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预防和减少学校暴力的对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尤其是学校青少年的暴力是美国社会最关心的紧迫问题之一。据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的统计,1995~1996学年度,美国12~18岁学生共发生暴力事件172.67万例,其中严重暴力事件27.35万例,每1000名学生中发生暴力事件68例,其中严重暴力事件11例。而1999年内更发生两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事件。尽管青少年暴力曾经被视为城市公立学校的问题和贫穷及家庭功能丧失的一个后果,但稳定的郊外和乡间也正出现这一问题,私立学校也无法幸免。因而,美国政府、社区和学校设计了许多反暴力策略,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
震惊世界的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若干年前的马加爵杀室友案,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枪杀案。这几个案件有着惊人的一致,就是在血案发生后都发现杀手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即使之前有  相似文献   

3.
2000年2月9日,美国密歇根州布艾尔小学一名7岁的小男孩当着他老师和22位同学的面开枪打死了5岁的同座女生。案犯年龄之小、杀人手段之残忍和娴熟令人震惊。同前几起美国校园枪击案一样.此案一出,举世震惊:而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开始反思.为什么在文明的校园里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29日 ,美国密歇根州布艾尔小学一名7岁的小男孩当着他老师和22位同学的面开枪打死了5岁的同座女生。案犯年龄之小、杀人手段之残忍和娴熟令人震惊。同前几起美国校园枪击案一样 ,此案一出 ,举世震惊。而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开始反思 ,为什么在文明的校园里会一而再 ,再而三地发生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其实 ,考察一下美国的大众传媒方式和特点 ,其校园血案的诱发因素不言自明 ,尽管案件的发生有其方方面面的个人因素。但深入思考一下 ,我们不难发现 ,美国校园血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媒体文化背景。长期以来 ,美国媒体宣传中…  相似文献   

5.
校园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暴力是指侵犯学校师生人身、财产等权利的强暴行为。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在许多人看来,暴力行为和学校是沾不着边儿的,但严酷的事实是:校园中的的确确存在着暴力行为,并且日趋严重。在美国,校园少年杀手震惊全美。为躲避校园内的暴力事件,美国家长宁愿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到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①。在日本,校园暴力更是严重。日本官员和社会工作者说,在经济衰退和校园暴力猖獗的情况下,日本青少年自杀人数猛增50%多②。在我国,自70年代末以来,校园也逐渐出现了暴力行为,尤其90年代后有发展趋势。校园暴力行…  相似文献   

6.
女留学生在纽约被强暴、残杀,附近华人无人阻拦……中国23岁女留学生在纽约被一疑似醉酒的暴徒袭击、强奸和残杀,事发繁华的法拉盛唐人街附近,事后公布的录像带显示有好几位华人眼睁睁看着暴徒把中国女子拖进小巷施暴,没有阻拦,没有报警,甚至没有帮忙呼救,只是冷漠地转身离开了(中国媒体说歹徒是一名美  相似文献   

7.
杜晓惠 《现代妇女》2014,(5):252-254
校园软暴力是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人们往往对"硬暴力"即校园中发生的恶性的肢体冲突给予充分的关注,而对暴力行为隐蔽化的"软暴力"缺乏最基本的认识。然而,校园软暴力在校园中却通过语言、行为、表情等形式广泛存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校园"软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8.
到2020年,中国计划接收50万留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将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名额。图为在北京大学校园中学习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韩国校园暴力问题凸显,在家庭、学校及社会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及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韩国校园暴力的产生呈现出受害青少年心理创伤问题严重、小学高年级校园暴力的发生率极高及校园暴力类型多样化三大特点。为了预防及根治校园暴力,韩国历届政府相继制订并颁布了专项法律条例及各类应对举措。2014年,朴槿惠政府宣布实施"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暴力预防活动,根据暴力类型、发生地域以及学生年级的不同而推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留学生是英、美两国国际学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最近在美国、英国两所名牌大学发生的与使用"中文"相关的事件提示我们:国际学生语境中,学生管理工作者不限制中国学生"说中文"相互交流,也不在意中国留学生的沟通中标签式地刻意"用中文",这是号称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名校的管理者应有的文化意识。中国留学生在涉嫌受到歧视时,愤起发声非常必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中文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越来越具有文化自信,国际学生语境中"说中文""用中文"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访谈提纲对云南大学国际学院的十六名具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南亚来华留学生(8名泰国留学生,8名孟加拉国留学生)进行了访谈,指出并分析了泰国和孟加拉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期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冲击问题、语言交际问题、生活习俗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等,旨在通过访谈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做准备,同时能初步了解东南亚、南亚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分析原因、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三个月内,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陕西南郑相继发生了6起社会人士暴力袭击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的惨案,全社会为之震惊! 不仅仅是在学校,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恶性事件也屡屡发生:今年1月1日,广东佛山6岁女童被养母割耳断指,致终生残疾;3月11日,广州番禺某小区一名男子在家中将10岁的儿子活活打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但当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形势刻不容缓,但是对该问题的研究却仍然薄弱,各级政府、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各大高校想开展此方面的工作也无从下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这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我们预防和应对身边发生的校园暴力。我国应该有一套详细、完整、系统的新时期大学校园暴力防治机制,以便于更好地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为学校解决校园暴力事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关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打开百度百科约有1150万条与校园暴力有关的信息,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教育之殇。校园暴力的形成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德育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学校德育对遏制校园暴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的德育工作仍存在三大问题:重智轻德、德育工作全部推给品德老师、德育形式化现象严重。作者提出采取多种途径更好地开展德育:一是直接德育,通过思想品德课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减少校园暴力;二是间接德育,通过各科教学内容的道德影响、每位教师的道德示范、班风和校风的感染。通过以上方法发挥德育力量,遏制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9日,广州发生一起校园血案:某校初中生因纠纷引发打架,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用刀将另一名14岁的初二学生刺成重伤,被伤学生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伤人学生则因涉嫌行凶被拘捕。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有媒体指出:“个别90后的教育问题应该反思反思了,互联网、电视、游戏等太多暴力内容,让90后的孩子们产生了不良的行为倾向。”然而,青少年的暴力问题真的只是网络、电视及游戏机的问题吗?我并不是质疑暴力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但是,事实上大多数青少年都上网、看电视及玩游戏机,为什么血案会发生在那两位学生身上?这其中应该有更多的因素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16.
校园杀人事件最早出现在1974年,但在1999年之后呈现明显的爆发趋势。至今共有99件有记录的校园枪击事件,其中74件发生在美国,6件在加拿大,6件在德国。校园杀人凶手的平均年龄仅16岁,绝大多是男性——仅有4例是女性。原因可能在于女性更能有效地建立社会关系,而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杜绝暴力倾向。87%的事件采用了枪支,  相似文献   

17.
廖卓娴 《老年人》2013,(2):16-17
2012年12月16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发生了一起暴力轮奸案件。案发当晚9时许,一名23岁女大学生看完电影后在男友陪同下回家,他们被哄骗上了一辆"黑公交"。在车上,这名女大学生遭到惨无人道的暴虐、殴打和轮奸。事发不久,女大学生因伤势过重在新加坡不治身亡。强奸案发生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印度报纸指出;这是"国家的悲哀"。联合国妇女权能署强烈谴责这一事件,督促印度政府和新德里政府"竭尽所能地开展激进改革,确保司法公  相似文献   

18.
校园本该是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笔者将视角对准校园暴力活动的主角--特殊群体学生,从这一群体的行为特点、影响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做了深层次分析,期望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患有自闭症的美国男孩,制造了一起28条无辜生命丧生的惊天血案。但权威专家说,自闭症不是导致他如此丧心病狂的原因。那么在他背后,到底有怎样一双无形的手,将他推向毁人毁己的不归路呢?新闻回顾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顿镇一所小学发生一起枪击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5至10岁的儿童。此案是继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最严重的一次校园枪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自费留学人员(指自费出国学语言人员)人数激增,形成了“出国热”.人们一再感叹:出国者济济,回国者缪缪.正当这些海外学子学业期满归来的时候,如何安置他们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一、自费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现状1.人数日趋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1988年以来,全市申请出国自费留学人数已超过3.1万余人,其中78%以上是申请去日本、澳大利亚的.据日、澳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自费就读语言有关规定预测,1992年将是自费留学生回国高峰年,届时将有8000余名自费留学生回国.上海静安区,一个区迄今就已有1300人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