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子常系故园心──萧劲光的家乡情彭益和今年1月4日,是萧劲光大将92周岁寿辰。我家的影集里,镶嵌着萧劲光同家乡人的几帧合影照片。每当翻看这些照片,我的心中便顿生敬仰之情,萧将军关心家乡人民的往事便浮现在眼前。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司...  相似文献   

2.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相似文献   

3.
正问:我父亲在家排行老二,他还有一个哥哥,一直在农村生活。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土里刨食,年老后不肯随我父母进城。父亲无法尽孝,便每月给我爷爷奶奶寄去300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到后来就变成了规矩,大伯出力,我父亲出钱。3个月前,我父亲因病去世,爷爷奶奶的赡养费从此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教育     
正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方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这是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在意。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开完会他到市场去吃了  相似文献   

5.
冰子 《女性天地》2005,(5):31-31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又特实在,很少与儿女交流。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印象是父亲的无情。第一次让我体会到父亲无情,是在我8岁的时候。家乡地处长江上游,沟河交错,水多桥多。从小学会游泳是我们这儿的传统。我生性胆小,好多与我一  相似文献   

6.
我那老去的父亲,他给小美的每一分爱,都是给他最爱的小女儿的补偿。母亲去世后,我怕父亲太孤单,便把他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父亲不喜多话,来城里多时,没有结识到什么朋友,只是每天在家看看书,读读报。我中午在单位吃饭,晚上才回家吃,所以父亲每天的头大事就是为我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每天我一下班,父亲便会为我开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后,我有  相似文献   

7.
官学明 《老年世界》2014,(23):20-20
参加工作后,我很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五百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给我寄钱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普通人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在北影院内,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十九号楼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  相似文献   

9.
罗继军 《金色年华》2011,(12):19-19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  相似文献   

10.
那段时间,因为父亲的执拗,我与父亲的关系弄得很紧张。
  父亲一生生活在困顿中,所以到老一直都在寻找发财的机会。人说老小老小,父亲是越老越幼稚,为了发财竟然屡屡受骗上当,将自己兜里的那点钱都交给骗子还不算,还得我一次次给他善后。为此事,我没少与父亲吵,但父亲却总是改不了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们一家人在科德角团聚。我们到一家餐馆吃饭,吃完饭后,侍者把账单放在桌子当中,可这时,父亲并没有伸手去拿账单。 实际上,父亲对此根本无动于衷。后来,我才渐渐醒悟过来。该轮到我了!这么多年以来,我曾上百次地和父亲一起去餐馆吃饭,嵌厂直认为应当由父亲付钱,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我伸手拿过账单,只是大笔一撩,签了名,转瞬之间,我变成了大人。  相似文献   

12.
吴殿卿 《老年人》2003,(8):34-35
每年新春佳节,全国上下都要轰轰烈烈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年提出“双拥”口号的不是别人,而是湘籍大将萧劲光。那时,党中央在延安。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为了保卫陕甘宁根据地,党中央决定在延安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由萧劲光任司令员(又称主任)。萧劲光上任后,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部圆满地完成了“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以及为抗日前线培养干部、积蓄干部的任务,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相似文献   

13.
石海 《老年人》2014,(5):34-35
正开国大将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长沙。在他60年的革命生涯中,前30年征战南北求解放,后30年主持海军搞建设,功勋卓著,经历传奇。两度赴苏求学的军事家萧劲光是开国将帅里唯一两度赴苏俄学习军事、最早获得正规军事学历的将领,毛泽东为此称赞他是"我党科班出身的第一个学军事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倔强的女人,一直以来,我总以为父亲偏袒我弟,不仅没有爱我而且对我十分之苛刻。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跟父亲顶嘴后我扬言要离家出走,父亲竟然拿来一条毛巾被塞到我手里后把我推出家门,还有一次和父亲吵起来后,父亲竟然从厨房拿出菜刀对着我叫我快点滚。所以,父爱给我感觉就犹如一座大山压在背上,让我喘不过气来,想拒绝却又推不开,只能无奈地默默接受,对父亲也只能是愤愤不满、耿耿于怀。但后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已逝多年,但他却是我最怀念的人。妈妈经常说:“你是在你父亲的肩膀上长大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从小就喜欢骑在父亲宽阔的肩膀上。我五岁那年,父亲带我去看元宵灯会,满街的人,满街的灯,把漆黑的夜照得五光十色。父亲怕别人挤着我,也知道我人小个子矮看不到灯,便把我扛到他的肩膀上。我一下子长成了巨人,比所有的人都高,各式各样的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特别好玩。  相似文献   

16.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闽一闽。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当我和弟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当妈妈病重买不起好药的时候,爸爸竟“打牌”去了……我对父亲失望了。直到我在网上看了一张戴着矿工帽,满脸灰黑的男人面孔,我的心颤抖了,那就是我的父亲,父亲啊!您还要瞒我们到几时呢?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怀念     
王晓毅 《老年世界》2007,(15):15-15
每到过年过节,我就想回去看看父亲。在一个小山坡,在树丛中,父亲永远留在了那里。  相似文献   

19.
1982年,父亲边方木转业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家银行任副主任.同时我也来到了人间。求子心切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子而埋怨和冷落母亲,相反他比以前更加殷勤地照顾瘦弱的母亲。父亲很爱母亲江燕华,母亲嫁给父亲时是冲破重重家庭阻力才与父亲结合在一起的。当时父亲的部队驻地很偏远,外公外婆不愿意让自己的独女远赴外地随军,但一直梦想绿色军营的母亲还是坚决地嫁给了父亲。一年后,父亲复员返回到家乡张  相似文献   

20.
正问:我父亲因意外不幸去世,留下了一辆汽车。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母亲同意将车直接过户到我名下。请问:我拿我的身份证和写有父亲名字的行车执照,就可以去车管所办理车辆过户手续吧?答:你父亲死亡,你和你母亲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都是你父亲遗产的第一顺序的合法继承人。你要继承你父亲留下的车辆需经以下两个步骤:一、你必须和你母亲到公证处作遗产继承公证。继承权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