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在山东省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技术进步成果、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首先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了1988-2003年间山东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建立回归方程测算了韩资与山东省技术进步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认为韩资的技术溢出是山东省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在此基础上从山东省引进韩国投资的特点与引资的方式方面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有四个发生渠道:市场竞争、技术示范与模仿、人力资本流动和产业关联,它们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进步.FDI技术外溢的实质是模仿创新,它使技术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得以发挥.但是,技术外溢是有条件的.如果东道国不具备相应条件,这些渠道不仅不会起作用,反而会抑制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因此,东道国政府应当对外资有所规制而不是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直接投资(FDI)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东道国获取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对东道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技术溢出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这种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东道国企业,跨国公司拥有更为领先的技术优势,由于技术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因而存在着外溢至东道国企业、推动东道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可能性。针对外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必然会出现,人力资本对这种溢出效应的发挥起到了门槛的作用,即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产业才有能力掌握、改进并应用外资的溢出技术。这一结论的直接含义就是必须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渠道,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证实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造纸及纸制品业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根据不同的技术溢出渠道,提出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大量外资的流入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有力支撑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引进了外资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掌握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因为成功地掌握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有一个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了解FDI的技术溢出途径,针对FDI对我国技术溢出存在的问题,从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大力推动跨国公司进行R&D投资、高产业集聚能力六个方面着手培育与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DEA-Malmquist方法测算28个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1年28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对外资的技术溢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FDI引进规模存在最佳阈值。(2)东道国自身的研发实力、产业政策和外贸发展程度也会影响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即东道国企业外贸活动越多越有利于FDI的技术溢出,而企业过高的外部融资比例和科研活动经费支出都将降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比较并区分了产业内和产业问溢出效应。对于影响溢出效应的因素,分别从外商直接投资特征和行业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产业问,而且不同来源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港澳台的投资和来源于其他国家的投资)、不同投向的投资(投向国有企业的投资和投向集体企业的投资)以及不同动机的投资(出口导向型投资和市场导向型投资)的产业溢出效应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溢出效应容易在内外资企业差距较小的行业中产生,东道国在政策设计时要明确直接投资的各种属性,应针对行业特征设计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考虑吸收能力对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1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数据,采用国际技术溢出模型对吸收能力影响下我国接收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技术进步主要源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正向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2)研究创新能力的加入能够提高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除去金融发展水平外的基础吸收能力均制约着正向技术溢出;(3)吸收能力不足以消化逆向技术溢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占用了国内研发资源反而对技术进步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