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多年。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  相似文献   

2.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前前后后已经争论了许多年;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意见”(不止一篇文章)。我无意再写文章,只在这里略加评论。“第三种意见”对争论双方的观点概括为: “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的等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理论是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展开的。在《小逻辑》一书中,他批评了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三种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看法。 第一种是指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主要是指唯理论,这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虽然主张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坚持思想可以认识一切存在”,但是“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以认识真理,即可以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黑格尔认为,旧形而上学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有限的单纯知性的思维”,它只是运用有限的、抽象的、“非此即彼”的概念去表达具体真理,因此,它对无限的、绝对的真理的认识是独断的、片面的。尽管黑格尔所说的无限真理或具体真理是指“灵魂”、“世界”和“上帝”,但是,他关于孤立的、片面的、无矛盾的观点不能把握“具体的同一性”的阐述,却闪耀着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可看作是批判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4.
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即“矛盾的同一性”的同一性,乃是两种范畴。这两种同一性,字面虽同,涵义不同,必须加以区别,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以唯心主义范畴的同一性的意义来了解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同样,也不能以辩证法范畴的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不是自身等同而又包含差别的。事物只能与自身相等同而不能等同于他物 ,否则 ,万事万物之间就没有差别 ,无法区分了。任何事物内部又无不包含着差别。这些差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融合或分化的运动 ,并从这种运动中产生旧质到新质的发展和变化。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本意是指———虽然主张“存在第一”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然而如果像黑格尔那样 ,他的“存在”是其“绝对观念”(思维 )的派生物 ,二者是“同一”的 ,那么黑格尔的“存在第一”就变成了“思维第一” ,本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倒置过来”成了唯心主义观点了。因此 ,不但主张精神第一的是唯心主义 ,而且主张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 ,也是唯心主义 ,并且是最新形式的唯心主义 !  相似文献   

6.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答孙春山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三月下旬接山东省济宁地委党校教研室孙春山同志来信称:在学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对第二章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同志们理解不一,难成定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命题,明明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等同于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论点,但为何对这一命题要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来肯定?诚然,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而且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并且是实践把二者沟通起来;但这能纳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之下吗?……现在是否人们把这个“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把这个唯心主义的命题,硬要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呢?马列原著人们已经学了几十年了,对其理解,应该有个定论。我们的理解不知对否?……  相似文献   

7.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这一点争议并不太大,关键是在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  相似文献   

8.
现在,讲这个问题,是旧事重提。为什么要重提?原因很简单:有些问题,搞不清,想不通,解决不了,所以,本着党的“双百”方针精神,冒昧地再提出来,请同志们赐教。一、“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命题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认识论共同的根本的命题和理论,有其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即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得出: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两者是一个东西的同一性论。这是唯心主义的根基,在西方哲学史上是公认的,一些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也是这样论证和肯定的。这个问题,见我们1959——1962年期间发表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面的文章,为了节省篇幅,这里不再重述。有的同志说,黑格尔是唯心辩证法家,因而这个命题在他那里是特殊的、不同的。诚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就是把存在等同于思维,是哲学家的思维创造美妙世界的原理”,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命题,并认为黑格尔这个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彻底批判了的,应当全盘否定。黑格尔这个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评价如何?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围绕着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的一种观点,根据巴门尼德《论自然》[残篇五]中“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的命题,断然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是唯心主义的;另有一种观点,则根据[残篇八]中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滚圆的球体”的论述,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以前,十七、十八世纪的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如斯宾诺莎和法国唯物主义者,他们虽然承认认识对象不依赖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而独立存在,并且主张事物的可知性;但是,他们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他们以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把握客观事物,不知道思想、认识是有矛盾发展的。黑格尔把这种观点称为“思想对于客观性的第一态度为一种素朴的态度”,他指责这种“态度”“尚没有意识到思想中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自身的对立”,它“未能达到具体的同一性,而只是执着那抽象的同一性”,它用一些“非此即彼”或者片面范畴去规定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开展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被那个“理论权威”用政治批判压了下去。论战一方的代表杨献珍同志始终没有机会就这个问题公开发表过看法,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进一步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与外界隔绝了十多年。在今年六月号的《学术月刊》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杨献珍同志的一篇文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杨献珍同志在文章中说,杜林、林彪和“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都借助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一命题,我们很同意这一看法。杨献珍同志又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不可能有唯物主义的理解,更不可能有既是唯物主义又是辩证法的理解,肯定地认为“思维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包含着辩证法的成分,是黑格尔的矛盾学说的重要的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对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继承和发展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围绕着进一步清算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不可知论,论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个基本目标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中,王若水、撒仁兴等同志认为思维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的统一体中。诸松等同志则认为:这统一体是实践(见“理论与实践”今年五月号),并且认为:如果承认思维和存在共处于物质世界、人类世界、社会生活这一统一体中,就会得出唯心主义结论。那么,究竟那一种观点正确?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不仅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而且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内部,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这个问题,在近代哲学史中,成为各派哲学斗争的中心课题,而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争论得尤其激烈。黑格尔在谈到当时德国哲学界的状况时就曾说:“现时哲学态度的主要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的性质和效准,而且关于真理的问题,以及关于认识真理是否可能的问题,亦均以思想与客观的对立为中心。”他还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反复强调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黑格尔的全部哲学就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和统一这个问题展开的。因此,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黑格尔这一思想,对于现在我们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最高峰,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即在于回复到辩证法。确实象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哲学里贯彻着极为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它可以使人们头脑混乱,另一方面它又不自觉地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切实认识世界的道路。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既是唯心的,又是辩证的,在哲学史上是有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说:“无须特别熟悉黑格尔也可以知道,黑格尔要高超得多,他主张主体和客观力量相调和,他非常重视客观性,认为现实即存在比个人的主观理性要高得多,并且正是要求个人承认客观现实是合理的。”列宁说:“由于黑格尔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多。”这说明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矛盾,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不论怎样相互排斥和斗争,都离不开对立双方之间的共同性、共同点和一致性。有共同性才能有同一性。什么是同一性?黑格尔写道:“自身同一的否定物和自身同一的肯定物于是就成为一个并且是同一个同一性。”“同一性这一本质的规定,在命题里,便是这样说的:一切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18.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与辩证法的同一性对立起来而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争论的实质,尽管有些同志故意模糊了争论的焦点,把问题说成是“名称之争”,“唯心主义用语与唯物主义用语之争”,“对经典著作词句理解不同之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一大堆争论问题中看到争论的根本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学术月刊》上看到杨献珍同志有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三篇文章,从中受到很大的教益。杨献珍同志是我国理论界的老前辈,二十多年前由于坚持自己的理论学术观点,惨遭党内那个“理论权威”的迫害。现在他虽已年迈,但为了繁荣学术文化,仍积极参加学术争论,这种精神和勇气,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杨献珍同志在三篇文章中,都提到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同一性”和“等同性”的翻译问题,并坚持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整本书都是批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的”。本文想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