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关于什么是数学即数学研究的对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35页)中曾有这样的论断:“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对于早期的数学确实是很恰当的概括,在《自然辩证法》(第235页)中恩格斯还作了数学的更具有普遍性的论断,“数学是量的科学”。我国数学家关肇直同志把数学定义为“研究现实世界中量的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正>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有效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容易接受?数学又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科学,如何将数学的严格论证思想和严密的体系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能对他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探讨数与形运动规律的学科.数学教学法是研究数学教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科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哲学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使之相互通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4.
数学这门学科始终围绕着数与形而展开.数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处处充满了危机.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危机.探究这三次数学危机的历史根源、思想背景,分析危机的解决给数学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对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脉络、领略数学的旖旎风光与思想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数学是什么"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问的方式探讨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是什么",而且是针对这一课题本身的提问.通过提问,得到"数学是什么"对于科学哲学、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以至数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分析了对"数学是什么"问题的种种回答,特别讨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实质性回答",并对这一个哲学问题的哲学性回答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谈数学理论的真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理论的真理性是一个具有与数学发展一样悠久历史的数学哲学问题,历史上人们有种种回答,现代仍然探讨着这个问题.一个新的回答是从"真理是什么"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公理演绎法的真理性特点、结论确定性与真理性的关系和逻辑真理与现实真理的区分来探讨数学理论真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在"离散数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与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与诗     
数学是冷静的科学,诗歌是热情的艺术,可二者竟有着亲密的关系.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也不如与诗歌的关系接近;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还不如与数学的关系接近.数学家和诗人,都需要激情和想象.数学和诗歌,人类的这两种看似迥然不同的文明成果,却各以其简洁美而显示共性和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9.
1.引言 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秘,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绚丽多姿的图画,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需要的数学工具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可以说,当今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所有各门学科的‘数学化’”。这说明数学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推动了科学技术迅猛向前发展,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向前发展又促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与划界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问题.科学和技术都有各自的内涵.我国常用的"科学技术"一词,抹杀了科学与技术的内在差异,当前如果过分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其负面影响很大.我们必须区分科学与技术,慎言"科学技术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互动关系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它们的良性互动,首先应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与科技管理自身的创新。同时,既要运用科技成果提高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科技创新提供管理支持;又要创新管理环境,发展科技研究,为科技管理创新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撑。从而深化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指导科技工作,推动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作为生态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备受世人关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为自身造福的手段,它必须从根本上与人的发展相一致。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符合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存在,一方面,科学技术要通过提高人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来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保护和优化来促进人的发展,如此,科学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与道德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文明中曾以初浅的方式合而为一。自分立以后,科学一方面促进了道德建设,使道德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使道德建设走入误区,将人类推入灾难的深渊。拯救当今道德危机的举措是弘扬人文主义,发展科学技术,并寻求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旅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资源和产业。它虽然属于旅游的范畴 ,但也拥有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在实际中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发展科技旅游 ,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存在悖论:一方面,科学技术造就了现代文明;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成为资本主义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凭据。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因其“中立性”而具有某种“合法性”,消除这种“合法性”的办法只能是摧毁工具理性;而哈贝马斯则认为这不具有可行性,提出以“交往行动”取代工具理性。但从中国现实来看,真正科学的态度应是人文精神与工具理性的协调共存,发挥科学技术有利于社会的一面,消解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既是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果。因此,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科学技术离不开人。科学技术与人的这种内在联系,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科学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创造科学技术与人协调发展的机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以及与社会大系统本身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改变社会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并且大大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社会道德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也就使社会对人的道德责任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能够促进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有重新的认识,进而主动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最高追求——真、善、美相一致的。中国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人文一体思想中的有利因素,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及早对全体公民特别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专家进行科技伦理及社会道德教育,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德高尚的人文科技社会。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落潮到重振 ,都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践中的悖论现象说明,科学技术固然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却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正确的前提是:科学技术只有在相应的高效率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伦理研究领域存在两种思想倾向:一种认为科技是中性的工具,另一种认为应在科学与技术之间作出区分,科学是求真的,从而是至善的。但实际上科学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也不可能与政治、军事、商业等截然分开。科学既不是至善的也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有好坏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