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市场经济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我国公民社会逐步崛起,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治理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传统的地方治理存在着行政成本高、效果差、政府管理手段落后等弊端,难以适应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对此地方政府应顺利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树立政府主导——社会合作的治理理念,改进公共管理方式,实现地方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电子治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政府治理的新的治理模式,旨在增进公民、消费者、行政人员、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互动。电子治理带来了行政与信息处理上的益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了政府与公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但电子治理尚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政府治理。文章通过探讨电子治理的内涵及其存在的争议,进而分析电子治理与传统政府治理的竞合。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我国首次公布社会治理评估框架2008年12月15日,中央编译局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治理评估框架"。这是中国首次对社会治理状况给出评估标准。该框架包括了公民参与、人权与公民权、党内民主、法治、合法性、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政务公开、行政效益、政府责任、公共服务和廉政等12个领  相似文献   

4.
白颖  周健 《人才开发》2007,(8):16-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和信任等方面的困境。在发达国家,政府公共管理改革以优化职能、调整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掀起了新高潮;而在中国,也存在行政机关权力过大,以及腐败、浪费等弊病,导致公民对政府满意度下降,甚至不信任。行政改革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愈发广发而深入,本文也在中国模式的视角下来探讨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社会治理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政府主导推进、公众积极参与、遵循公平取向与以法制为保障等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从注重公众需求、实现社会公正,转变工作理念、与公众良性互动,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法治思维是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将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至战略地位,提出一系列旨在进一步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机关权力的举措。我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法治思维中考察行政权限的规范至关重要。社会的良好运转离不开在党领导下的政府行政权力的合理规范,限制过大难以发挥行政权力的职能,限制过小则可能侵害公民正当利益。因此,法治思维视阈下考察行政权限规范,不仅关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效果,还关乎人民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各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都不同,从而呈现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严密和稳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笔者仅归纳了欧美思想政治教育的以公民教育为主、积极利用传统宗教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性等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若论国家赔偿制度,首先要解决的是赔偿立法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与国家权力相对应的国家责任,不仅是一国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也应体现出国家对权力滥用导致的公民损害的真诚赔偿。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政府改革迫在眉睫.政府改革的动能来自于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所推动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将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社会的格局,作为这场自上而下改革的主导者一一政府而言,如何准确合理地设定自身的角色,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制度设计,在创新中平稳实现社会改革的目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善治思维的挖掘和升华,从主体的视角来寻找政府的角色定位,试图运用善治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来引导政府改革的制度形式和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建立现代政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础配置之一,但面对这一个政治理念,我国当前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又或是公民自身政治素养都很不成熟。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选取的角度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有哪些需要的基本要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所有期待要件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要件进行分析。同时,以为什么选取这三个要件作为分析的视角,首先用心理趋向这个要件激发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其次用参与模式为公民提供一个能够实现参与的路径;然后用公民的有效权利的实现促进公民与国家的互相调适,最终实现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民主化进程,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公民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公民精神的缺失是最大的障碍。本文从社会公德领域与政治领域阐述了公民精神的内涵,并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学校公民教育、加快法制建设、发挥公民社会作用、完善政府与公民交流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中国公民精神的内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服务是否能落实,关键又在于服务平台的搭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则是顺应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深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一种基层服务模式,改进了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观念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公民主体意识作为一种现代观念,能否在广大人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树立起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两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加强公民主体意识教育,推动大学生向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现代公民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一、从司法权合法性起源理解看协商性司法的本质源于契约精神,是新的社会形式下国家与个人间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具体体现为,公民将由国家垄断的解决刑事纠纷的权力部分索回,正如基于集权等统治需要国家将弹劾式诉讼转为纠问制诉讼模式一样,在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要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本文提出政府要在转变行政理念、加快体制创新、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促进阳光行政等方面不懈努力,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机制,是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过程中的各种形式、方法、渠道、手段、基本原则以及规则的整合,是由公民参与的若干规则和环节构成的公民参与考评与政府考评及与参与的法律、规章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双向互动的模式。如果一种制度的产生仅仅是颁布一项或几项法律,  相似文献   

17.
管理心理学认为,所谓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以领导干部自身的品德、知识、能力等因素为基础,构成的非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一种法定的职位权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历来是保障社会平等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已无法承担保障社会平等的全部内容。公民参与网络逐渐成为实现社会平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填补政府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公民参与网络能开拓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促进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种政治驱动型的转型,即政府作为组织力量在社会转型中居于支配地位.中国的社会转型客观上需要一个稳定而强有力的政府来组织和领导,但是如此积极的行政行为在有力的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的负面现象.本文作者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国情,试图通过对公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的探讨,为更好地实现法治社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小区自治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案例分析入手,谈如何做好小区自治管理,谈到如何做好小区自治管理,谈到业主委员会、程序、街道、法规等层面,并倡导建立评选优秀公民这样一种机制,把公民做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评选优秀公民的必要条件,也是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个表要条件。力求从机制上解决全民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