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索大学生厌恶敏感性、病理性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关系。采用病理性自恋量表、中文版厌恶敏感性量表、自我厌恶量表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三所高校5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病理性自恋与厌恶敏感性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厌恶显著正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总分与自我厌恶不相关(P>0.05),厌恶敏感性量表的核心厌恶因子与自我厌恶显著负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对自我厌恶的总效应不显著,效应值为0.040(P>0.05);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21(P<0.001);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81(P<0.001)。病理性自恋在厌恶敏感性与自我厌恶之间起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特征,面对损失时,投资者表现出风险喜好,而面对盈利又会变得风险厌恶。而计算实验金融模型研究表明: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存在不仅能够提高市场收益,减弱市场波动,还能有效降低价格与基础价值的偏离程度,从而提高市场质量。因此,深入研究投资者的损失厌恶特征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机理对于市场监管、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放弃了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典型投资者假定,允许市场参与者存在异质性,讨论了损失厌恶投资具有不相同的评价参照点的情况下的风险资产价格决定。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投资者异质性的存在的确提高了损失厌恶对股权溢价的解释力度;另一方面,短期内较低股权溢价由具有较低参照点的投资者决定,而由参照点较高的投资者决定的长期股权溢价有扩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应从经济行为发生、变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心理活动规律入手,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从而探索一种经济现象与其它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投资者存在"心理账户",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行为受心理账户影响;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损失带来的痛苦会需要更多收益弥补;投资者具有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心理,为避免后悔常做出非理性行为。为有效改善证券市场监管,应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基础上实施实质性信息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考虑代理人具有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引入分段线性形式损失厌恶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损失厌恶的团队知识共享激励模型,与不考虑损失厌恶的三种情形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的激励效果;采用仿真方法分析基于损失厌恶的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损失厌恶系数和知识共享重要性系数对双方最优决策和委托人期望效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损失厌恶和委托人惩罚力度是负向激励方式,需同向变化,否则将减弱损失厌恶非理性心理特征的激励作用;损失厌恶激励机制中目标业绩有阈值要求,应设置在相对较低水平;当给定目标业绩时,代理人损失厌恶程度有上限要求,损失厌恶的惩罚激励机制具有优越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引入前景理论关于福利的解构思想,构建主观福利视角的相对贫困考察模式。首次将社会偏好理论植入相对贫困领域,以不平等厌恶偏好为切入点构建内生化减贫模式。采用CGSS2017数据,测算贫困发生率以及贫困缺口指数,识别中国农村居民主观福利相对贫困状况。运用Logit分析相对贫困广度,发现:不平等厌恶偏好具有诱发相对精神贫困的直接效应;且与收入、教育和健康交互作用于相对贫困广度,展现出调节效应。采用OLS分析相对贫困深度揭示:不平等厌恶偏好正向贡献偏离相对贫困线的贫困缺口指数;通过收入、教育和健康等途径调节相对贫困缺口倾向。  相似文献   

7.
风险厌恶在金融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高阶矩方法提取中国台湾市场的隐含风险厌恶时间序列和期限结构,发现不同期限的隐含风险厌恶具有类似的特征且具有时变性。影响隐含风险厌恶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其自身的滞后项和投资者情绪。它对先验的风险溢酬具有重要的解释力,对投资者在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之间的偏好转换具有很强的预测力,对期权波动率曲面的整体水平和偏度特征也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三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作为研究变量,以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情景元素的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监管者与一般管理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监管者存在的三种行为偏差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过度自信与锚定效应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为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对提高监管者自身认识,加强证券监管有序有效,促进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考虑经理人具有不公平厌恶偏好和在职消费行为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求解得到最优契约参数的解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是:第一,过低的绩效期望报酬不仅会引起经理人较高的不公平厌恶效用损失,并且在经理人通过在职消费行为弥补损失的情况下还是会导致消极怠工;第二,运用衡量经理人在职消费对公司收益影响的指数,可以为股东代表提供有效信息,股东代表应依不同的指数值对在职消费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三,当不公平厌恶发生时,股东代表通过经理人在职消费对公司收益的影响指数可以判断最优绩效报酬系数与经理人不公平厌恶程度是同向变化还是反向变化,进而可采取措施对经理人进行激励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交易动因的影响因素,可构建一个"影响证券投资者投资倾向的多因素权重模型(MWMIB)"。通过154家证券营业部的4858位投资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倾向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尽管证券投资者总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宏观环境评价较高,但普遍对市场政策、上市公司的质地和信息的披露等方面持消极态度,投资意愿不高,证券市场政策干预的特征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风险规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创新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为股票市场提供了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空间。但是,在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激励效应同时,股票指数期货也给一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包括作为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一般风险,它自身特征所拥有的个别风险以及在我国经济条件下推行股指期货的特殊风险。文章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和投资者在规避股指期货风险中的可供参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房地产市场中进行项目投资时,不但要考虑收益,更要准确地预测并规避风险。因此,依据风险厌恶偏好理论,构建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市场中投资项目的风险厌恶重复博弈模型并对博弈模型进行均衡分析,将有利于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促进开发商之间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人口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等多个角度来探察,不难发现湖南人口结构存在再生产能力、养老保险、劳动力减少、赡养以及管理等诸多风险。为了优化湖南人口结构和防范人口结构风险,必须合理调整和改善生育政策,大力探索和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创新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科学建立人口管理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单个零售商和单个供应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别采用回购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的报童模型展开行为研究。研究发现:当零售商具有损失规避和公平偏好行为时,两种契约都能实现供应链协调,但协调时零售商、供应链整体利润都小于传统条件下的利润;当批发价格、回购价格、零售价和收益共享系数满足一定关系时,两个契约是等价的;零售商最优订货量随公平偏好或损失规避的变化趋势比供应链明显。  相似文献   

15.
贫富差距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平厌恶,即对差距的向往,对能力和位势完全均质的一种反感.在对公平厌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差距的概念,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阶层间固有的内在差距,它起源于自我选择、自然遗传以及公平厌恶心理.最后,从甘肃省的“联村联户”行动来探求“先富带后富”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在一个义务缺失的社会中,论述罗尔斯的分配思想;从贫富差距的热学隐喻中得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受零售商服务水平影响的随机市场需求条件下,通过建立包含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的双渠道供应链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引入渠道成员的公平偏好和风险规避特征,研究得到制造商的最优批发价格、最优直销价格和零售商的最优零售价格,分析公平偏好与风险规避对最优定价策略及各渠道成员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公平偏好与风险规避会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降价,从而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17.
“三权分置”改革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两权分离”框架的延展,制度创新导致权利主体增多及其互动关系复杂化,既带来切实的增量利益,也蕴含制度创新风险。这需要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准确认识农地权利体系重构,清晰界定“三权”各自权利性质及权能,肯定此轮土地制度改革带来的优势和活力,与此同时,更要警惕和识别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多方逐利刺激下“合谋”、失业与社区解体的社会不稳定以及流转双方违约等风险,并进行有效防范,最终构建出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农地流转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