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批判、否定其自身的力量,马克思的工作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中本身所隐藏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力量。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视域并不相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尽管存在着客观唯物主义的一些线索,但居主导作用的还是人本学的批判视域;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客观事实的高度重新审视着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应该"与"是"的逻辑在这个时期不是绝对的断裂,而是表现出一种微妙的张力和平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性正体现在这种双重视域的有机融合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在当今的凸显使得哲学研究对象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理性文化转向了当代社会理论范式的文化。这不仅表明了文化哲学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批判和审视,而且也表明了文化哲学存在的"有限性"视域,但它并不局限在某一种"有限性"视域之下而是要超越其"有限性",这是文化形而上学本性使然。文化哲学批判的"有限性"视域以及在此视域中的"无限性"特征表明了文化哲学的"实践品质",这一品质在马克思社会历史文化哲学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虽然卢卡奇天才性地解读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但是,他的物化理论并没有贯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是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韦伯形式合理性这两个研究视域下建立起来的。在黑格尔辩证法的视域下,卢卡奇试图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但是在韦伯形式合理性视域下,他抛弃了马克思的上述立场,从而开创了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对于规范经济学中著名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假说体系,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分别进行了辩证实证和形而上学实证,结论则分为冰炭不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论。马克思以全面、整体、系统的分析对斯密假说体系中的自然秩序、二元人性论、功利哲学(经济人)、纯粹竞争、一般均衡、理想社会逐一进行了批判,从而打碎了西方经济学中的硬核———斯密神话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繁荣假象,看到了西方工业资本原始积累背后的虚伪本性,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予以深刻批判。马克思揭露了大不列颠对华殖民暴行及其危害,辩证分析了大不列颠殖民行径对印度统治的双重影响,但是到晚年时期,他重新纠正了早期关于大不列颠殖民主义的肯定性评价,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深重灾难。马克思对大不列颠殖民主义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批判,对当下我们警惕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具有警醒意义,也为今天抵御文化殖民主义与“和平演变”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出其屈从的利益动机和执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同时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辩证的态度 ,其精英主义的文化姿态造成了这一批判理论的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观以及卢卡奇的物化观的解读,论证了卢卡奇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同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逻辑:一是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方法;二是批判资本主义。为后现代的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的批判提供了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亦实现了从"道德评价优先"向"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唯物史观不仅没有消解道德批判精神,而且将道德批判建立于科学的经济批判基础之上,并给予资本主义以道义肯定与道义否定的双重评判,赋予唯物史观道德批判辨证性特征,从而实现了道德批判精神的道义性、科学性与辩证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其"虚假性"根源在于实践意义的失落,他批判的旨归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阿伦特以"行动"出发的两种政治生活对比,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虚假政治"问题,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造成极权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走的是一条更为深刻的"变革生产方式"的道路,而阿伦特将希望寄托于回归"行动"意义以重塑"真正的政治"。相比之下,马克思的批判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12.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哲学、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本质是维护资产者利益的阶级文化。从哲学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的革命性为新社会形态的实现提供可能,但真实意图是实现文化霸权。从经济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以资本的全球扩张实现资本增值和文化渗透,彰显了资本文明的逐利性和剥削性;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看,西方国家以"平等""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只是欺骗劳动者口号。时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的治理危机验证了资本主义文化难以解决世界问题,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然而,中华文化的制度优越性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超越资本文明的弊端,既彰显文化自信又推动多元文化达成价值共识。因此,马克思文化批判理论穿越时空展现历史的穿透力和现实的阐释力,有助于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为新时期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资源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分支,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在其思想发展后期,已然表现出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倾向。其中,尤以马尔库什的文化哲学批判与赫勒的政治哲学反思最为显著。前者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通过延伸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边界,在确证二者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有效性。后者从当前资本秩序的政治结构出发,依托对具体政治法则中道德谱系的发掘,在建构指向良善生活的道德—政治体系之后,旋即瓦解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合法性。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理论妥协,暗示了西方左翼思潮对当前资本主义新格局采取的文化—政治批判策略,之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一重要发力点的缺失。因此,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重塑文化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就构成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与传统左翼理论的双重超越。其实质是彻底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辩证的时空关系,它们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空间范围,因此成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批判的两个重要维度。在马克思视域中,"世界历史"的进程包含了"世界市场"的生成及危机,而"世界市场"的生成及危机又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二者的辩证关系还表现在,在超越资本关系的条件下,"世界历史"终将摒弃"世界市场",并通过空间解放来表现人类社会存在的积极状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社会,人的生活世界无被无限扩大,哲学批判的问题域同样得以扩展。基于阶级问题与物质匮乏问题,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关于"人的异化"问题;文化哲学从人的文化生活世界出发,以人在当代社会生存的文化主旨理论——技术理性批判、文化生态——大众文化批判、文化组织形态——现代国家批判等延续、扩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光怪陆离的、碎片化的晚期资本主义现实,晚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在对资本主义的具体批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辩证法的历史性、实践性和否定性,倡导要以辩证的态度处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克思的幽灵》和《回到马克思》的比较阅读可以发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同时脱离了它的科学基础 ,从而把马克思科学的历史批判扭曲成为片面的人本主义批判 ;在批判地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的基础上 ,历史现象学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当下现实提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运用辩证思维、以资本逻辑为主线铺展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批判。马克思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商业信用等问题时,无不体现这一特点;而且马克思还以辩证态度看待诸如古典经济学家、黑格尔、空想社会主义者等其他学者的劳动批判思想。对于马克思的劳动批判理论,我们也应该用辩证态度来看待,还原其理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