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徐工改制为例进行事件研究,基于"三公"原则分析国企改制行为,剖析了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从国有资产立法角度和产权交易角度,提出了国企改制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改制中的债权人保护--论"债务随企业财产转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改制影响到企业财产变化,进而影响到债权安全.为了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发展出"债务随企业财产转移"原则,并最终表现为司法解释中的相关条款,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现有司法环境下加大债权人保护力度的努力.中国现有的司法环境导致已有的法律制度无法应对企业改制中的逃废债务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创设新规则,重新配置改制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更为直接地在现有司法环境下保护债权人.但是,分析也表明,新规则突破了现有的企业法人独立理论,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适用范围,否则可能在强调保护债权人的同时,束缚了企业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阻碍了产权交易,最终可能会妨碍资源在全社会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有企业债务形成的模态结构分析 ,讨论了国有企业债务形成的原因及国有企业负债的连锁负效应 ,进而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国企负债作了不同的解债策略研究 ,为进一步增强国企活力与使企业扭亏为盈提供了解债增效新思路与一系列有效解决企业负债的解债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不真正连带债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肯定论和否定论的各种学说,并深入分析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认为连带债务制度与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并无本质区别。同时,司法实践中应当注重该种债务类型的总结,以期该类型债务可以上升到一般理论高度,方便司法实践之操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有企业改制为背景,重点分析和阐述了该形势下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影响工作开展的一系列因素,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为参考,为我国国企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思政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兼并的拓展,其相关立法明显滞后,兼并中的债务承担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认为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可分为改制前的债务和改制后的债务,应区分不同情形确定其承担主体。并且从事前保护和事后补偿两个方面来对公司有限责任原则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使从属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7.
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财产关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婚姻法》第41条对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作了规定,但由于该法条规定的过于原则,导致司法实践操作出现困难。本文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清偿原则、一方清偿共同债务后的追偿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更好地为指导实践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改制国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成都市新都区新兴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分析了改制国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提出组织创新、途径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等有利于完善改制国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解决改制国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企改制有三种方式 ,即组建企业集团、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着重分析了三种形式的利弊 ,并提出了国企改制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本文对其债务问题的形成、种类、成因作了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内部人控制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到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的过程。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呈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特点,这是现实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国企改革的下一步应是逐步消除“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的国有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安排的所有权改革,而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将把国企改革引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涉及产权交易、管理层收购、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重大问题,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来进行规范。引入法律服务机构,全程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过程,可以为国企改革提供准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有效避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债转股是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从道德常理、金融秩序、国有资产、现行法律、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反思国有企业改革而著称的"反思派",是从"市场派"中游离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反思派"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超越派别之争,理性反思改革;反对新自由主义误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正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论与主张。它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和新型国有企业发展的历程,在借鉴和吸纳国内外企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西部国有企业“新型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2省市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经济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有企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对西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企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三层分级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尽管阻断了原来存在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但在政府与经营公司之间以及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政企不分".本文在分析这种新的"政企不分"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经营公司自身改革等措施重塑政企关系,消除"政企不分".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制的焦点集中于"两个置换"问题上,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依赖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制成本就是为确保新制度顺利推进而产生的社会交易费用。一方面,交易费用的存在与人力资源价值、人的本性、以及改制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关,其支出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交易费用的存在会减少交易量,损害资产经济专门化和资源的利用,影响资源使用的边际等式和使用的密集度,且过高的交易费用会使许多潜在的交易难以转化为现实的交易,导致社会财富的净损失。因此,政府应该对其支出的流量和流向予以把握和控制,按照"支出合理,方式多样"的原则运作,推动"两种置换"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两种企业转制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一种是转让中小型国有企业中所面临的法律问题 ,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使转让所涉及的各方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和保护 ,有必要各级行政、司法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检查职能 ,立法规范转让行为 ,对出售企业的资产及负债进行全面 ,公正的核查、评估。另一种是关于国有控股公司组建、运作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通过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 ,笔者对国有控股公司的立法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