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小脚女人江冬秀与西装教授胡适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张爱玲对这样的奇事很好奇,就去了胡适家,回来后说:“他太太带点安徽口音,我听着更觉得熟悉。她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两手交握着站在当地,态度有点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生的学生,使我立刻想起读到的关于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苜蓿地遇险     
李健 《老人世界》2014,(1):27-28
退休前,我是从事通信电缆施工工作的。几十年的施工工作,遇到过不少奇事,最难忘的是40年前衡水湖畔那条大蛇。  相似文献   

3.
她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与高君宇的凄婉圣洁的爱情乐章,被誉为"千古绝唱";她26岁坎坷悲艳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长诗,是一部恸人魂魄的哀婉的悲剧。她就是石评梅。  相似文献   

4.
榕杨 《当代老年》2011,(9):12-12
虽然网络里的新事、奇事经常发生,可最近又一件新鲜事儿,让我在惊奇之外,更是多了几分惊喜!那就是来自哈尔滨的“网络养老院”与“移动保姆”。乍一听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确确实实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5.
“从民国十六年五月我从欧洲、美国、日本回到上海,直到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底我全家搬回北平,那三年半的时问,我住在上海。那是我一生最闲暇的时期,也是我最努力写作的时期,在那时期里,我写了约莫有一百万字的稿子。”  相似文献   

6.
陈扬 《职业》2001,(4):26-28
今天是周一,但SOGO百货店偌大的空间里仍人头攒动未见冷清,要不是和关晓燕约好采访,我真想在那一架架色彩斑斓的衣衫间逛个够。在二层UCC咖啡店我等到了关晓燕,和四年前我初见她时感觉一样———干练。我们的交谈是从回忆开始的,四年多前———我在SOGO推广部,开业前,推广部招进一批新人,关晓燕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她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是因为她漂亮,再有就是她是推广部新老人员中惟一的有车族。除此之外,我在她身上并未发现她今日成为主管的影子。“没想到你现在是推广部的大主管,像你一样…  相似文献   

7.
从2010年开始,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大力发展七大主导沙产业,推进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民国时期的名媛中,有一个名字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她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却直到32岁才出嫁;她是民国第一例女权案的主角,与三个亲哥哥对簿公堂,不仅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财产,也赢得了女人的地位……她就是盛爱颐。她是宋子文苦追又辜负的初恋上海滩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其中之一就是晚清重臣盛宣怀的七小姐盛爱颐。盛爱颐是盛府的  相似文献   

9.
交通工具以人力车为主 我出发去北京留学是昭和三年,即1928年,民国十七年的四月。在那里呆了三年,在昭和六年,1931年,民国二十年四月归国。1931年是“九·一八”发生之年,我是在此之前的四月回国的。这事怎么说呢?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相似文献   

10.
~~“党的七大影响了我的一生”——访党的“七大”代表张兰明@贺小茂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0月23日,被誉为"当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工程竣工开通。张宝兰作为"建设功臣"之一,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53岁的她,扎根孤悬大海的牛头岛苦干7年,历经1000多次试验,带领团队攻克世界难题,为港珠澳大桥桥隧工程设计出"不开裂混凝土的超级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SARS病毒也罢、盗版DVD蔓延也罢,或者是药品、食品安全也好只要提出了问题,中国领导层经常会派她“救火”。●她在国内以直率和严格著称,考察地方时不愿被当地蒙蔽。在一次考察血吸虫病态势时,刚下到基层就被一帮官员围住,于是她高喊:“干部们给我退下去,农民朋友们走上来。”●她之前曾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成为中国内阁成员中三位女性之一。其时有记者问她当部长有何感想,她说:“我从来没想当部长,现在已经是超计划了。”●她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不过她似乎更喜欢提自己的名字,在一次考察农村医疗问题时,她走到农民中间,用当地方言大声说:“我是从北京来的,是国务院的,我姓吴,叫吴仪。”  相似文献   

13.
R姑娘最配得上“平淡无奇”四个字。如果不是听说她喜欢闪闪发光的卷毛男,我从来没有记住她的样子。后来听说她是卷毛男众多爱慕者之一,本着八卦就狗仔到底的精神,我格外留意了她几次。那会儿她已经上了大三,头发半长不短,没有造型,脸圆圆的模糊一团。衣服穿得也是没什么出挑的颜色和轮廓,整个人很像写意不写实的中国山水画。这样的女孩,我们暗自揣测,给卷毛男做“备胎”都不够。  相似文献   

14.
陈扬 《职业》2001,(2):12-14
采访刘克丽是我蓄谋已久的计划,它源自1999年我第一次看《每周电脑报》“克丽观察”这个专栏。 前不久,我终于坐在她位于北京海淀区紫金大厦17层的办公室里,她平静地告诉我:“我做记者两三年后就很有名了,整个电子工业部156个工厂,二三十万职工全都认识我。”翻开她的近作《穿越岁月》,北大方正的创始人之一、激光排版系统的发明人王选教授在为本书作序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计算机界大概都知道刘克丽。报幕员 这是刘克丽童年的梦。40多年前,在中国正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时,克丽告诉她的妈妈:长大了愿意当报幕员。她太喜欢报幕员的…  相似文献   

15.
戴厚英是动员我进复旦分校的人之一。从此我们始终在一起工作,—直到她惨遭不幸辞世。  相似文献   

16.
有那么一小会儿,我没有去想妈妈,却又其他人或事让我想起她。这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形象,还是我是随时看到的她的样子。她走在大街上,穿着一件花格外套,提着一两个购物袋,我站在起居室的窗户旁,看着她越走越近,等到能看清她的脸时,我就从房子里冲出去,跑着去迎接她。她笑着招呼我,我感到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有时我会从她手里接过一个袋子,有时她不让我帮她,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用手挽住她的臂弯,和她一起走完剩下的路。  相似文献   

17.
《女性天地》2009,(5):46-46
倾诉:我和女友恋爱已两年,期间,女友多次提出分手,但说过就算,什么事都仍依靠着我。我参加工作几年了,她今年才大学毕业,并决定毕业后出国留学。一直以来,我都顺着她,对她的要求有求必应,全心全意地为她服务,这次办留学我也是鞍前马后地为她跑腿花钱。但是,去年她在做出国留学的决定时,很冷静地向我提出分手,几天后又跟我说,还是在一起过到出国时再说吧。她如此反复无常,我感到有些不安,她是不是一直在利用我呢,我还要像过去那样对她好吗?  相似文献   

18.
王晓  浏泓 《现代妇女》2008,(3):26-26
我待她最好,她对我最凶。十岁刚出头的小人儿,敢对我发脾气,可以提一箩筐要求,倘若一时没有满足她,就与我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常常弄得我很伤心,觉得上辈子欠了她。我得承认,我这个作家母亲和天下所有母亲无二样,希望她争分夺秒学习,希望她出类拔萃,希望父母优秀的基因在她身上遗传。做过教师的经历使我甚至比其他母亲的要求更苛刻,愿望更迫切。  相似文献   

19.
寄卡给她     
她先前是我挺亲密的朋友,依据是那一阵子,她隔三差五就跑来看我.坐在我对面,她的笑浅淡而妩媚.彼时彼刻,与其说我在同她聊天,莫如说我在欣赏她的脸相……我们的初识,其实很简单。她突然来找我,拿了一篇习作,意在请我指教。我那时年轻气盛,也极其热心,看过她送上的文章,感觉有些话说,就一古脑地兜给了她.她边听边点头,我便知道我的话语没有白费。末了,她说她认定了我这个老师.基于她十二分的诚恳,我一时未置可否。以后她真的就常到我这儿来,聊着诗歌、散文、小说,总之都是关涉文学。夏日里,七八文友要聚聚,我忽然想,…  相似文献   

20.
不找职业 民国十二年之冬,我由安庆搭招商局轮船,到汉口,转黄冈仓埠镇老家。我不接受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的续聘,又不寻觅新的职业,也就闲散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