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陈永生 《职业时空》2008,4(6):43-44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自然平衡,遵循自然规律;人与人融洽、社会承认个人尊重个人,给予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工的合理和公平,分工比例恰当,每个个体都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同时也有为社会提供福利的义务;社会团体与团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共同发展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琳 《现代交际》2011,(5):59-59
康德法学理论强调人的自然权利并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传统西方法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我们看来,对于康德来说,如果理性能够不受任何外在于自身的因素约束,那么这种理性就是纯粹的,理性是一种自发的能动力量。自由是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惟有自由的人才能自主自觉地行善、而不是被迫地行善;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违背自己意愿做出的事,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康德的法学理论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身立法”。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会成为一种时尚吗?如果我们把时尚理解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答案是为什么不呢?这个时代所崇尚的是什么呢?虽然它披着五鞭六色的物质的外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剥离看到它的精神内核,那就是“自由——精神上的无拘无束和个性化的生存”。尽管“自由”这个词自打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就因为出现过多而有了某种泛滥的趋势,但由于它的地位实在重要,所以我们还是不得不强调,拥有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这种权利,黑种人和自种人一样平等地享有,贫穷的人和富有的人一样平等地享有,卑微的人和显赫的人一样平等地享有,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一样平等地享有。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时尚”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4.
约翰·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是自由主义的拥护者之一。他在《论自由》一书中继承了边沁的功利主义自由观,明确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反对“多数人的暴政”,强调保证少数的自由的重要性。他的最终目的是从政治层面论证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站在维护个人自由的立场上来对抗社会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们的思想和讨论自由。  相似文献   

5.
樊应选 《职业时空》2008,4(9):139-139
成人是一个年龄和社会地位基础上的规范化概念,成人拥有社会赋予他们的某些权利,要发展成人的理性能力和学习的道德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多方面的知识。达到认知教育、理性教育和智力教育的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利益与责任同在、权利与义务相应,所以,关于科学家的伦理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也相应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霍布斯:国家的诞生始于统治女人 霍布斯的《论公民》(应星、冯克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版)由国家的诞生写起。为了追溯国家的起源,霍布斯在第一部分“自由”中,甚至追溯到公民社会前的大致情形。第二部分“统治”包括:论国家的起因和产生、论掌握着国家主权的会议或个人的权利、论国家的三种类型、论主人对奴隶的权利、论父母对孩子的权利、比较三类国家的弊端、我们关于王权的说法、论国家解体的内因、论运用主权的人的义务、论法与罪。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回顾和纪念这30年,1988年的蛇口风波不得不谈。蛇口风波表明了个人权利、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权利在中国的扩展。希望深圳能够继续发扬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中国的文明,中国的软实力,存在一个不足,就是长期以来缺乏以人为本、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宽容的健全个人,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法律条款。总之,个人无足轻重,国家和集体才是一切。  相似文献   

9.
责任的主体必须是一个被赋予相应权利的主体,这个主体必须是自由、理性之公民。只有在“公民”的前提下,才能谈及所应负有的责任。责任意识是“我”对自己所应负有的责任的认识,这是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首都青年责任意识的调研分析,可知责任意识直接与受教育状况有关。政府和社会要为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林海 《职业时空》2008,4(7):29-29
价值观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认识,是评价理性成果的集中表现。具体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平等、金钱、家庭、朋友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则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由于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或社会的各时期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参加社会实践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纵观历史,人类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与现代的斗争游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启蒙理性所衍生之“现代化”,自从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帝国主义之军事与经济势力东渐以后,扩展至亚非社会,成为全球性的潮流。对亚洲社会而言,大体上,“现代化”乃经由社会精英(尤其知识分子)的诠释和推展而呈现。这样透过具社会正当性之象征权力持自发推动的社会革命,其特色在于制度机制的构筑,是一种由上而下的重构过程。因此,“现代化”的推进乃是一种强调战略之总体阵地战,它的特质是攻击的,以极具体系性的理路为后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理念,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自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自由,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保守主义并不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而是非常庞杂而混乱的各种思潮的胶着集合。中国完全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即休谟、伯克以降,经历了几百年实践考验的相当成熟的自由主义的保守理论谱系,它保守的是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传统,反对大政府,警惕和防范多数人暴政,主张在现制度下的渐变和改良。本文所谓的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狭义上的判断,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出现的那些质疑改革、否定市场经济、反对全  相似文献   

14.
马通  曹晶 《现代交际》2023,(3):27-35+121-122
《巴黎手稿》中的人的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为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三个命题。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在生产中实现了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作为自为存在物,人在生产发展中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界和他人的统一和自由。作为类存在物,人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并且具有社会性。第一个命题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等概念的来源,第二个命题是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阶段理论的雏形,第三个命题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的概念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在二十一世纪,公民身分的建立必须透过社会权的实现,而扎根于切身的社区归属感。“社会权”意指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介入而保障的某种权利,主要包括劳动保障权、休息权、  相似文献   

16.
这样的空间真的不爽,除了卫生间,我想不出什么能放松、能自我一把的地方,我找不到可以躲避人群的空隙,整个大学都这么挤,整个北京都这么挤。我们的口头语是“郁闷”。我们没有自我的空间。谁都没有。这个世界同时在进行这样几幕剧:追求个性、丧失个性;追寻自由、逃离自由;渴望激情、摒弃激情;崇尚理想、背离理想……有趣的是它们确确实实是在同时进行,甚至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当然,现代哲学说这个世界是不为任何理性所把握的。我需要紧紧尾随在众人之后,混迹于人群。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给自己占一个小小的位置,演一个小小的…  相似文献   

17.
讲中国的“文艺复兴”,最近是《南方周末》开的话题,后来有其他学者的回应,论者顺着话题还谈到了后来的启蒙运动的得失问题。在我看来,最有洞见的,还是来自艺术家陈丹青先生的回应:他先将“复兴”与“文艺”两个概念分别对待,然后再讨论两者之间为何会有特殊关联的思路,使他能很快进入问题的关键点。他认为,秋风先生把今日中国的问题归结于“个性解放”过头,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我很有同感。陈丹青先生谈到的启蒙理念与跟随其后的社会历史进程之间关系的出人意料,我已在《百年启蒙中的几个重大偏差》一文中有所论述。在这篇文章里,我要讨论的主要是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要在中国期待何种“文艺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自由主义,自有其历史及当代语境。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个神话,便是所谓人类理性自然趋利。这种思想主张人类理性自然地抉择自我的利益。虽然亚当·斯密在伦理学中主张同情是美德的基础,但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必然追求利润。在这里,他根本忽略利益以外的其他可能动机。“每个人不断致力于找到他手中的资本之最有利的操作之途。“资本的最有利之途便是生产和出售市场所需的商品,因此经济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受一只“看不见的手”之指引便自然地贡献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哈耶克对这个古典命题的贡献,是以大量篇幅论证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乃是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Chicago,1960,chap.3,“The Common Sense of Progress”et Passim)。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和发展历程来看,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以及维护市场公平是美国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说起美国,老一辈人会想起“美帝国主义”,中年和青年人会联想到“航天号”宇宙飞船、哈佛大学和自由女神像,小孩子会指着街边比比皆是的麦当劳或肯德基。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不再神秘,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感知美国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建辉 《职业时空》2008,4(5):51-51
“通识教育”一词,系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氏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freeman)应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与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但是伴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社会工作的逐渐专业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