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理解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即认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肖前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14页)。从实践的几种基本形式得知,这里,人们加以  相似文献   

2.
马中柱 《学术研究》2001,2(6):145-146
近年来 ,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结构、体系以至名称 ,都有不同看法 ,故有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肖前教授主编的《实践唯物主义》、高齐云教授所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等著作出版 ,形成“百家争鸣”的新气象。原广州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兰云同志所著《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地”》 (广州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诞生地》)从研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入手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过程、核心内容和基本实质 ,不失为一家之言。从学术史来看 ,每当一门学说在发展途程…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东岳论丛》2006,27(4):32-37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形成的逻辑起点,这一基本观点较为系统地提出和论证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全面阐述了实践观思想的合理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自然存在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人化自然论和劳动二重性论。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国高校文科科研工作硕果累累。我们有幸参与《全国高校“六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选编》的工作,浏览了各校申报的3280多项成果。现分哲学、历史、文学简介如下。一哲学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出现了不少力作。肖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书,力求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一方面以认识论为指导,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闻题;一方面又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丰富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杨耕 《中国社会科学》2023,(4):99-121+206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于芬格尔特等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于米丁等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弗罗洛夫的《哲学导论》力图建构一种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力图以“总体性”为根本原则重建唯物主义辩证法,哈贝马斯力图以“社会交往”为中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南斯拉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派”力图建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原民主德国的柯辛则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凝聚着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独特理解,并明确提出“当作实践的唯物论看的唯物辩证法”这一命题;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了具有“中国内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刘丹岩、高清海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启了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新探索;肖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和建构原则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本质意蕴──评《历史哲学论纲》夏雨细读万斌教授的新作《历史哲学论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以下简称《论纲》,颇受启发。《论纲》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以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最新实践为宏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省高教局、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学术研究》编辑部和广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共同发起联合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至十一月廿三日,先后在广东省东莞县莞城镇、深圳市两地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哲学工作者一百四十四人,提交论文六十四篇。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会长肖前、赵凤岐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顾问、广东哲学学会会长张江明主持了会议。会议强调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哲学研究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由汪信砚、何萍两教授主编、由陶德麟教授任顾问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 ) ,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何萍著 )、《是的哲学研究》(萧诗美著 )、《善恶论》(倪愫襄著 )、《实践理性论》(王炳书著 )、《利益论》(张玉堂著 )等五部著作 ,它们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的诸位学者立足前沿、鼎力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也是他们在新世纪献给学术界的一份厚礼。这套丛书的出版 ,必将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整…  相似文献   

9.
肖前,哲学家, 1924年 7月出生于湖北沙市。早年就读于苏州小学和苏州中学。 1937年“ 8· 13”事变后迁入四川合川国立二中就读。 1941年,入重庆南开中学读高中。中学期间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深深吸引,萌发了将来研究哲学的愿望。 1944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物理系,因参加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于 1945年 5月离开西南联大,后来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进入解放区北方大学文教学院。 1948年,北方大学合并到华北大学,在该校哲学研究所担任艾思奇的学术和行政助手。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肖前历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期博士:鲁鹏鲁鹏,本名刘陆鹏,男,1955年生,山东荣城人。山东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在《哲学研究》、《文史哲》、《学习与探索》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历史之谜求解》等著作三部。博士论文题目:《可能与现实:发展的制度分析》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肖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陈志良教授、博士本文是关于发展中介的理论阐释和探讨,但不是对中介一般,而是对它的一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2003,(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  贺来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2年第 5期撰文《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指出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哲  学马克思哲学 :一种价值论哲学 /朱鲁子 /1· 4实践三要素及其转向 /吕国忱 /1· 1 0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中的“我—你”关系——兼论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影响及其限度/周志山 /1· 1 6早期儒道关系考辨——从楚简《老子》与今本《老子》比较谈起 /聂中庆 /1· 2 2论“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 /唐允 /1· 2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 /汪信砚 /2· 4论价值哲学视域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王雨辰 /2· 1 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 /张文喜 /2· 1 6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价值性——从马克思《巴黎手稿》到《伦敦手稿》:马克…  相似文献   

13.
哲学     
一、系统理论与哲学自从《哲学研究》85年第4期发表张华夏的《论唯物辩证论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提出一些有争论的观点以后,近期又有一些文章探讨了系统理论与哲学的关系。6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魏宏森的《系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次强调:如果说三大发现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的话,那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统称系统理论)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则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在《终结》和《提纲》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是哲学研究应当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二是实践概念应该首要地被理解为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三是马克思哲学究竟把“现实的人”作为核心问题,还是把“纯粹思想”作为核心问题。本文强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该认真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学人     
王永云,1942年生,山东梁山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已出版专著《未来家庭形态》、《爱的历程》、《文化论》三部,发表论文《论初始概念》、《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论直觉》、《道义别解》、《哲学论》、《未来哲学将是心灵哲学》等四十余篇。多年来一直从事人学研究,其方向是哲学学、文化哲学、心灵学,目前正从事《心灵论》一书的写作。在本刊发表《黑龙江的经济态势与黑土文化》(1996.4)等4篇论文。郭蕴深,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获…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2012,(4):234-239
走向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张有奎撰文《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及其当代意义》指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在于:它不是对传统理论哲学问题的解决,而是消解了心/物、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转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域,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也就是说,它不是看的哲学、静观的哲学、解释世界的哲学、实存论意义上的现成性哲学,而是做的哲学、行动的哲学、改变世界的哲学、生存论意义上的生成性哲学。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6-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在马克思著作的理解问题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和版本结构,对《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性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赫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对《资本论》的文本构成和著作性质等作出了新阐释。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和"生存论本体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同质论"的"差异论"。这些新的阐释和观点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终极关怀论———人的哲学之悟》是陶富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的人学建设与人的发展”的结题成果,也是他继《形上智慧论》、《实践主导论》之后又一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专著。这部著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人的实践角度来理解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关于人自身一般本性的科学”的实践人学观。全书浓缩了作者长期潜心哲学研究的思想智慧,展示了当代学者对我国人学建设的深邃洞察力,是一部体现时代精神、学术含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费尔巴哈论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诞生的标志,因为它彻底摆脱了费尔巴哈,确立了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费尔巴哈论》则是恩格斯晚年为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两篇著作,论述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一切旧哲学体系的区别。其他经典著作,如《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等,是批判其它哲学体系的产物,因此亦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任总主编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出版图书,其首批著作包括:《社会认识方法论》(欧阳康主编)、《社会决策论》(朱志方著)、《社会理想论》(叶泽雄著)和《社会理解论》(郑文先著)。这批著作富含新论、深论,见解精辟,极具个性特色,取得了四大突破。其一,研究课题的突破。“丛书”不是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枝节之论,也不再限于对社会认识进行基础分析和方法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当代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