对原城郊农民市民城市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文化程度、现在收入与被征地前相比情况、被征地意愿、未来生活信心、与原城市人的交往观、补偿满意度、社区环境、与原城市人的交往情况等与原城郊农民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正相关,年龄与原城郊农民的城市人角色认同负相关,而被征地时间与市民城市适应性不相关。其中,现在收入与被征地前相比的状况和被征地意愿是影响原城郊农民市民角色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千方百计保障和增加就业机会,保证和提高原城郊农民市民化后的收入,落实他们的失地收益;搞好失地安置工作,完善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19,(6):56-63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黎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较强的多维关联效应,可以从黎族发展利益角度探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个维度的关联效应。这些关联效应是一种向周围发散式的影响,它的中心聚合力是旅游目的地黎族居民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参与和互动活动。研究并统筹各个维度的深层关系,实现黎族文化旅游效率与其关联效应的耦合关系,有力地推动黎族文化旅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黎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人口120万,聚居海南岛的三亚、通什、东方、琼中、白沙、乐东、昌江、保亭、陵水等市县,部分黎族在檐州、万宁、屯昌、澄迈等市县同汉族杂居.黎族是农业民族,是开发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中华民族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黎族开发海南岛的先躯功绩自古以来,黎族是开拓和捍卫海南岛的先民,为开发建设海南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我认为黎族的元气,具有高昂的民族气质和饱满的民族精神.根据黎族社会调查材料和考古发掘考证,黎族在海南岛是多元的民族体,不是单元的民族体.1992年和1993年间,考古工作者在海南岛三亚落笔洞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人类14颗牙齿化石和人类采集狩猎时期食物骨髓堆化石,考证在一万多年前海南岛三亚地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定为“三亚人”.“三亚人”就是今天黎族的先民.而后来东南亚半岛的马来人或小黑人的人群迁徙,“北上”到海南岛.“北上居民”,具有东南亚文化圈的特征,他们就是黎族先民的一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千五百年前,我国南方古越民族的“骆越”一支,从两广“南下”迁徙到海南岛.“南下居民”,又是黎族先民的一员.由于海岛文化圈为纽带所致,以“三亚人”为主体,结合了“北上”和“南下”居民,形成完整的民族体,即今天的黎族.在人  相似文献   

7.
翁飞 《学术界》2008,(3):156-162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合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客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8.
黎族世居于琼中南山坡丛林,他们对自然植物资源的广泛利用贯穿于漫长的黎族发展史。自然植物因其易采撷性、强应需性和可持续性,广泛使用于黎族的衣食住行、婚育丧葬、宗教信仰、生产方式、文化娱乐、疾病防治等诸多方面,成就着黎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了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元。在植物资源的利用方面,黎族既保持着原物使用的传统特点,又表现出创造使用的革新方式。在全面推进海南黎族现代化进程中,植物利用与有效保护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建设,应该不仅仅是城市的聚集以及经济资源和产业集群在城市空间的优化组合,更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变迁和系统工程.本文阐述了构建"海西城市群文化圈"的必要性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与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现代城市发展趋势相比较,我国的城乡结合部——郊区的发展又是另具一番特色。西方发达国家是富裕阶层由城市向市郊转移,市中心留下的居民多数是穷人、黑人、老人与未婚的人,城市人口的增长低于非城市人口。而我国由于还处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第一次城市转变”过程中,因而城郊的发展一方面受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开始出现一些“准城市化”现象;另一方面又受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然保留着与城市文化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