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最伟大的与时俱进的圣人。同时,"圣之时者"也是孟子对自身际遇的一种反思与感悟,是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美丽憧憬。成为与时俱进的圣人是孟子的理想人生;固守信念,执着理想,以一身"浩然之气"行走于用兵争强、以功利相高的战国乱世却是孟子的现实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孔子思想中,从政治国的理想人选是“圣人”,处世为人的楷模也是“圣人”。他们自奉刻苦,贡献重大,故深得民心,不以强权而拥有天下。之后,任用贤人,“博施于民”,“修己以安百姓”,致政绩辉煌,礼仪完美,称颂古今。唯此系遥远的古代史事,孔子得闻而未躬逢其盛。因此,孔子感叹地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紧接着表示:“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能够亲眼看到“君子”从政治国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3.
丁启正 《社区》2011,(14):8-8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相似文献   

4.
"政者,正也",这是圣人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句精辟论述,它深刻地揭示了"正"为"政"之本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孟子评价古代四个圣人时,赞誉孔子为“圣之时”。本文从简要介绍前三圣形象入手,解读了“圣之时”的意思,“圣之时”在孔子身上具体的体现,最后指出“圣之时”体现了的孔子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史世海 《社区》2012,(2):15-15
千古圣人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孔子所倡导践行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虔诚遵循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对圣人概念作一观念史考察,颇有意义。上古时代圣人概念的原本意思是指聪明睿智之人,然在春秋战国时代,圣人概念具有了双重涵义:既指道德上的完美人格,又指政治上的杰出人物。战国以降,孔子被圣人化,并表现出圣人神圣化之趋向。及至宋明时代,在“圣人可学而至”的思想口号的广泛影响下,圣人之学及圣人之道成了儒家文化的象征,儒学也就成了成圣之学。及至阳明心学的时代,满街都是圣人的观点导致了圣人的彻底内在化,圣人成了人心良知的象征符号而不再神秘,并开始走向世俗化。在这一思想演变的历程中,儒家圣人观所蕴含的“超凡入圣”如何可能之问题亦值得省思。  相似文献   

8.
试论《文心雕龙》的“雅丽”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雅丽”标准的提出“雅丽”一义见于《文心雕龙》全书总纲之一的《征圣》篇。《征圣》篇的主要宗旨,是要“验之于圣人遗文”,即揭示圣人著作的优点,并对圣人著作,特别是“可得而闻”的孔子著作的经验加以总结。对于圣人著作,刘勰主要揭示了两方面的优点:一、圣人著作有鲜明的社会作用,能为政治现实服务,有益于人的思想道德修  相似文献   

9.
孟子对孔子的圣化,从改造孔子的圣人观开始,以讨论"德"和"位"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强调崇高的道德是圣人的主要特征.孟子认为:圣人作为道德楷模,教化后世.孑L子是圣之时者,道德的集大成者;孔子作<春秋>为后世立法,继尧、舜、汤、文王之后成为圣人.孟子对孔子的这种圣化,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道德教化思想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化的目标分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层次,其中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孔子的教化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强调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努力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孔子看来,天具有神格性,即具有智能、情感与意志;天具有终极创生性,人与万物都是“天生”的,创生的方式就是“天命”。因此,天是万有之有、众神之神。圣人就是沟通天人的中介,但圣人仍是有限的人,而不是全能的天。孔子指出“唯天为大”,意在强调天是生成并统摄、高于并优于一切存在者的唯一超凡者。人的理性或德性可以超越经验,却永远无法超越这个凡俗世界,因此,“人”永远不能取代“天”。人对天的态度,应当是敬畏。所以,孔子的思想绝非“人本主义”,而是以天为本的“天本主义”;作为“儒教”,孔子的教义乃是“天教”。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孔子再认识,就是要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解读孔子何以成为圣人,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何以成为秦汉以降中国文化的灵魂。从孔子的时代入手,揭示出西周封建制不仅塑造了中国人所特有的生存样式,而且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因。进而在"己"、"人"、"欲"三者的结构中展开对孔子"仁"的哲学的分析,还孔子作为中国哲学家的本来面目。走孔子的哲学之路,为一个充满仁爱而自由的新中国而努力,是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孔老二是反动阶级的“圣人”。他的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仁”,是吃人的哲学。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这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把孔子的“仁”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因此,批林必须批孔,必须彻底批判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相似文献   

14.
刘黎平 《社区》2014,(29):15-16
孔子是圣人,但圣人是做人的层次,别人给的评价,而非职业,吃饭还得靠职业。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详细对比西方大哲康德与中国圣人孔子及儒家的德行论述与实践,说明康德的论述虽有利于我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却不一定更能促成我们的道德实践。加之康德沿袭西学固有的局限比如神人相分,从而不仅在道德实践上,甚而至于在道德理论上都再也无法完全达成自主、自知、自律、自觉、自愿、自好、自乐地践履德行了。反之,惟有奉行天人合一的圣人孔子及儒家能够充分地肯定人之向善本性,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仅成就“成人”,成为君子,而且成贤成圣。自己的内心和谐中和,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中和,乃至人人、人与社会和谐中和,最终人与天地自然和谐中和,岂不是至善之目的王国的达成与实现吗!  相似文献   

16.
张祖仁 《山西老年》2008,(11):31-3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是中国2000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汉太史公司马迁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因此,孔子被誉为世界文化巨人名副其实。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仁政德治,在思想上强调一种"无过之无不及"的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无友不如己者”的不同英译文予以分析、批评,指出理雅各等汉学家的解释“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悖仁爱的圣人之道,不符合儒家思想,继而从阐释学视角推出切合孔子原意的解读,即避免谈论朋友不如自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圣人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反映得是比较多的。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史,“圣人观”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剖析它,对于我们考察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孟子是先秦时代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又是左右我国思想传统的儒家学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因此,剖析孟子的圣人观,不仅对了解孟子的哲学思想,而且对认识儒家学派的发展,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从孔子到孟子,圣人由抽象到具体,从高不可攀到立于人间春秋时代,在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那里,圣人是被看得很神圣的。孔子对于尧、舜、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一书,作为战国时道家主要代表作,与儒家的对立,主要表现为对儒家创始者孔子的讥讽和改造。《庄子》全书谈及孔子者有四十四处。它通过编造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虚构了一个由儒家圣人转变为道家信徒的孔子形象。分析这一孔子形象,有助于澄清《庄子》作者庄周等人与儒家的关系的真相。一、孔子——儒家圣人  相似文献   

20.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10,30(2):48-53
《野叟曝言》写文素臣身世、禀赋、名字等均有取于孔子,其形象设定为全书描写"素臣是孔子"的基础。"素臣是孔子"一是表明这一形象的塑造虽不免作者自身的影子与幻想在,但总体上是就孔子与孔子之道所作的演义;二是本书所写是就孔子当时作为素王不得行其道的翻案文章,乃为圣人得时有位平治天下的想象之辞,是清中叶世衰而又理学泛滥的产物;三是秦汉以降,孔子形象便不时以各种形式与面目入于小说,但以如此规模大书,写唯一中心人物而公然模拟影射于孔子,仅《野叟曝言》一书而已,从而这一人物形象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