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泽民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德法并举治国模式的选择对小康社会的治理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德法并举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 ,要加强对法治与德治自身及二者并举这一重大现实与历史课题的研究 ,为建立、发展、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2):12-17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速度与其法治体系成熟度密切关联,完备的法治体系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对新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构与发展,应立足于"三位一体"地综合考察,即回答"道路的形成来源于什么"、"道路构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及"践行道路的路径选择是什么"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是治国方略的基础,德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分析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总结了我国历史上治理国家的经验。同时,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挑战,要求我们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使良好的道德风尚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31-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红线。《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展开表述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义,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重点任务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12):165-171
法治中国是对中国转型时期诸多现实问题的法治回应和理性分析。它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构成,更为法治的中国道路探索提供了前进方向。党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引领地位决定了党内法治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党内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基础与行动指引。新时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党内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党内法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党法治、社会法治与国家法治建设对党内法治建设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党内法治建设与社会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由"法律体系"的构建向"法治体系"构建的转变。这一转变,更加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的机制方略和行动纲领及其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价值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勾勒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因法治而文明,时代因法治而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道路选择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未来要求、国际进程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更加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表达,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坚实法律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奠立在深厚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蕴含着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强国,需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下,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悠久的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创新发展之源,“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涵养人类文明形态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依托;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借鉴国际法治经验,但不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7):26-32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是"灵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路线图,其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基本特征,内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生成、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三个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